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酸活化软木制备活性炭*

2020-11-21雷亚芳冯宏伟

化工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灰分磷酸活性炭

徐 绘,雷亚芳,冯宏伟

(1.榆林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3.榆林学院 能源工程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十分发达、吸附性能优异、再生性能优良,且化学性质稳定,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1-2]。由于活性炭价格昂贵,其应用受到限制,所以用果核、果壳、玉米芯、花生壳、甘蔗渣等森林副产品和农业含碳废弃物制备活性炭,变废为宝,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3-6]。软木又称栓皮,是从栓皮栎上采剥的树皮的外皮,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每隔9~12 a可采剥一次,且在采剥后不会影响栓皮栎的生长[7]。中国是一个软木生产大国,产量大约5万t/a[8]。软木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软木粒子,大多直接烧掉或者丢弃造成资源浪费[9]。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所以探索利用软木材料制备活性炭具有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活性炭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复合活化法等,其中化学活化法相对于物理活化法具有活化温度低、活化时间短,易对产品的孔隙结构进行调整等优点[10-11]。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相对氯化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化学活化法而言,污染小、得率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12-14]。

实验以磷酸为活化剂,软木粒子为原料,系统研究了磷酸活化法制取软木活性炭的工艺,并探索浸渍比[m(磷酸)∶m(软木)]、φ(磷酸)、活化温度3个工艺条件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试剂与仪器

软木粒子:栓皮栎的次生皮,由陕西万林软木有限公司提供,产自中国陕西秦岭一带。

磷酸: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

箱式电阻炉:SX2-4-10,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干燥箱:DZF-6050,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P-2000UV(752),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活性炭的制备

先用实验筛筛选991 μm的软木粒子,并去除软木粒子中的硬质杂质,将软木粒子用不同浓度磷酸在不同的浸渍比、常温下密闭浸渍2 d,装到瓷坩埚中放入箱式电阻炉中。先以400 mL/min的流量通氮气20 min,用以排除电阻炉内腔中的空气,当电阻炉开始加热时,氮气流量降至200 mL/min。电阻炉开始以10 ℃/min速率加热至200 ℃,随后升温速率降至5 ℃/min加热到活化温度,并根据活化时间长短进行保温。活化结束后停止加热,继续通氮气至炉内温度降至40 ℃,取出实验品,用80 ℃的蒸馏水洗涤至pH=6~7。将洗涤好的活性炭实验品放入烘箱中在110 ℃下干燥超过8 h,取出样品,称量,计算得率后放入干燥器皿中备用。

1.2.2 性能测定

按GB/T 12496—1999木质活性炭实验方法测定软木活性炭w(灰分)、得率、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

2 结果与讨论

活性炭的w(灰分)、得率和吸附性能等受到各种操作因素的影响。研究通过改变磷酸与软木材料的浸渍比、φ(磷酸)、活化温度等工艺条件来制备活性炭,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软木活性炭的w(灰分)、得率、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探讨不同工艺条件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2.1 浸渍比的影响

选取991 μm软木粒子浸渍2 d,固定其他实验工艺条件为φ(磷酸)=35%、活化温度450 ℃、活化时间1 h,按照m(磷酸)∶m(软木)=4.0、3.5、3.0、2.5、2.0、1.5、1.0、0.5进行实验。

m(磷酸)∶m(软木)对软木活性炭w(灰分)和得率的影响见图1。

m(硫磷)∶m(软木)图1 m(磷酸)∶m(软木)对软木活性炭w(灰分)和得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m(磷酸)∶m(软木)越大,软木活性炭的得率越低。磷酸在活化软木过程中有催化脱羟基和脱水的作用,软木中的H和O以水的形式脱出,m(磷酸)∶m(软木)越大,进入软木中的磷酸量越多,反应越充分,软木质量损失越大,使得活性炭的得率越低。

m(磷酸)∶m(软木)=0.5~2.0,活性炭w(灰分)呈下降趋势,m(磷酸)∶m(软木)=2.5,w(灰分)=0.84%;m(磷酸)∶m(软木)=3.5,w(灰分)降低至最小值0.59%。这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m(磷酸)∶m(软木)越大,进入软木内部的磷酸量越多,与软木反应越充分,残留在软木中的无机物越少,软木活性炭w(灰分)越低。而当m(磷酸)∶m(软木)增加至最大4.0时,w(灰分)又增加到0.87%。

m(磷酸)∶m(软木)对软木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的影响见图2。

m(硫磷)∶m(软木)图2 m(磷酸)∶m(软木)对软木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的影响

由图2可知,增加m(磷酸)∶m(软木),软木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开始增大,上升到峰值后又降低。这是由于m(磷酸)∶m(软木)<2.0时,进入软木中的磷酸较少,软木材料活化不充分。当m(磷酸)∶m(软木)=2.0,软木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吸附值都达到最大,而当m(磷酸)∶m(软木)=2.5,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迅速下降,因为过量的磷酸与反应初期生成的微孔结构发生反应,过度烧蚀碳材料,导致孔径变大,致使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下降。所以m(磷酸)∶m(软木)=2.0为制备软木活性炭较优的浸渍比。

2.2 φ(磷酸)的影响

选用991 μm软木粒子浸渍2 d,同时固定其他实验工艺条件为m(磷酸)∶m(软木)=2.0、活化温度为450 ℃、活化时间为1 h,按照φ(磷酸)=15%、25%、35%、45%、55%、65%进行实验。

φ(磷酸)对软木活性炭w(灰分)和得率的影响见图3。

由图3可知,随着φ(磷酸)的逐渐增大,软木活性炭w(灰分)和得率总体上呈逐渐降低。φ(磷酸)越大,进入软木中的磷酸量越多,软木活化越充分,质量和无机物损失越多,即活性炭的得率和w(灰分)越低。

φ(磷酸)/%图3 φ(磷酸)对软木活性炭w(灰分)和得率的影响

φ(磷酸)对软木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的影响见图4。

φ(磷酸)/%图4 φ(磷酸)对软木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着φ(磷酸)增大,软木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在φ(磷酸)=25%时增加至峰值,而亚甲基蓝吸附值在φ(磷酸)=35%时达到峰值;之后随着φ(磷酸)增大,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均总体呈下降趋势。

开始随着φ(磷酸)增大,进入软木中的磷酸增多,活化反应充分,制得软木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更发达,吸附能力增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当φ(磷酸)大于一定值时,切开软木粒子,软木只有表层被浸润,中心位置并不湿润。这是由于当φ(磷酸)大于一定值时,磷酸的流动性由于溶液中的水分少而降低,磷酸不能充分浸润内部为蜂窝状的软木材料,软木材料的内部也因磷酸少活化不充分,孔隙结构不发达,吸附能力降低。可以得出制备软木活性炭的φ(磷酸)≤35%。

2.3 活化温度的影响

选取991 μm软木粒子浸渍2 d,固定其他实验工艺条件为m(磷酸)∶m(软木)=2.0,φ(磷酸)=35%、活化时间为1 h,变化活化温度为300~600 ℃,每50 ℃为一个梯度进行实验。

活化温度对软木活性炭w(灰分)和得率的影响见图5。

活化温度/℃图5 活化温度对软木活性炭w(灰分)和得率的影响

由图5可知,随着活化温度升高,软木活性炭得率逐渐降低。这是因为随着活化温度升高,软木灼烧程度增加,活性炭得率降低。

软木活性炭w(灰分)随着活化温度升高开始降低,随后增大到峰值后又下降。这是因为开始随着活化温度越高,磷酸与软木活化反应越充分,w(灰分)越低,活化温度400 ℃时w(灰分)降至最低0.57%,接着w(灰分)又有上升趋势,在550 ℃时增至峰值1.99%。这归因于活化温度上升至450~600 ℃后,磷酸易在高温下脱水形成焦磷酸和偏磷酸,由焦磷酸和偏磷酸形成的盐不易溶于水,在水洗后依然滞留在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中,所以w(灰分)增加。

活化温度对软木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的影响见图6。

活化温度/℃图6 活化温度对软木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的影响

由图6可知,随着活化温度升高,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先增大,随后又降低,最后又增大。开始随着活化温度升高,磷酸的脱水和氧化作用把软木中羧基、羟基等小分子脱去而形成丰富的孔隙结构,所以软木活性炭吸附性能增大。当活化温度高于350 ℃,磷酸的挥发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参与活化反应的磷酸数量减少,且活性炭微孔数量因微孔结构被过度烧蚀而减少,使得软木活性炭吸附性能降低[15]。

3 结 论

研究以栓皮栎的树皮软木为原料,磷酸作为活化剂,用化学活化法制备软木活性炭,探讨m(磷酸)∶m(软木)、φ(磷酸)、活化温度3个因素对制得软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得率、w(灰分)的影响,结合实验和相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影响软木活性炭吸附性能、得率、w(灰分)最大的因素为活化温度,同时浸渍比和φ(磷酸)对软木活性炭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2)用磷酸活化软木材料制备的软木活性炭最大的优势是其w(灰分)很小,制得的软木活性炭w(灰分)最小值达0.56%,远远低于商业活性炭的优级品指标2%;

(3)采用磷酸活化制备软木活性炭较优的工艺条件为m(磷酸)∶m(软木)=2.0,φ(磷酸)=25%~35%,活化温度350~400 ℃。

猜你喜欢

灰分磷酸活性炭
基于灰分回控的智能密度控制系统在寨崖底选煤厂的应用
灰分在线检测对选煤智能化建设作用的思考
磷酸MER值对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基于单种煤成焦灰分预测焦炭灰分的研究及应用
颗粒和蜂窝状废弃活性炭再生方法的探究
不同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研究
退役磷酸铁锂材料资源化循环利用研究进展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玩转活性炭
湿法磷酸制备磷酸脲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