推进式教学:高校太极拳社会化共育实践新思路
2020-11-22李彦兵
李彦兵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社会服务职能经济体和公益团体快速发展。我国高等院校作为知识性和技能为一体的人才储备和输出单位,在社会服务职能方面还缺乏一定认识,在大学生求学的过程中,社会服务的经历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同样重要,是大学生成才价值体现的重要过程。太极拳是我国的国粹,在民间具有广泛的爱好者,所谓“高手在民间”,高校太极拳教学不应该离开社会,从学校育人到实现社会服务价值的角度,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共育,共享”文化知识是今后发展太极拳项目的重要途径。
1 研究方法
多种途径查阅各类文献,重点关注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博硕士论文、课题成果进行研究分析。查阅教育部2009年颁发的《全民健身条例》和2015年《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从中国知网检索关于太极拳社会服务相关论文,对西安和新疆等地区高校教学调研,为本研究提供各类材料支撑。
2 高校现行太极拳教学模式
高校太极拳教学主要以课程教学和社团学习为主,课堂教学过程与课外研究学习的模式有效提升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教学模式主要以技能传授为主,理论知识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成技能学习与理论学习交融的学习环境。学校太极拳课程设置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在初级学习阶段会对此提议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内在动力较为充足。三年级与四年级学生基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太极拳课程,部分具有太极拳兴趣的学生因没有课程压力或其他校园活动影响会逐渐从太极拳社团离开,造成学习半途而废。因此,实践平台对于学生不断学习,学以致用非常重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因素。
3 民间太极拳健身发展现状
民间太极拳项目主要以群众性健身为目的,用于竞技体育的非常少,2008年国家成功举办奥运会以来,国家对人们体育健身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先后出台了《全民健身条例》《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指导意见》《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等提升全面健身意识的政策文件,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也开始着手筹办各类太极拳群众类赛事,一时掀起许多民众参加,社区和公园等公共健身场所也出现了许多太极拳、太极剑群众团体,发展呈现向好的苗头。但从近几年的发展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太极拳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人们普遍认为太极拳运动是一项老年人的健身项目,年轻人参与太极拳健身很奇怪,在公共健身场所很少有年轻人参与此项目。其次,广场舞蹈艺术形式多样,活动方式灵活性,融健身与娱乐为一体,满足了民众的主客观的意愿和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舞蹈健身操当中去,参与群体年龄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广场舞蹈已经占据了公共场所健身方式的“半壁江山”。再次,社会层面上懂得太极拳项目的人才并不是很多,没有专业的老师,缺乏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是制约民间太极拳发展的因素。太极拳在群众性健身项目中的发展与继承呈现逐渐被挤压的局面。
4 推进式“共育”太极拳人才发展思路
推进式“共育”模式是指依托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与高等院校商议,从培育社会有用人才,服务社会的角度,高校委派或鼓励具有能力的大学生或学生社团到社区或公共健身场所交流学习太极拳项目,学生将学习过程从校内转移到校外,在这种环境下,高校通过大学一、二年级的培养,基本可以确定部分具有潜质和爱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当中去,搭建高校优秀人才与社区体育服务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将高校太极拳资源传递到社区体育工作的发展中去,提高社区居民参加太极拳健身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在社区实践中,提升太极拳知识的学习和交流,达到提升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社会上太极拳练习者通常是以群体为主,即使不同派别也有交流与沟通,大学生融入到社群练习者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拳种的交流,强化学习传统拳种的实用性功能。俗话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社会上太极拳练习爱好者一般练功年龄都在5-10年,具有较扎实的实践经验,能够从内在修心,外在修身方面给与大学生正确的指导,同时,还能够给学生传授预防损伤,运用太极拳治疗疾病方面知识。太极拳项目比较注重文化涵养的修炼,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一般性情都比较温和,做事稳重,其习拳修炼也是品德修炼的过程,圆滑中不失大义,交流中不失和谐。大学生一般性情耿直,做事欠缺稳重,品行易于变化,创造一个年龄层次丰富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的帮助大学生进行品行的修炼,通过长时间的交流可以固化学生良好的品性和做事风格。社会具有较为全面的教育结构,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社会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健全良好的心理素养,同时,练习太极拳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增强处事自信心。
我国太极拳练习者的年龄出现两极化,要么是老年人,要么是青少年,老年人练习太极拳主要目的是健身,青少年练习太极拳主要是为了竞赛和学业,这种年龄结构断层不仅不利于中年群体自觉参与太极拳健身,也不利于青少年继续学习太极拳。建立大学生实践服务体系可以有效的破解太极拳练习结构断层问题,还可以壮大社会太极拳参与群体,为太极拳项目发展补充新鲜血液,增添项目发展的活力。老年人打太极拳动作缓慢,幅度较小,少有腾空和跳跃动作,大学生打太极拳动作幅度较大,可以完成各种难度动作,两个年龄段的交流和展示会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质量,也会使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运动。
5 学生社会实践全面提升太极拳文化服务质量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在校大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人,学校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是独立的,大学生的价值发挥不能只停留在大四实习或毕业之后,学生年满18岁后就应当仅其能力发挥价值,学校以育人育才的目的,也应当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很多学生高中期间就开始修炼太极拳,太极拳水平较高,进入大学后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带动校园内外爱好者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促进自身的进步,又可以服务于社会群体。其次,高校太极拳社会服务职能需要遵从基本原则设计,要落实政策的顶层设计,解决社会与学校之间主体存在的问题,共育过程中如何监控监管的问题。国家全民健身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高校太极拳人才培养战略要在开放中逐渐与社会接轨,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通过校内校外的交流学习提升太极拳为人民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