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原型建筑叙事空间创作手法的研究
2020-11-21黄伊静刘金燕
刘 慧 黄伊静 刘金燕
湖南理工学院(414000)
0 前言
建筑叙事空间为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考、分析和设计空间的视角,在这个视角下能产生各种各样的设计方法。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创造出的叙事空间都具有着特定的意义,这些意义均依附于核心的故事,从而达到空间的变化、和谐与统一[1]。
1 建筑学中的自然原型
原型这个概念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出现,是指人们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的记忆参照物。自然原型是指以自然形态为设计的参照物。原型一直以一种秩序的意向出现,进而被形式化,而后被空间化,在这整个过程中会伴随着各种方法论的出现。所以,自然原型的设计方法是一种从秩序到形式再到空间的分析设计手法[2]。
2 建筑学中的叙事
叙事是对故事的描述,是文学及符号学中重要的概念。叙事要有三要素:叙事者、媒介和接收者。叙事的前提是叙事媒介与接收者要产生关系。建筑空间都不可避免地会与人产生交流,建筑与人一旦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建筑也就自然而然地带有了叙事性。
3 自然原型与叙事空间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原型是一种从秩序到形式再到空间的设计方法。自然原型作为叙事参与到建筑的叙事中,与叙事产生关系,通过建筑这一媒介间接地对建筑的接收者——人“讲故事”。建筑通过这三个要素的组成,可以清晰地展现设计师个人的设计意图、想法,从而将整个故事讲清楚。中国古典园林由自然原型转译而来[3]。作为一种以自然原型为基础的叙事空间,对现代建筑空间的创作起着诸多的指导意义。
4 基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叙事空间创作手法
4.1 对比空间
在中国园林当中,空间对比是最常见的空间处理手法。通常,园林空间的对比手法有光影的明暗对比、路径的曲直对比等,而空间的收放对比却常被运用到当代建筑设中。人们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会越发觉得大空间空旷、宽广;由大空间进入小空间,会越发觉得小空间的清雅、幽静。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为了求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往往会将两个差异明显的空间放置在一起,运用空间对比的手法来强调突出叙事中设计者想要建筑表达的重要部分。这一前后强烈的反差对比,往往可以很好地满足其效果。
4.2 无限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无限性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无限,更倾向于精神感受上的无限。感受上的无限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空间联结的方式。最常见的处理手法有三种:反转、暗示和模糊。反转即通过对比产生故事片段与片段之间的差异与对立的关系,创造出意外之景。模糊是通过两个故事片段连接的模糊性,无法让人判断不同空间的界限在何处。渗透的建筑形式便是其常采用的设计手法,渗透让建筑的空间与空间连为整体,人们可以感受多重含义的无限空间。暗示的联结关系是用前者的空间对后者的空间起引导和提示的作用,这种方式可以引发人的好奇心。通过这三种设计手法在当今用地紧张的背景下可以为设计者在盈尺之地展现无穷空间提供很好的思路[4]。
4.3 片段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中讲求造园的手法。造园的组景要素是至关点,如筑山、理水、植物、动物、建筑、楹联、刻石等。这些要素就像叙事的节点,是整个故事的逻辑导图。设计者最重要的除了要抓住细节,整个设计的各个节点片段就显得尤其重要。也可以运用中国古典园林中组景的手法将多个节点整合为一个片段。但建筑的重要节点空间要有其各自的特色,在避免雷同的同时也要把握其整体性,在把握整体性的同时每个片段的细节也同样重要。
4.4 流动空间
如巴塞罗那德国馆一样,空间之间的联系通过视线相互贯通,形成连续性,而每个片段又有其独立性和公共性。中国古典园林亦是如此。通过物质界定,运用各种手段来分隔空间,达到空间流动的目的。通过人在其中的行走来感受空间的过程。柯布西耶的漫游空间与其相类似。只不过这是一个整体的感受,通过一个连廊或连续的交通空间,使漫步在其中的人逐步地感受到不同空间、不同故事的特色。体验者在“流动性空间”中徘徊穿梭不知归处,人置入其中和空间一起在流动[5]。而流动空间的整体性与方向性则至关重要,要求片段与片段间,片段与联结间有很好的衔接和过渡。
5 结语
对于建筑来说,自然原型一直伴随着整个建筑发展史,是建筑模仿、转译并将其形式化和空间化的基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便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各种自然要素,其形态结构和空间布局的思考都是基于自然演化而来的。时至今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自然空间布局和精神空间的创造以至达到无穷空间的诸多手法,都有被建筑师应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当中,讲求其建筑空间的叙事性,为体验者传递空间的美感和建筑师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