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结构施工与维护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20-11-21阳江
阳 江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400072)
0 前言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
1 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1.1 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建设前,根据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按照课程从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对整门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课程内容分解为高架结构构造与总体设计、高架结构基础施工、高架结构墩台施工、高架桥跨结构施工、大跨径桥梁及高架结构的养护维修等单元,高架结构的组成与分类,明挖基础施工,沉井基础施工,桩基础施工,桥墩施工,桥台施工,支架法施工,悬臂法施工,顶推法施工,转体法施工,缆索吊装法施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桥梁表层病害及维修,桥梁裂缝及维修,桥面铺装,伸缩缝、支座施工等教学任务。同时,为了有序地推进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对课程进行单元设计,明确了线上课程资源数量及教学活动内容。如明挖基础施工任务中,以学生完成习题、正确率80%以上作为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知识点为通过讲解明挖基础的构造与类型、线上明挖基础教学视频资料及明挖基础施工图纸,学生识读施工图,编写明挖基础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案。针对学生完成的课程习题、施工流程方案,线下开展教学讨论,并考核评价,得出该项任务学生的考核分值。
课程任务分解后,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教师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建设中来,也可以让学生积极配合课程资源的建设。
1.2 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任务中的课程资源包括视频资源、PPT课件、习题、图纸及规范标准等。混合式教学中视频资源、PPT课件主要用于线上学生自学;习题主要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知识和在线测试学生,通过习题库随机生成课前作业和在线测试,完成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图纸及规范标准供学生参考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学生根据课程导学单开展自主学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课中开展线下讨论或专题展示,最大程度锻炼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课后学生根据课前学习及课中展示情况,自主进行课程总结反思,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1.3 课程线上平台建设内容
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介绍、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参考材料等5个内容。
2)课程导学。课程导学包括教学进度、学习方法与建议、课程考核方式等内容。
3)课程通知。课程学习、测试通知内容。
4)课程学习单元。包括6个单元的课前导学、任务教学目标、学习资源、课程作业、测试及课后反思等相关内容。
5)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包括实训大作业及需完成的任务。
6)常见问题答疑。常见问题答疑包括常见问题及教学笔记等方面。
7)拓展资源。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手册、考证知识等文档资料。
8)播客单元。包括视频资源,针对视频中内容进行话题讨论内容。
9)问卷调查。学生在线完成问卷调查,及时反映学生学习情况。
10)课程活动。包括课程中的全部活动,方便学生及时找到需要完成的任务,互动性强。
2 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2.1 教学效果分析
课程对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展开实际教学,通过学院优慕课教学平台,可以很方便统计课程线上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二者相辅相成,实现了资源上的优势互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学期课程教学为例,由课程访问统计表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学单元学习期间,大部分学生登陆次数为25~100,登陆时长平均达到2 000 min,学习效果较好。
从秋季开学后的90 d学生访问人数图可以看出,10月底访问人数较多,教师初次让同学们登录、学习,但没有布置相关任务,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是很好。11月底到12月底,教师线上有任务要求时,访问课程人数增多,平均每天稳定在50人左右,只有少部分学生未参与到学习中,说明线上学习主动性还是需要老师任务激励。
2.2 课程评价
建立一套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线上+线下混合评价的形式开展学习绩效综合考核,线上通过对教学活动中各项指标赋权重,可自动生成线上成绩。线下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独立思考的习惯,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解决如何进行综合应用能力考核的问题。
3 结语
混合式教学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实现了资源上的优势互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提高工科类课程教学质量。
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导致线上学习未及时完成,容易影响后续线下课程教学质量。教师需继续开展过程监督,加强学生管理,积极促进开展混合式教学。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不够,后期需继续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深入挖掘“中国制造、大国工匠、劳模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在技能提升的同时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