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的春天
2020-11-20孙杰贤
孙杰贤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于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因此,可以预见,在新基建政策红利驱动下,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和产业将迎來一轮快速发展。其中,卫星互联网是一新兴热门领域。
SpaceX效应
2018年2月7号,SpaceX成功发射了目前全世界运载能力最强的超级火箭——“猎鹰重型”,不仅成功地将特斯拉跑车发射到太空中,还成功的回收了两枚助推火箭。让全球的商业航天产业为之振奋不已。
早在2014年,国务院便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系统建设。随后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发展新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这两个文件直接引发了我国商业航天的一波建设高潮。
航天本身所具有的这种高技术的特征,它的风险特别大,资金投入的体量特别大,回报周期特别长,因此在早期,更多地依靠国家投资完成相关的工作。随着整个航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这么一种可能。
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鸣表示,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商业航天具有显著的技术牵引和产业带动作用,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抓手。抓住以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期,推动商业航天、新一代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不仅将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还将为地方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抓手。
产业链有待完善
可以肯定,未来,卫星互联网将带动巨大的产业和经济效益。作为商业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包括卫星互联网在内的商业卫星产业稳步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的任维赫和张子淇两位专家认为,总体来看,我国商业卫星产业已取得长足进展,不论卫星发射、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一是卫星总数居世界前列。二是企业开展宽带通信卫星布局。
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总体面临以下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卫星互联网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一方面我国卫星通信网络建设以国土及周边区域保障为主,尚无法实现全球网络覆盖;另一方面卫星平台制造、射频和终端等技术相对落后,快速实现技术突破存在难度。二是业务开展需要统筹推进。卫星互联网覆盖空天地海,业务开展涉及频轨申请、卫星发射、经营许可、信息安全等多方面问题,亟需统筹协调。同时我国频率轨位资源申请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三是产业生态有待优化。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生态处于相互独立状态,面向开放市场推广方式和运营模式尚不成熟,融合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具体到产业生态,卫星及其应用产业链总体可分为四大环节:基础元件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服务提供商以及最终用户。目前我国商业卫星产业链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发展并不均衡。随着商业航天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航天法律法规与准入政策的不断完善,未来整个商业卫星产业链发展将更为均衡。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随着卫星互联网被列为新基建重要发展范畴,为商业航天领域带来广阔发展机遇。现在包括北京、上海、陕西、江苏在内的各地都在加速布局商业航天产业,力争取得市场先机。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提交一份名为《关于推动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建议》的议案,对发展卫星互联网提出了四点建议:一、将卫星互联网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纳入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鼓励商业航天企业参与航天智能制造产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力度。二、进一步改革国内卫星频率申请协调机制,优化和简化我国卫星网络资料申报管理流程。三、进一步放开对民营企业应用商业卫星开展商业服务的行业准入限制。四、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设立大规模的重点扶持民营商业航天的国家发展基金,推动民营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生态的构建。
我国卫星互联网的春天已经到来。正如银问航天的徐鸣所感慨:“卫星互联网的机会比我预想中来得早一些。两年前,在这个相对漫长的赛道上,我曾经以为自己和团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是孤独的行者。当时我预计,要独自探索5到6年才会出现商业机会,现在商业机会已经提前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