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体育”模式下中学初任体育教师入职培训及教研方案优化
2020-11-22王赛楠
文/王赛楠
2018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1]。”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在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模式,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等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互联网+体育”的模式将逐渐渗透到社会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初任教师的加入往往能为学校注入新的血液和动力,但初任体育教师能更好地承担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是具备体育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PCK),而初任教师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的第一步也正是入职培训和随之而来的教研培训。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体育”背景下,针对中小学初任体育教师的传统入职培训及教研方案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急需优化。
一、厦门市初任体育教师的入职培训及教研情况
初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其专业成长是整个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由初任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换言之,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品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
美国学者布什认为:“一个教师头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他今后能够成就的效能水平有重要影响,对支配他以后40多年的教学生涯的教学态度有重要影响,而且决定他能否在教学领域持续教下去。”根据厦门市中学体育教师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本文中所涉及的初任体育教师指的是在高校中完成所有教师职前培训课程,获得教师资格证已被学校聘用并完成入职培训,参与教育工作年限在0至5年的教师。因此,关注初任体育教师的入职培训和教研活动对于其职业发展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厦门市初任体育教师的入职培训现状
在9月份教师入职前,厦门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各区教育局都会联合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培训。培训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培训,基础教育阶段本年度入职的所有中小幼新教师集中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职业规划、教育教学法规、厦门市教育教学现状等。培训形式主要以讲座、报告为主,在讲座之余穿插主题团建活动,用游戏、表演、展示等形式来调动活跃培训的氛围,让更多初任教师有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能提高团队凝聚力。第二阶段,主要是分学科分区域进行培训。各个学科根据学科、学段特点,进行分散培训。体育学科的培训内容多是围绕课堂教学,开展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培训内容聚焦严谨的队列口令、精准的讲解示范、规范的教学设计、顺畅的课堂组织、及时的师生互动[3],以提高初任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适应性。
(二)厦门市初任体育教师的教研现状
教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规律、原则、方法及有关教学中亟待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活动[4]。初任体育教师经过入职培训后,开始进入常规的教研活动,厦门市中学体育教研工作一般分为市级、区级(片区)、校本三级教研,其中市、区两级教研时间通常为每周三上午。教研内容主要包括听课评课及各类知识讲座、聚焦中高考体育改革、新课标等体育政策文件的解读。其中,听课、评课在中学教研内容中占重要比例。初任体育教师除了常规教研,市教科院对初任体育教师的培训更多是集中在课堂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初任体育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
二、初任体育教师个性化入职培训及教研方案的优化
张德利等学者2016年在《“互联网+”背景下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指出,过去教研与培训工作已遭遇瓶颈,教研工作长期以来存在普惠性较差,重教研过程管理、轻教研结果评估的现象;教师培训工作存在重培训结果评估、轻培训过程监管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主动变革传统的教研与培训模式。
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线教育、在线教研方式的出现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的诉求均给传统的教研与培训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5]。大数据时代,在“互联网+体育”的模式下,调整优化初任体育教师的入职培训和教研方案,使之更符合初任教师的心理、行为特征及职业期待,也更容易被年轻教师所接受。
(一)初任体育教师入职培训方案优化
1.因材施训,制订个性化入职培训方案
2016年国家二孩政策全面实施,二孩时代正式宣布到来,基础教育阶段入学生源不断扩大,教师队伍尤其是高学历教师队伍(硕士研究生)比例逐年加大。尤其是沿海发达城市、经济特区等,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结构正逐渐变化,高学历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加之信息化赋予的时代要求,社会、学校等对体育教师提出更新更高要求,因材施训,制订个性化的入职培训方案,对于初任体育教师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
优化传统的培训形式,转变原有的任务布置型,在入职培训前针对不同学历背景、不同入职渠道制定侧重点不同的调查问卷并通过网络下发回收问卷,了解初任体育教师对于即将承担的体育工作的想法,期待接受培训的内容及培训后的考核方式。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培训和见习期结束后,再次下发问卷,进行对比,对初任体育教师的培训情况有更为具体的了解,同时也能让初任体育教师清晰直观地看到培训效果,改变长期以来培训过后“雪落无声雁过无痕”的现象,也能让负责培训的部门,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可以更加精准定位、有的放矢,将广大初任体育教师最迫切希望接受的入职培训内容涵盖进去。
2.完善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辐射面
完善入职培训体系,将代课教师纳入培训体系,进行定期培训。在中小学体系中代课教师也是一线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工作需要及二孩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学校都需要有一些代课教师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据统计,厦门市有代课教师顶岗的学校占90%以上。代课教师代课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甚至更长。随着代课的深入及更加充实的备考,厦门市中学阶段代课教师通过公招成为正式教师的转化率也在逐年上升。通过调查,应届毕业生通过公招考试的报录比较低,因此代课教师纳入培训体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提升代课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为其备考助力,另一方面,从心理层面上,代课教师和正式入职的新教师一同接受培训也能增加其认同感,强化其责任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网络培训与实地培训相结合
“互联网+体育”的培训模式,并不意味着要抛弃原来的培训模式,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根据中小学体育学科的特点,体育教师需一专多能才能适应多变的学科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培训,更新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在“互联网+体育”的大趋势下,科技带来的进步可以让体育教师随时随地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进行学习,接受培训。例如通过微课、视频公开课等方式,利用爱课程、网易云平台、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荔枝微课、果壳的MOOC(慕课)网等在线观看优秀的技术技能教学资源并进行运动技术学习,除此之外,线上多样的网络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而实地培训可以让初任体育教师更加直观形象地触及培训内容,在产生疑惑时可以及时交流、反馈,得到解答,形成良性互动。因此,网络培训与实地培训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初任体育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还可增加弹性学习空间,让受训者根据认知薄弱环节自主选择培训内容。负责初任教师培训的相关职能部门,则需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初任教师调查问卷,进行菜单式的培训内容制订及筛选,建立统一的网络研修平台,供教师进行在线网络培训。
(二)初任体育教师教研方案优化
1.网络教研与实地教研相结合
在“互联网+体育”模式下,网络教研与实地教研相结合,线上教研与线下教研相融合,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各运动学习APP,深度挖掘优秀网络资源,创建区、市、省网络研修平台,实现优秀的教学资源共享。
在网络教研活动中,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高效的沟通方式,有效突破了时空地域对教研活动的限制,极大地提升了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时效性,为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6]。初任体育教师在自媒体、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领域的运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初任体育教师辐射带动其他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同时网络教研相对传统的实地教研更具有包容度和开放性,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且有利于教研质量的提升。网络教研是实地教研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为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供了更为自主和便利的条件,同时也能弥补实地教研的一些弊端,两者相结合,将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形成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良性循环。
2.依托高校对初任体育教师进行科研培训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笔者了解到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包含教师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及日常工作能力等。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董国永、王健等人在《我国中小学初任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一文中,选取了“国培计划”中700名在职中小学初任体育教师进行相关研究,其中在科研方面,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滞后、教育理论素养不高、问题与研究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欠缺[7]。
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教学工作只有在不断地反思总结、修正中才能得到提高,而科研能力正是教学工作解决问题的反馈。如果在初任教师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在今后日益繁忙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将无暇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在2017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中,季浏等学者提出,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研究水平,推动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培养,建立高校与中小学紧密合作的机制,建立“大体育与健康课程观”,充分调动各项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合力,为体育教学服务。
因此,在初任体育教师阶段,除了教学能力的培养,可针对科研能力进行培训,厦门市拥有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高等学府,初任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教研工作开展均可依托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华侨大学体育学院建立培训基地,初任体育教师可利用周末时间到体育学院接受科研等相关课程培训或网络研修。
三、结论
初任体育教师的入职培训与教研活动关系着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影响着初任教师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在数字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优化入职培训与教研方案,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革新,核心在于初任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以“互联网+体育”的教研与培训为优化方案,对传统的教研与培训进行升级,提高教研与培训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使其更加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潮流,达到提高初任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