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碱装置自动化提升总结

2020-11-20马连华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技术改造碳酸钠次氯酸钠

马连华

摘 要: 开始以为运行较为稳定,使用效果良好。但运行中暴露出了部分仪表设备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有些关键设备保护基础仪表自动化薄弱,需要耗费大量人员,有时造成原辅料浪费;有的工艺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且安全连锁存在不足。针对氯碱装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通过优化工艺,扩容系统,增加仪表,提高自动化水平,满足了工艺生产要求,逐步完善了仪表控制。

关键词: 碳酸钠;液化;次氯酸钠;仪表;技术改造

【中图分类号】TO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146

智能工厂的三个建设阶段分别是“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自动化”是夯实基础,提高可靠性,落实本质安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智能工厂的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长期目标,是一个任重道远、持续建设的过程,智能工厂的建设永远在路上。为提高公司的竞争力,解决生产中不足之处,工艺不断优化,仪表自控不断改进,仪表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1 预处理器自控阀改造

一次盐水经过前反应桶后经过加压泵进入加压容器,出口安装流量计和自控阀调节流量,加压容器液位采用液位和变频控制。半年以后,发现自控阀控制流量不准,造成液位波动,停车检查,发现隔膜调节阀膜片已被盐水冲刷磨损。分析原因是,为防止盐水对自控阀的腐蚀,采用3层隔膜阀,但由于盐水比较脏,为保证加压容器罐液位,自控阀开度比较小,流速大,造成冲刷严重。后改为钛材质调节蝶阀,问题得到解决,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2 烧碱蒸发效体液位改造

烧碱蒸发效体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出现断流情况,而碱液浓度大、温度高、腐蚀性强,在真空工况下运行。因此,效体液位的测量非常关键,以前采用过双法兰差压变送器、磁翻柱、射频导纳测量液位,但运行1年后,能液位计基本损坏,重要原因是真空、高温、腐蚀,很难有液位计满足此工况要求,磁翻柱液位计在长时间高温腐蚀下,存在维护量大的问题。经过考察,改为插入式导波雷达液位计,运行至今,稳定。导波杆采用纯镍,且可以人工加工弯曲,极大地保证了液位的连续测量。

3 次氯酸钠生产控制方案

乙炔工段与液化工段距离较远,生产使用次氯酸钠通过罐车运输,决定了次氯酸钠生产为间歇性生产,正常生产由现场人员操作完成。次氯酸钠生产分为配碱和次氯酸钠反应生成2部分。在配置碱液过程中,手动控制操作难以达到碱液浓度,因此,增加碱液配碱装置。次钠生产将32%的液碱加水稀释到16%左右。通过离心泵将配置的碱液打入次氯酸钠除害塔,氯气通过分配台切换閥KV-1301送入,由氯气调节阀控制流量,软水由外界带压送入过流量计调节阀调节流量进入除害塔。技术改造完成后液化次氯酸钠生产由中控根据液位实现了全程控制,降低了员工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

4 碱栈台自动化控制方案

改造之前,32%液碱送往碳酸钠、一次盐水、液化、氯氢处理工段,采用现场手动启动送料泵,电话联系各工段,手动切换阀门,操作频次高,劳动强度大。通过仪表自动化改造,加装自控阀和流量计,通过DCS编程实现了各个工段按时按需按量送碱。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碱储罐液位差统计流量,变成了由计算机统计流量,真正实现了现场无人操作,中控计算统计流量,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5 碳酸钠生产控制方案

一次盐水工段使用碳酸钠为外买袋装,现场手动配置。为降低成本,技术改造利用天然气制氢尾气和废碱液连续间歇性生产液态碳酸钠。通过离心泵送入离子膜一次盐水界区。生产碳酸钠装置设备有2个并列反应器组成,一套生产,另一套备用。主要生产原料12%废碱液和制氢装置尾气。除反应器温度由自控阀控制外,其他原料全部由人工操作完成。正常生产每班切换一次操作。随着碳酸钠需求的增加,提高反应温度和压力,反应时间缩短。手动操作频次高,质量不稳定。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动化改造,增加尾气、碱液自控阀和流量计。DCS编程将现场操作变为DCS自动控制后,产量增加一倍外,现场操作变为现场巡检。碳酸钠生产配碱工艺利用粒碱废水、落地碱水及30%碱液配制成12%左右的碱液,配碱时先加水,再加碱。生产碳酸钠时,通过调节阀将12%碱液控制在设定值,然后打开尾气自控阀,直到碳酸钠浓度达到所需质量指标。完成后切换到另一台反应器。

6 天然气制氢控制系统改造

天然气制氢装置为氯气氢气平衡生产增加的1套装置,为将天然气制氢装置与主装置无缝衔接,在烧碱装置控制域中增加1套远程控制站,将制氢装置模拟量数字量及所有控制方案植入DCS系统中,实现了系统的操作和现场控制无缝对接。

7 报警优化

报警设计是工厂安全设计的重要一环,报警管理的目的如下。

(1)升级报警管理过程,使之与现场实际相符;

(2)减少操作员报警处理的负荷,保证操作员能够有效处理信息;

(3)提供相关的,清晰的,易懂的报警,并能快速评估根源和有效性;

(4)建立报警持续管理框架,使其管理能力能够持续提高。

报警管理分别从技术和操作2方面进行优化。

从操作方面,建立报警手册:即识别人为产生的报警,针对该报警识别产生报警的操作,最后制定可量化的提前控制措施,在实际操作中验证并持续完善。从技术方面,采取自控回路优化、延时报警设置、条件报警设置等措施。对于一些周期性工作产生的报警,可采取设置条件报警的方式来解决。比如某装置的粗滤器需要定期进行反冲,在粗滤器反冲期间,通过设置条件来自动抑制机泵电流报警和粗滤器出口压力低报警。

报警优化过程只有实现操作数和报警数同时下降,才能证明行之有效。通过各种优化措施,在报警数方面,从年初的11.65次/(人·h),降至年底1.81次/(人·h);同时在操作数,从年初的23.99次/(人·h),降至年底的10.69次/(人·h)。

通过以上工艺仪表的技术改造,达到了操作集中,便于管理。充分挖掘现有控制系统,液化装置增加了1套制氢碳酸钠远程节点,制氢碳酸钠碱站台增加1套远程DCS控制站,整个系统接入电氯系统控制域中。改造完成后辅助小单元与主装置完全实现了无缝对接,工艺数据共享。在紧急停车时,采用联锁保护,实现了安全的无缝连接,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保证了安全。提高了氯碱装置的整体控制水平,达到了一举多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宝红.氯碱化工装置自动控制系统优化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7,9(011):248.

[2] 貊玉龙,曹志晔,任爱江.氯碱化工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及其优化的分析[J].石河子科技,2013(01):39-41.

猜你喜欢

技术改造碳酸钠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废次氯酸钠的循环利用及其对乙炔装置水耗的影响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碳酸钠制备单晶硅绒面的研究
ADC发泡剂尾渣回收碳酸钠的工艺研究
氯压机进次氯酸钠的原因及对策
含次氯酸钠废水紫外降解处理法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过程热效应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