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紫金县客家民间传统“神朝”仪式音乐文化考察研究
2020-11-21文|
文|
引言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东江中游东岸,东连五华县,西接惠阳又与博罗隔江相望,南邻陆河、海丰、惠东,北界河源市郊区、源城区。明隆庆三年(1569年)设置永安县,属惠州府。为避免与福建永安县重名,民国3年(1914年)改名紫金县。
“神朝”是中华道教在旧时奉行法事,朝拜神明的一种序列(诸如起司、开头坛、申文、发牒……等)仪式。其功能是祝颂神灵功德、祈祷神灵消灾降幅。明末清初,紫金山区病疫流行,为了驱邪镇妖,乡间到处立庙祀神,一些民间巫师三五结班走上神台进行祭祀活动,由一个巫公拿一面小锣,扮成和尚(飞虎大将),另一人扮作女旦,一手拿牛角或一把铃剑,一手拿一小手帕,边歌边舞请神遣将以保平安,这种活动形式,人们称作“神朝”。
一、紫金县客家民间传统“神朝”仪式个案描述
笔者于2010年11月16—17日对紫金县黄塘镇车前村举办的整个“神朝”仪式过程进行了考察。此次“神朝”仪式祭祀的对象为张公仁爷十九郎,做“神朝”仪式的堂班为紫金县的永安乐道堂,主持为永安乐道堂堂主贺北海。
1.堂班介绍
(1)历史沿革
永安乐道堂成立于1990年,堂主贺北海,男,1931年生,高小文化,紫金县人。1946年(17岁)随亲叔贺龙兆学艺,1949年解放后中断学艺,也未从事做神朝职业,以务农、赤脚医生为生,1980年后在其胞兄贺佛源的“福长春”做神朝,后成立永安乐道堂。
(2)服务范围:
神功法事、灵神祝寿、安龙奉朝、敬祖升龛、喜庆吉乐、花朝杂剧。
(3)组织和成员
永安乐道堂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堂主、表演者,伴奏者。为紫金县本地农民,日常务农为生,成员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分工各有不同,女性多为表演者,男性一般担任伴奏。担任此次“神朝”仪式的八位成员中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44岁。
(4)运作和维持
永安乐道堂由民间自发组织,独立运营,自负盈亏。成员均为当地的农民,平时以务农为主要职业,遇到民间红白喜事或灵神祝寿,永安乐道堂为雇主做有偿服务。永安乐道堂目前没有政府机构或者民间团队对其进行资助,服务所分的酬金也是成员的兼职收入。堂主对每场仪式活动所取得的收入进行分配,一般采用成员均分的方式。部分成员也会多分得一些作为奖励。此次“神朝”仪式中,酬劳按每人每天200元计算,共8人,收入总计3200元,由永安乐道堂堂主分配。
(5)传承途径
道堂的传承途径有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种。
①家族传承
家族传承是中国传统技艺传承方式中最重要、最古老的方式之一,一般由家族内部的男性成员进行传承与发展。神朝仪式音乐技艺也依旧沿袭了这一古老的传承方式。家族传承这种方式往往受限于继承人的数量,但是师徒之间没有相互提防,师傅会将技艺尽心尽力地、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因此,家族传承的方式能够保证技艺水平的有效继承。
②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同样是传统技艺的重要传承方式。与家族传承相比,师徒传承人的范围更广。但是,师徒传承需要对徒弟进行身世背景,天资、是否有后等方面的考量。根据堂主贺北海介绍,其有四男三女,本人很希望三个儿子能继承他的事业,但三个儿子均不愿意学。贺北海也希望能收几个徒弟,其收徒弟的条件有三:一、本人忠诚老实,且其上下几代也是忠诚老实的;二,心术要正;三、已婚并有儿子。但到目前为止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2.个案描述
(1)时间、地点
时间:2010年11月16日上午8点至晚上10点
2010年11月17日上午7点至12点地点:黄塘镇车前村(张公庙)(2)神朝对象
神朝对象为:张公仁爷十九郎
张公仁爷原名张元弼,号法青,即张公仁爷。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子时出生。曾任广东总兵,因平乱安民,扶王救主,匡正驱邪,被封为护国庇民大将军,庇民崇德张公仁爷一十九郎,后世人为歌颂他的功德,各地都视其为福神,建祠、立庙、塑像,以供祭祀,瞻仰,四时奉祀,尊其为天下圣神。①
尊其为天下圣神!每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张公法青仁爷宝诞之日,远近各姓钦仰信民,都怀着仰慕之情,祈求张公仁爷赐福,赐禄,保平安,且举行隆重的迎神庆典活动!
本次主要为张公仁爷新庙落成及宝诞做朝。
(3)组织和成员
①组织:车前村张公仁爷宝朝诞理事会
②成员:
福首:叶新荫
福全:张相田
首事:张仕来、张波、钟梦堂、张碧忠、张健宜、叶伟才、苏育良、张天錦、叶仕强、余运明、杜天生、苏国皇、钟杏、张泽良、何飞龙、张培源
(4)经费来源
本次“神朝”仪式活动经费来自捐款,捐款人主要是本村村民,也有少数村外人员捐款。
(5)仪式程序
紫金县黄塘镇车前村神朝仪式历时一天半,共12项仪程:请神—头坛—申文—差兵发牒—招兵—上表—支粮赏将—安兵—砻谷办米—上表—谢师—送神。
在做神朝之前,永安乐道堂班主要在家中拜“祖师爷”坛,告诉祖师爷何时何地做神朝。
①请神(时长约25分钟)
法坛设在临时搭建的棚架内,法坛分上下两层,下层皆供奉香烛、茶酒五碗祭品,乐手坐在法坛后面。法师身穿喜庆的红底金花道袍,头戴顶戴,鞭炮声响起的同时,法师开始念唱请神。请神完毕后,掷筶问卜,成功,请神仪式结束。
②头坛(时长约35分钟)
堂班乐手演奏《朝腔》,头坛开始。法师带上顶戴,手持小锣。觋公戴上顶戴花翎,手里拿着一面锣,与女觋婆一道唱跳,告知众神请他们来的原因,并祈求他们保佑一方百姓平安,大吉大利,开头坛结束。
③申文(时长约45分钟)
音乐奏起《朝腔》曲牌,法师戴上顶戴持小锣演觋公,两个觋婆身穿红衣,带红头饰,右手分别手持红绿舞扇,左手持红手绢,面对村民,跟随音乐节奏,走简单的舞步。唱与奏轮流进行十三次后,音乐停止,男执事者跪拜念唱申文内容,念毕,将牒文燃尽,申文结束。
④差兵发牒(时长约90分钟)
一觋公两觋婆在乐队的伴奏下前念唱《鸡歌》,并伴以简单的舞步,中间穿插纯器乐表演的段落和关于鸡的诙谐对话。《鸡歌》演毕,信民们下跪听执事者唱读牒文内容。唱读牒文礼毕,觋婆将牒文燃尽,差兵发牒结束。
⑤ 招兵(时长约30分钟)
号角吹响,号角停下后,法师手持小锣念唱招兵内容。后持黄色招兵旗一边挥舞,一边唱着招兵的内容,放下黄色旗子后,众人俯身鞠躬。法师再掷圣筶占卜,顺筶,兵马尽召回。
⑥上表(时长约45分钟)
在传统道教科仪中,上表指的是将书写信徒心愿的表文送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光临醮坛,可以赐福延龄,先灵受度。因此在紫金县,上表的仪式目的是为了解灾。所呈的表格也称为解灾表。
换上红底金花衣服的法师在八仙桌前率领信民行跪拜仪式,再念唱表文跪拜,唱完后,将解灾表点燃。把灰烬送到河里,从而解灾。
⑦支粮赏将(时长约30分钟)
法师手拿锣敲打后,转身向后,走到神坛前的草席上。草席上中间摆了一堆大米、两旁放有两大块猪肉。法师念唱完毕,向东西南北中营分粮赏将。
⑧安兵(时长约10分钟)
法师带领乐队成员和信民站在众神牌位前,法师手持锣鼓向东西南北中四面念唱安兵。乐队苏锣、堂鼓等打击乐器伴奏。念唱完毕之后,安兵的仪程结束在急促的打击乐中。
⑨砻谷办米(时长约45分钟)
法师与两觋婆开始“表演”唱跳,开始互相调侃,说民间故事。而后,三人开始表演砻谷的整个过程,所用的曲牌是《五句板》。中间插入《摇船山歌》的表演,砻谷办米结束。
⑩上表(时长约45分钟)
乐队奏《鸡歌》,信民跪拜、上香、敬酒。仪式完毕后,信民跪下,执事者手拿黄色表,念上表名单。念毕,觋公手拿锣,觋婆手拿红扇和手绢,开始唱跳表演。
⑪谢师歌(时长约5分钟)
神坛前,觋公觋婆一边唱一边跳,并后进行三跪三拜后,继续唱并表演,法师脱去红色衣服后,身穿黑色常服,在神坛前念安神的话语。法师觋公拿起神坛前面供桌上的圣筶进行占卜,一边占卜一边念祝福天神的话语。
⑫送神(时长约10分钟)
法师迈步向前,把神坛上香炉的蜡烛、香都拔掉后,用纸钱包裹住,众人跟随法师进行送神,把纸钱、蜡烛、香等物品燃烧后,送神结束。
二、神朝仪式中的音乐建构分析
1.神朝活动中使用的乐器与法器
河源市紫金县“神朝”仪式所用的器具分为乐器和法器。
(1)乐器使用情况
①乐器的类型
吹奏乐:唢呐(两支)、号角(2把)
丝弦乐:二胡(一把)
弹拨乐:秦琴(一把)
打击乐:小锣(一面)、沙罗(一面)、苏罗(一面)、凸锣(一面)、大鑔(一副)、小钹(一副)、小堂鼓(一面)、梆子(1个)
②唢呐与二胡的常用定调方式(如表一所示)
③乐器使用的特点
“神朝”仪式乐队为吹打乐,主奏乐器是唢呐,唢呐声音高亢嘹亮,穿透力强,在“朝神”仪式中起着指挥其他乐手演奏的重要作用。号角和锣、鼓、鑔等打击乐器属于无音高乐器,掌握音乐的节奏和气氛。另外,还有二胡和秦琴两件弦乐器。二胡、秦琴音量比唢呐小,音色较唢呐柔美,可增加音乐的抒情性,与唢呐结合,使音乐的音色和层次感更加丰富。
(2)法器使用情况
法器,即法师在仪式过程中所用的道具。
①法器的分类
圣筶:2付 宝剑:1把
铃刀:1把 圣尺:1把
太上老君印:2枚
五雷大将军印:1枚
符:4种 令旗:1面
②法器的使用情况
笔者通过对其“神朝”仪式全过程进行跟踪拍摄、录像中,法器的使用功能如下:圣筶用于占卜,沟通神灵,以明白神的旨意,法师需要通过掷筶问卜来决定仪式能否继续进行;宝剑和圣尺,用于请神;铃刀,是驱邪斩妖的法器;太上老君印,类似皇帝的“御玺”,上表时用,黄表须盖有太上老君令印方可生效;五雷大将军印:用于招兵;用于支粮赏将仪程,在兵粮上画符用;令旗,令旗如同“令牌”,在招兵仪程中,调动兵马的凭证;符:召神劾鬼、镇魔降妖用。
2.神朝仪式活动使用的曲牌及演奏顺序
(1)《和番》,打闹台仪程使用,器乐演奏形式
(2)《朝腔》,头坛、申文、谢师、送神仪程使用,唱奏结合的表演方式
(3)《鸡歌》,差兵发牒、砻谷办米仪程使用,唱奏结合的表演方式
(4)《山歌》,砻谷办米仪程使用,唱奏结合的表演方式
(5)《五句板》,安龙安兵仪程使用,唱奏结合的表演方式
紫金县“神朝”仪式实际操演中的传统音乐曲牌有:《和番》《朝腔》《鸡歌》《山歌》《五句板》。单纯的器乐曲牌只有《和番》,其余曲牌均为唱奏结合的表演形式。其中,《鸡歌》曲牌分为喜鸡歌和悲鸡歌,一般神朝仪式中使用喜鸡歌,悲鸡歌常常用于丧礼。《山歌曲牌》常用的又《南路山歌》《长布山歌》,而本次神朝仪式中使用的是《摇船山歌》。
3.代表性曲牌的音乐分析(以曲牌《朝腔》为例)
表一
《朝腔》是神朝仪式当中一个具有特色的曲牌,曲牌内包5个段落,乐队演奏和念唱的段落轮流进 行。该曲牌的音乐贯穿头坛、申文两个仪程,由乐队、觋公觋婆共同表演完成。
该曲牌整个音乐结构为:引子+A+B+C+B+D,引子之后以念唱开始,间以器乐演奏段落。从曲式上看,作品带有回旋的特征。几个部分中,以徵调式居多,间有角调式和羽调式的乐段。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常因实际的需要重复演奏。
引子(1—15小节)是一个徵调式方整性乐句,彷佛一首四句体的民歌。由唢呐演奏,伴以打击乐器,气氛热烈。乐句以起—承—转—合的方式展开,前三句的长度相当,最后一句结束后往后再延展三个小节。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旋律、节奏非常相似,不同的是第一句落在徵音上,第二句落在商音上。第三句同样落在商音上,第四句在12小节结束,再往后扩充,再第13小节处出现了一个跨小节的切分音,打破了规整的乐句,却带来了动力感和流动性。在乐句的旋法上,以“la—do—re—mi”展开。引子在第一句开头,第三句结尾和第四句结尾处出现得倚音,为作品带来了活泼感。
A部分(16—28小节)是法师具有叙述性的念唱段落,从结构上看,可以分成两个段落,第一段落有四句,第二段落只有三句。节奏跟唱词的节奏结合,规律性不强,第二段落是比第一乐段的节奏紧凑。旋律的行进与语言音调紧密结合,音程以级进为主,音域窄。全曲仅由“mi—sol—la”三个音乐构成,旋律简单、平稳。在词曲关系上,一词对一音或一词对二音。
B部分(29—40小节)是器乐演奏段落,是一个非方整性的五句体单乐段。乐段由五个乐句构成,前四句较为规整,第四句落在“商”音上,延续出第五乐句。第五句与引子的结束句非常相似,是一个扩充乐句。整个段落的旋律从“mi—sol—do—la”几个骨干音展开,音型较为密集,常出现前八后十六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音型,句末均有长音。
C部分(41—45小节)是念唱段落,乐段较为短小,由三个乐句构成,是一个不方整乐段。第一二乐句是对应关系,第三乐句从第二乐句中派生出来,骨干音为“la—sol—do—re”,有一种不稳定的动感。在现场的演唱中,会根据唱诵内容的的长短不断重复。
C部分的唱念结束后,又重复B段落的器乐演奏。
D部分(53—58小节)也为法师念唱的内容,是一个两句体的方整型乐段。骨干音“mi—sol—la—do”,上下两个乐句的节奏型完全一致。与上两个念唱段落的平稳相比,D部分两个乐句开头第一拍均出现了三度音,因此在演唱效果上较前两个念唱乐段活泼。(谱1)
三、紫金县客家民间“神朝”仪式音乐的特征与文化价值功能
(1)紫金县客家民间“神朝”仪式音乐的特征
①音乐使用具有灵活性
音乐使用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神朝仪式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方面有较大的即兴性,因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笔者曾两次前往紫金县记录永安乐道堂表演的神朝仪式音乐,同样的曲牌,旋律、节奏和速度有一定的差别。尤其演唱部分,调高的选择通常由演唱者决定,器乐伴奏根据演唱者的起声调整调高。另外,音乐反复的次数可长可短,常根据现场需求调整。据现场乐师介绍,同一个仪程中,有些曲牌可以演奏几分钟,也可以不断重复至一个小时。以上情况均反映出紫金县“神朝”仪式音乐使用上的灵活性。
②带有客家传统音乐的特征
紫金县“神朝”仪式音乐作为紫金县民间传统文化,与河源紫金县客家民间音乐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王耀华老师对客家山歌的综合分析,客家山歌的音调可分为:徵类色彩、羽类色彩、宫调式与商调式三类。②神朝仪式中的《朝腔》曲牌,由5个段落构成,有三个段落是徵调式,一个羽调式,一个角调式。其中,在作品中不断回旋重复的一个段落便为徵调式。
另外,曲牌的音乐往往会吸收当地的客家民间山歌和小调,如在一般“神朝”仪式中,《山歌》曲牌最常用的《长布山歌》(谱2)《五句板》(谱3)均来自河源客家地区的传统山歌。
③逐渐吸收外来音乐的特点
神朝仪式音乐,根据仪式的程序需要使用固定的曲牌。但是某些环节当中,也直接吸纳了外来音乐进入仪式当中。如神朝仪式有申文和差兵发牒两个仪程,申文以《朝腔》曲牌为主,差兵发牒以《鸡歌》曲牌为主。但在现场中发现,两个仪程交替的环节,出现了广东音乐《步步高》。在“谢师”的仪程中,再次出现广东音乐,用以烘托气氛。可见,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交流频繁,“神朝”仪式音乐也开始逐渐吸收外来音乐。
(2)紫金县客家民间“神朝”仪式音乐的文化价值功能
①强化文化传统及信仰系统的功能
谱1
谱2
谱3
“神朝”仪式音乐在表达对神灵崇拜的活动中起到了强化紫金县客家文化传统及信仰系统的功能。“神朝”仪式在使用音乐的过程中,不同的仪程使用不同类型的音乐。仪式音乐的使用程序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不可随意变动。仪式音乐强化了紫金县客家人对“神朝”仪式程序的认识,并对其背后的礼仪制度以及社会秩序产生认同。从而达到通过“神朝”仪式来稳固家族、宗族及族群的目的,使客家民系的信仰体系及客家文化的地方性特征,通过音乐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维系和传承。
②营造“神朝”仪式的空间气氛的功能
在仪式当中,音乐可以用其不同的声音效果渲染仪式的听觉环境、营造仪式气氛。在“神朝”仪式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营造气氛这一特点的音乐数不胜数。如锡角的使用,在请神程中,喧闹的鼓吹乐突然闯入浑厚悠远的角声,用以呼叫神灵。这种声音能把听众从喧闹的现实场景带到了遥远的神的世界,营造了一种充满了神秘力量的氛围。在“招兵”的环节中,角声的单独运用,音色雄浑肃穆,让人感受到古代边塞军营苍凉的氛围。可见,“神朝”仪式音乐能够营造仪式空间的气氛,满足仪式中具体需要的实际功能。
③沟通交流的媒介功能
“神朝”仪式中的音乐常用于沟通,包括与人沟通和与神沟通两个方面。仪式中的音乐根据不同的仪程使用相应的仪式音乐,熟悉这些程序的乡民一听到相关的音乐就知道仪式进行到哪个程序,起到召集大家过来参加仪式的作用。如仪程中,“打闹台”环节所演奏的曲牌《和番》,起作用与西方音乐的序曲作用类似,用于正式仪程开始之前,以锣鼓和唢呐演奏出具有热烈气氛的音乐,以招来观众。
另外,在仪式中,音乐还具有与神灵沟通的作用。如“请神”环节的念唱,法师通过念唱与神灵沟通,以获得神灵的庇佑;再如法师在“招兵”时吹奏锡角,以恢宏的角声召唤兵马。可见,音乐在仪式中具有沟通交流的媒介功能。
④ 娱乐大众的功能
“神朝”仪式中不乏旋律优美的歌调和器乐曲调或者诙谐逗趣的曲艺表演,皆给围观百姓带来娱乐。在现代娱乐方式没有出现的年代,乡民日常的娱乐方式极其匮乏,这些具有较强故事性、带有戏剧表演和舞蹈表演的内容与形式是其少有的娱乐方式。“神朝”仪式中“差兵发牒”的仪程所表演的《鸡歌》曲牌,由一个觋公和两个觋婆进行对唱表演,表演的内容带有故事情节或带有幽默诙谐的对话。如,一人问:“鸡原来有多少兄弟呀?”一人回答:“鸡原来就有五兄弟,一个就飞到云中里,已经化作凤凰了;……四仔就飞到田中里,化作米鸡;五个就飞到八十婆婆,化作报晓鸡”。可见,这些内容跟“差兵发牒”的环节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往往是整个仪式中最能吸引乡民主动围观参与观看的。在现场的视频记录中,《鸡歌》中的逗趣诙谐的调侃,常常引起乡民阵阵的欢笑。这些都足以说明“神朝”仪式音乐具有娱乐大众的功能。
注释:
①《良田乡民间信仰——下村法青宫》,https://www.sohu.com/a/403093645_661534,2020,6,19.
②王耀华.《客家艺能文化》第143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