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视角下高校贫困大学生隐私权保护研究

2020-11-20彭瑶

法制与社会 2020年32期
关键词:隐私权贫困生保护

摘 要 贫困大学生资助是高校里的制度之一,不管是国家扶贫制度中所提倡的资助,还是个人开展的大学生贫困资助,公布大学生个人必要信息是必须要进行的,这便涉及到贫困大学生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包括大学生信息隐私、实物隐私等,都需要得到保护。因为高校在管理大学生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同时大学生本人对于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淡薄,导致贫困大学生隐私权被侵犯,这就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来对此进行解决。

关键词 法律视角 高校 贫困生 隐私权 保护

作者简介:彭瑶,西藏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168

随着十九大国家提倡的“精准扶贫”政策开展实施以来,除了地方各级政府严格开展扶贫工作以外,各高校也在配合该政策实施,努力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扶贫,贫困大学生也在资助工作中得到极大的便利,解决了因为家庭困难上学难的问题。然而,在实施扶贫的过程中,有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为了实现精准资助,高校需要准确了解大学生的各种信息,比如家庭收入情况,家庭成员信息,甚至是学生个人使用的生活物品,贴身的手机等,都会成为学校重点调查的对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侵犯到学生个人隐私,如何做到在实现资助的过程中,又能不侵犯学生个人信息,成为我们重要讨论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贫困大学生个人隐私概述展开,着重讨论贫困大学生个人隐私被侵犯原因以及如何实现保护大学生个人隐私策略探析。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个人隐私概述

贫困大学生的隐私权是指贫困大学生所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个人信息,包括家庭情况和家庭成员有关信息不受他人非法侵犯的权利。贫困大学生的个人隐私是绝对受到保护的,但是有时候,资助主体为了能够实施更好的资助行为与资助结果,往往会让绝对隐私转变为相对隐私,也就是说,贫困大学生需要在此过程中,相对地公开个人家庭信息,包括家庭成员以及家庭成员个人信息,家庭收入,父母身体状况,申请资助理由等等。这些都会成为资助主体重点调查的对象,此时,贫困大学生的隐私便不再是隐私,而判断大学生隐私是否受到侵害,需要看两方面因素:大学生对其隐私权是否具有合理的隐私期待;有关主体在了解大学生个人隐私时手段、依据是否合法。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隐私被侵犯原因分析

(一)贫困大学生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淡薄

隐私权赋予权利人对私人生活的控制权,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个人通讯秘密权,大学生有权对个人信件、电报、电话、传真及谈论的内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窃听或窃取。然而在许多大学生的印象中,学校公开谈话内容或学生生活情况不属于隐私权的范畴,除此之外,贫困大学生由于要接受资助,资助方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其有关信息,以便达到资助透明化,需要了解大学生个人信息,其中包括实物类隐私、空间类隐私、信息类隐私各种[1]。而为了更好地配合资助方的工作,大学生也会尽力提供其有关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资助成功,便会将大学生的隐私进行检查,甚至会进行公示,这样,很容易造成大学生隐私被侵犯。同时,贫困大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同样受到学校的管理,因为学生和学校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中,而很多学校对于学生个人隐私保护并没有良好的规范规定,并且没有落到实处,即便学校侵犯学生隐私,学生也会认为是理所当然,所以,学生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淡薄是贫困大学生隐私被侵犯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了解学生个人隐私方式上有待改进

现在很多高校存在的问题是,在了解学生个人信息时,方式是有待改进的,最明显的地方是,辅导员为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个人真实诉求等情况时,因为辅导员都是集体办公,而很多辅导员在了解学生这些信息时,因为没有比较隐秘的空间,就会让学生不得不在办公场合将自己的家庭情况告诉辅导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隐私难免会被无意识地侵犯,而学生本身对此又没有太大的保护意识,因此很容易遭到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问题。然而许多学生在公众场合谈论时,并没有意识到隐私权的概念,甚至许多学生即便感到难堪也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必须必要、合情合法的程序,同时,很多高校在实行资助的过程中,辅导员在牵头资助工作时,为了让资助变得更加公正、公开、透明,会在班上召开讨论会,并且将贫困大学生的个人家庭情况,家庭成员信息等在班上传递,这就会从侧面使得大学生个人隐私一度被公开,从我国法律角度来看,隐私权包括多种内容,如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即学生可以避免自己谈论的内容被泄露、被公开,也可以避免谈论,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权利,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因此贫困大学生的隐私权很容易被侵犯。因此,我们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加强学校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的改进,避免学生因为学校内部原因导致隐私被侵犯,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学生个人隐私,让学生个人隐私不因为学校办公场所过于公开等原因受到侵犯。

(三)大学生诚信体制不够完善

在高校中极其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很多学生为了争取到资助名额,甚至不乏弄虚作假,编造原本不存在的个人家庭情况,故意编造家中贫困的虚假情况,这样极其容易让那些家中原本就不富裕的贫困大学生得不到真正的资助,也让高校在实施资助政策过程中,不得不加强调查,而调查是普遍性的,为了避免让那些弄虚作假的大学生得不到资助,学校会对每一个得到资助的大学生都进行调查[2]。从我国法律来看,虚构生活内容并以此获得物质上的资助或引發舆论是不道德且违反法律的,目前,许多有关虚构之类的行为往往会被定位“诽谤”或“侵害名誉”,然而从个人隐私的保护角度来看,这种虚构的生活情况会促使学校加大调查力度,核实学生生活情况,而在调查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再次加深对真正贫困大学生个人隐私的侵犯,然而,高校做出这样的举措也是为了让资助制度实施得更加公正透明,只是为了避免让那些家庭并非真正贫困的学生破坏资助制度,让资助显得不公,加深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三、保护高校贫困大学生隐私的法律策略探析

(一)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由于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学生总是认为学校管理其,并且在很多方面过度深入了解其个人隐私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学生这样的思想会让其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意识极其淡薄,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有关部门,都有必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大宣传,让学生对其个人隐私加强保护,在没有必要的时候,应当勇敢对学校了解其个人隐私的原因进行质疑,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因此,对学校了解其个人隐私的原因进行询问清楚,同时,对学校了解其个人隐私的用途进行深入了解,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如果学生个人认为学校了解其个人隐私已经超过有关事项的限度,学生应该勇敢拒绝,并向学校说明情况,讲清事实[3]。

同时,学校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宣传,比如,在学校有关专栏贴宣传海报,同时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当注重学生个人隐私保护,可以定期为学生开展个人隐私保护,学校有必要在平时,让法律专业相关老师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并且带动学生自己去搜集信息,在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怎么保护各方面加强学习,在符合学校管理的必要限度内,来加强对学生保护。比如,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而在平时的寝室住宿,学校应当作出合理规定,宿舍管理人员不能随便进出学生个人宿舍,同时,学校也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在宿舍中,学生有权禁止其他人随意出入寝室,让学生意识到个人隐私空间,强化学生隐私保护意识。

(二)加强立法,改进辅导员工作方法

学校应该为辅导员提供合理的办公场所,比如,为辅导员提供个人隐秘的隔间办公室,让辅导员在深入了解贫困大学生个人家庭情况、家庭收入等情况时,可以在相对隐秘的空间中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个人隐私因为过度公开化而受到不必要的侵犯,尤其是辅导员办公室在公共场所的情况下,辅导员大声地去对学生个人隐私进行询问,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个人隐私被侵犯[4]。

比如,学校可以将辅导员办公室改变为单独的小隔间,这样可以让辅导员在平时牵头资助工作时,能够相对隐秘,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贫困大学生隐私,同时,辅导员在对班级公示贫困大学生家庭情况等个人隐私时,可以采取“有质疑可以调查”的方式,让那些对被资助大学生有疑问的学生对贫困大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班级公开,让贫困大学生个人隐私得不到更好保护。

(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

很多大学生为了得到贫困资助,会凭空捏造原本不存在的贫困事实,这让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加大了难度,因此,我们建议,为了更好地维护资助制度,同时保护真正贫困大学生的权利,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对于那些弄虚作假来获取资助款项的学生进行失信记录,并将诚信档案记录与奖学金获取等申请资格挂钩,这样可以对学生形成警戒,让那些习惯作假的学生不再为了获取资助而作假的家庭信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的过程中,高校还是难免会对学生个人隐私进行了解,但是在必要的限度内,高校可以适度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有关学生合法权利不受到侵犯,同时也为今后开展资助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高校对于那些曾经为了获取助学金,而故意胡乱编造家庭情况的学生,可以记入失信档案,并且取消奖学金、助学金评选资格,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弄虚作假状况的发生[5]。

四、结语

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是实现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策略,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同样注重对贫困大学生个人隐私的保护,从法律上、高校管理制度上,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个人隐私的保护,让资助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更加公开透明的同时,也让大学生的合理个人隐私得到有效保护,另外,也能够更好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让贫困大学生在一个健康的校园环境中顺利毕业,在将来更好地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也让国家的扶贫政策得到更好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赵若淇.对助学工作引发的大学生隐私权保护的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20):90-92.

[2] 林建玲.冲突与协调:高校资助工作中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隐私权保护[J].高等教育,2019(2):185-186.

[3] 俞圓.法律视角下高校贫困大学生隐私权保护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62-66.

[4] 徐金松.大学生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研究——以法律责任为中心[D].江西财经大学,2019.

[5] 方园.论大学生隐私权保护的高校义务——以武汉地区高校为视角[D].华中科技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隐私权贫困生保护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论患者隐私权保护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