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践行使命
2020-11-20孟玥
课题研究: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JJB1317007。
作者简介:孟玥(1979—),副教授,从事学前教育理论研究。
摘 要: 本文从专科层次学前教育学专业课程计划出发谈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从《学前教育学》课程出发,挖掘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从指导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将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娃娃心中。
关键词: 课程思政;课程;学生;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212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立德树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话语告诉我们单靠思政课、思政教师是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借助其他的方式方法,那就是课程思政。
1 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从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入手看,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可将教学计划大体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程程三大类。从各类课程所占比例角度看,思政课程占总课程9.37%、综合素质课程占总课程23.2%、专业课程占总课程67.4%(其中总数为1708学时、思政课程160学时、综合素养课程396学时、专业课程1152学时。)从担负的教育任务角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政教育的核心;专业课程承担思政教育的辐射作用,我们称之为课程思政;综合素养课程承担着思政教育的支撑作用。只有实施课程思政才能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对“课程思政”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要求。
2 课程思政的定位
课程思政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2017年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质机制改革的意见》的文件中,2018年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式与政策”课程建设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再次出现课程思政理念。
那么什么是课程思政?用习总书记的话语解释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如果从课程思政的本质说是以课程为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
3 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3.1 课程思政全程覆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主题教育的推动下,我们已全面启动课程思政,可以说这是一场大的、全新视角的课程改革,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重新建构。现以我从教的学前教育学课程为例。
3.2 深入一线协同育人,助力幼师终身发展
党支部教师一直承担幼儿园教师的国培工作,通过培训使幼儿园教师的理解课程思政,返岗后以培训者的身份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辐射到广大的农村幼儿园,为黑龙省幼儿园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保障,实现教育公平。
3.3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思政教育从小抓起
作为幼专的教师,作为两代人的师表,党员们依托主题教育活动,将课程思政理念推广到幼儿园,为幼儿园制定 “党恩铭心、追梦立志”红色教育活动方案。
指导幼儿园开展综合主题课程“童心向党、快乐成长”。娃娃的思政教育有别于大学生,课程思政是最好的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方式。通过开展音乐活动《祖国在我心中》、社会活动《美丽的祖国》、美术活动《红船》、游戏活动《祖国知识我知道》等活动,将红色基因教育内化于娃娃心中,将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娃娃心中,教育娃娃从小听党话、跟党走。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3.4 促进家长转变观念,课程思政服务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但“超前教育”、“强化训练”等错误的教育理念正在一点点地毁掉孩子。依托主题教育,支部党员下幼儿园开展家长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文件精神,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科学化育儿,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帮助家长为幼儿上好第一节课,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第二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2]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3] 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