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综述
2020-11-20丁伟伟
丁伟伟
基金项目:本文是第四期江苏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YB156)《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以及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互联网+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明显过时,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模式正在成为了当今时代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正逐渐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于2017年被确定为第二批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化校园。基于中职课程改革的需要,按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及需求,引入了学习空间平台;基于传统课堂问题解决的需要,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创建个人教学空间,为学生课堂教学服务,实现按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学习,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基于学生的就业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领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优点在于减少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学以致用,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满足市场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
在我校硬件条件具备但教学应用严重滞后的情况下,通过选择信息技术类的专业平台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可以实现学校层面的整体推进。由专业负责人牵头,授课教师人人参与。由于实践研究人员大多是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可以保证课程建设质量、难度与进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该课程在课堂上的使用与完善。
另外,目前淮安地区一共有十余所职业学校设置了信息技术这一类别的专业,学生数量比较多,统计数据显示,五年高职与三年中、高职学生加在一起有每届上千人,如果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我校推广较好,那么辐射至全市也将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研究课题试图改变网络学习空间在智慧校园的闲置状态,将其运用起来,走进日常信息化教学课堂,让它不再仅是个工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者变革学习方式、教学者变革教学模式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并从中找到客观规律,使混合式教学进入常规课堂。与此同时,这也有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学资源的进一步丰富。对于学生而言,网络空间下的混合学习模式,更有助提升其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实践,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利于课程改革成果的全面推广,这对于中职教育质量提升,增强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培养模式。其教学目标是由单一的“教”转向“学”与“教”并重,由传授知识转向能力培养,通过强调学生与教师双向互动沟通,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面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混合式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也由固定有限转向打破时空界限。基于网络空间的混合教学模式兼具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不仅仅上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的调动发挥教师在教学的主导多用,可以更好地引导、启发学生,从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学者对于混合教学进行了很多的探讨,波尼姆·魏利森将混合教学模式界定为技能驱动模式、态度驱动模式、能力驱动模式等。这三种教学模式各有特点,所谓的技能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网络指导为辅,学生与教师就技能进行沟通交流;所谓的态度驱动型模式主要就是传统面授以及网络教学的融合;所谓的能力驱动型模式是指基于某一个实际问题,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开展教学。除了上述教学模式的划之外,也有学者将混合式教学按照教学发生的形式进行分类:一是交替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交替采用传统面授以及网络在线教学两种模式进行学习;二是动态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尊重学生个人选择,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举例来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灵活进行时间安排,在线进行学习;三是自我调节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给与学生课程选择更多的自主权限,学生可以在学校课程之外,选择相应的课程,并获得学分;四是完全虚拟模式,这种模式全部是线上教学,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所有的课程。
混合式教学的设计过程方面,乔希·伯尔辛归纳为四个基本环节。一是对于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教学设计做到需求导向,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二是从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方案的設计以及评价标准的设计。混合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教学模式的设计,不仅仅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需要有切实可行性,一定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三是教学资源的搜集以及整合同样十分关键,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同时花费必要的精力进行教学资源的整理,进行分类完善,确保教学资源得到较好利用,并通过多媒体灵活的呈现给学生,,并借助于合适技术媒介将教学资源进行灵活呈现。四是教学计划推进过程中,的需要有跟踪评价措施,对于实施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教师对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对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实时监测,并对教学结果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属于一个新的课题,相关研究数量较少,研究内容也不够系统全面,不过目前也有一些学者对此课题进行研究。祝智庭、何克抗、李克东等对混合式学习内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认为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了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能力等,他们都认为混合式教学本质上就是传统课堂教学与是线上教学的有机集合。本课题认为,混合式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对于广大师生来说,可以基于教学的需要来灵活进行调整。
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等阐述了匹配混合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环境,并对于混合式教学中,应该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与学的几个主要环节,即学习环境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的灵活多样以及教学评价全面推进等。学习环境的建构的内容主要涉及到选择什么教学平台,如何进行线上课程的设计,如何对搜集一些有用的教学资源,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等;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主要包括了教学内容的确定、课堂讨论设计、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评价的完善等;在线教学环节主要涉及到在线教学、答疑、作业批改、针对性辅导等;发展性教学评价环节主要内容就是考试测评。
马国刚、熊文、张清学等对于网络环境下混合教学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对于这一教学模式实施中,教学方法如何选择、组织形式如何设计、如何进行不同教学的考核评价进行阐述。詹秀菊、刘秀峰等对于网络环境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所需要的配套支持进行了探讨,认为需要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混合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也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混合教学模式不同流程。李克东教授所著《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一文中,基于混合教学的基本思想,重点对于这一教学模式中信息传递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的混合教学的八个环节。赵建民教授将混合式教学系统实施的基本要素归纳为了八个方面:精细化理念要贯穿到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要契合教学目标、学习资源的搜集要全面、学习资源开发要充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来进行学习方案的设计、课后作业要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培育与管理、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多学者都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教学实践方面都去了一些成绩。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的学者对于如何进行混合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比较深入。目前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文献数量越来越多,涉及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不够目前这一课题研究基本上局限于定义、本质的分析层面,侧重于混合教学模式究竟 “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层面。具体到如何进行混合式教学,教学方案如何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不多,可以说研究成果在指导教学实践方面存在不足。另外现有的研究存在网络与教学之间的融合不够深入,停留在肤浅层面这一问题,对于如何利用好网络进行教学,如何实现网络与教学融合的研究,融合需要达到一个什么度的问题并没有太多的关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更多就是理论层面、宏观层面的表述方面,少有研究从微观层面出发来进行教学步骤、教学平台、交互方式方法等方面做详细的论述,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交互性、开放性等方面存在欠缺。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