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社会多元办学
2020-11-20陈正江
陈正江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资本;多元办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8-0079-02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国家鼓励发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支持社会各种主体广泛参与职业教育”。这些政策的出台将塑造一个千亿级规模的职业教育市场,并推动职业教育由目前的政府办学为主向社会多元办学转变。
一、社会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百年前,我国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就指出,“(职业教育)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来说,就是社会化”。徐国庆教授在《职业教育原理》中提出,“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具有下列特征:(1)定向性;(2)适应性;(3)昂贵性;(4)实践性;(5)社会性;(6)大众性”。他进而指出“从工作角度理解职业教育本质,需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工作过程首先是一个社会过程,二是工作过程遵循任务逻辑”。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真正生长的土壤在社会,其宗旨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的需要,特别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通过实施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让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技能提升机会,享受到包容性发展的成果,这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但多年以來,我国职业教育一直是在政府主导的模式下发展,使得职业教育成为政府的职业教育,而不是社会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牢固的社会之根。要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的对象,就必须从政府主导的办学模式向社会多元办学的模式转变,并深刻认识到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可以说,随着“职教20条”的颁布实施,这一内生性的转变正在发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举办职业教育的“鲶鱼效应”
有了产教融合型企业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会引发一系列“鲶鱼效应”。
首先,社会资本的参与突破了职业教育主要依靠学校教育的局限。社会资本来自市场,能更清晰地表达市场的需求,使得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再仅仅是学校的单方面活动,职业教育发展有了更加厚实的社会基础,从而不断迈向现代化。
其次,社会资本的参与激活了职业教育内生发展模式。不管是北大青鸟,还是蓝翔技校,这些民办教育虽然一开始困难重重,但却逐渐依靠实打实的办学实绩赢得了口碑,打响了品牌。随着职业教育以各种形式引入社会资本,这个杠杆将会撬动职业院校原本固化的办学模式,其办学活力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再次,从校企合作到多元办学,对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有了新的要求。“职教20条”同时要求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这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院校改革的方向和办学的指针。
三、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主要由政府举办向社会多元办学转变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这一论断是建立在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对教育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之上的。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从主要由政府办学向社会多元办学的制度性转变,是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持续发力。
一是政府层面要把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的着眼点和切入点转向社会多元办学这个目标,如国家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制度就是一种制度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主要履行其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宏观管理的重要职能,并在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依法支持社会力量、民间资金参与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另一方面,投入建设公共实训平台,通过委托合同购买社会资本提供的教育服务产品,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价等,确保财政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教育绩效的稳步提升。
二是社会资本层面要将教育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来办。产业和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业是孕育教育的母体,教育是促进产业的动力。无论是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还是社会资本投入职业教育,都不能背离职业教育的公益属性,尤其不能背离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人人、面向就业的办学宗旨。社会资本要与职业教育办学机构达成共识并建构新型伙伴关系,通过逐渐扩大相互之间对话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来实现不同所有制主体的协同办学制度。
三是职业院校层面以“三教”改革实现社会资本介入办学后的效率变革进而推动质量变革。“三教”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院校把“三教”改革作为强化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确立符合类型教育规律的培养目标,以教法改革引领学法改革,努力实现普职融通、产教融通、校企融通、学历教育与培训融通、师资融通、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融通,进一步夯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微观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