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动荡:源自国家道路选择艰难
2020-11-20尹树广
尹树广
10月4日,被称为“中亚瑞士”的吉尔吉斯斯坦举行议会选举,失利的反对派抗议选举“肮脏”,其支持者涌向街头,首都比什凯克市中心的阿拉套广场人群越聚越多,越过防暴警察队,闯入总统办公室和议会所在地“白宫”。15日,总统热恩别科夫迫于压力辞职;几天前还是“囚犯”的前议员扎帕罗夫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政府总理和代总统。
据最新消息,吉尔吉斯斯坦将于明年1月10日举行总统选举,今年底前将完成修宪工作,扎帕罗夫已声明将于12月初辞去代总统之职,参加“一场公平”的选举,预计明年第一季度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这样,该国的所有国家权力机构将获得合法性。
短短的15年,一个国家发生三场“革命”,三次将合法总统推翻,重新举行大选,吉尔吉斯斯坦一次次地吸引世界的目光。
无力回天 热恩别科夫被迫辞职
吉尔吉斯斯坦国土面积很小,是个山地国家,位于欧亚大陆内陆地区的心脏地带,人口仅600余万,与我国的新疆南部有1096公里的共同边界。自古以来,这里就属于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的南路区域,各种宗教和文明汇集,特殊的地理和军事位置也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几年前,吉尔吉斯人曾喜欢说一句笑话:我们首都恐怕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了,美国人和俄罗斯人在联手保护我们。这里指的是,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及其盟国将比什凯克马纳斯国际机场租借为阿富汗反恐军用物资转运中心,俄罗斯则针锋相对,在几十公里以外的坎特设立了中亚最大的空军基地。俄美争雄在此可见一斑。
今年以来,吉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非常严重,多达5万多人受到感染,但议会选举还是吸引了周边大国和许多国际组织的注意,纷纷派观察员监督选举进行,国际媒体也广泛报道。
从表面上看,10月4日的国家议会选举投票进行很顺利,但底下却暗流涌动。按照吉选举法规定,16个参选政党中,每个政党只有赢得至少7%的选票且在吉7个州中的每个州获得至少0.7%的选票,才能获得议席进入议会。结果,只有4个政党超过这一门槛,支持热恩别科夫总统的政党团结党如人所料获得胜利,其他12个政党则榜上无名。落选的反对派领袖极为不满,遂以抗议“选举作弊”和“反腐败”为名,迅速动员起上千名支持者走上街头,聚拢到比什凯克市中心的阿拉套广场进行抗议。从5日开始,抗议者的口号声响彻首都上空,人们的愤怒陡然升高并失控,打砸抢烧等大规模骚乱局面再度出现。
潮水般的示威者冲过警察的封锁线,像前两次革命一样涌向“白宫”,占领了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议会和总统府。广场外,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前总统阿坦巴耶夫和前总统巴基耶夫的顾问扎帕罗夫被支持者从监狱放出来,出现在抗议人群中,引来一阵阵欢呼。在这期间,社交媒体在抗议事件上发挥了突出作用,Facebook、Twitter、telegram等用吉语、俄语和英语向全球现场直播了这场“无政府主義革命”,也动员了更多年轻人参与其间。“白宫”上空再次冒起滚滚黑烟,总统办公室和议会大厅被示威者洗劫一空,惨象令人震惊。
“第三次革命”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2017年11月当选、任期尚有三年的热恩别科夫总统10月15日被迫辞职,辞职前签署命令,任命刚从监狱里“解放”出来的扎帕罗夫为代总理。有西方媒体这样评论道:就这样,前议员扎帕罗夫“完成十天内从阶下囚到总理的华丽转身”。
无疑,扎帕罗夫是“第三次革命”的最大获益者,成功将总理和代总统所有权力集于一身。俄新社称他是“吉尔吉斯的现代罗宾汉”,以此形容他出身草根,以平民主义和民族主义走上政坛,并闪电般入主“白宫”的传奇经历。
后院动荡 莫斯科以静制动
近一段时期,俄罗斯总统普京面临内忧外患局面。从内忧看,国际油气价格暴跌,使俄国家财政收入锐减;西方因克里米亚问题对俄继续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失业率攀升,居民收入下降,经济形势严峻,社会紧张气氛加剧。再看外患,即俄罗斯“后院”苏联地区。先是白俄罗斯政局因卢卡申科第六次当选总统而陷入持续动荡之中,首都明斯克等地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卢卡申科“下课”,局势迄今未见好转。在俄南部的外高加索地区,传统盟友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因“纳卡问题”爆发大规模战事,死亡逾5000人。尽管俄美从中斡旋,但成效不大。
面对“后院”地区出现的一系列严重危机局面,普京对包括吉政治危机果断采取“不干涉内政”政策,以静制动。一方面,他公开称热恩别科夫为“合法总统”;同时,派自己的亲信、总统办公厅副主任科扎克亲赴比什凯克,会见热恩别科夫总统等重要人士,掌控局面,发挥俄的主导作用。果然,扎帕罗夫就任代总统后,马上派外长卡扎克巴耶夫于10月23日亲赴莫斯科,拜访俄外长拉夫罗夫,保证吉将保持与俄的盟友和战略伙伴关系。谁都清楚,没有克里姆林宫的祝福,任何人想在比什凯克掌权都是不可能的。
徘徊不定 国家道路亟待选择
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制度是走西方道路,还是走具有中亚特色的东方威权主义道路?独立近30年来,这个国家一直在苦苦探寻国家的发展道路,也就是政治学家们所说的完成“国家政治转型”,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记者曾与一位来自哈萨克斯坦,刚刚在比什凯克观摩过吉议会选举的同行进行电话交谈。他透露,“我亲眼看到,那里花钱选买票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发生革命才怪呢。问题的关键是,吉尔吉斯斯坦并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而哈萨克斯坦的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是位大政治家,他好像有先见之明,去年春天就将最高权力交给了现在的托卡耶夫总统,避免了重复卢卡申科的命运。”据记者了解,很多中国学者对此观点非常赞同。
回顾一下吉国独立近30年的发展道路,可以看出,该国一直在选择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制度还是具有中亚特色的威权主义道路之间徘徊。这种徘徊又作用于议会和总统选举,引发了国家周期性政治危机,触发一次次革命。
2005年,吉国爆发“郁金香革命”,推翻独立后首任总统阿卡耶夫,标志着他所探索建立的“西方民主样板”轰然倒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场革命带有很强的“西方影子”。苏联解体后,吉国成立了约5000家非政府组织,仅美国索罗斯基金会就投入了7900万美元,为建立“民主、人权和公民社会”创造条件。2010年,该国爆发“第二次革命”。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第一次革命”后上台的巴基耶夫变成与阿卡耶夫一样的政治流亡者,区别是前者逃往莫斯科,后者寄居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第三次革命”突如其来,事先无任何征兆。15年间,“三次革命”均由阿拉套广场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推动而成,故有中亚专家称,吉尔吉斯斯坦是欧亚地区的“革命之国”,大胆发出“今后再发生多少次‘革命都不足为怪”的断言。有的中外学者对吉国国家发展前景更加悲观,认为“革命”是吉尔吉斯人的宿命。
矛盾叠加 国家认同不足经济发展堪忧
记者20世纪90年代曾多次去吉尔吉斯斯坦出差,采访过阿卡耶夫总统等要人,也接触过不少普通百姓。平心而论,吉尔吉斯人热情好客,纯朴善良,保留了千百年来游牧民族纯洁的自然天性。这些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同时,严酷恶劣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封闭的地理位置,也培育了吉尔吉斯人自由散漫、狂野不羁的性格,你也可以称之为无政府主义性格。该国的北方和南方为高山横阻,因此大山两边的人个性迥异:北方楚河平原的人性格较为平和、理性,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较大;南部的费尔干纳盆地人勇猛彪悍,富于“进攻性”,这也是那里经常发生部族间冲突的一大原因。南北矛盾由来已久,成为该国国家权力分配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北方人做了总统,南方人就要做总理,反之亦然。此次“第三次革命”被迫下台的热恩别科夫便是南方人,曾做过奥什州州长,而与他反目成仇的“恩师”前总统阿坦巴耶夫则是北方人。所以,近几年反复上演的新老总统爱恨情仇故事,让人很自然联想到由来已久的南北矛盾上来了。
再往远了看,2005年被第一次“郁金香革命”推翻的阿卡耶夫总统是北方的楚河州人,推翻他的反对派主要领导人、后来做了总统的巴基耶夫则是南方人。南北矛盾和部族矛盾很容易被政界利用,吉国一般百姓的文化水平也较低,他们对部族和地域的认同甚至超过对国家的认同,所以极容易被煽动。
疫情大流行导致居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无疑是“第三次革命”突如其来的重要原因。吉国人均国民收入低,国家GDP的近一半依赖侨汇收入,平时达到四五十亿美元,这都是在俄罗斯打工的五六十余万吉年轻人汇回的血汗钱。疫情重创了俄罗斯经济,因此几十万劳务人员不得不返回家乡。一位奥什的年轻人在电话中这样对记者说:这些年轻人精力充沛,大多数在俄罗斯从事体力劳动,在当地社会地位低下,被视为“二等公民”,返乡后无事可做,“性格上很有侵略性”,不少人变成了街头激进者,成了这次“革命”的急先鋒。这位年轻人的母亲是退休医生,她的退休金为每月3000多索姆,合人民币约300元。不难看出,这次事件的很大原因是经济社会因素造成的。
对华友好 不因“革命”而改变
中国人主要是通过西汉大探险家张骞和唐代玄奘法师认识吉尔吉斯的。张骞的足迹留在了广袤的“西域”,即今天的中亚地区,司马迁的《史记》中多有记载。玄奘大师西去印度寻求佛法路过的“热海”,就是位于吉东部山区的世界第二大高山湖——伊塞克湖。
吉尔吉斯人是丝绸之路上古老的跨界民族,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柯尔克孜族与吉尔吉斯族是同源民族。今天,我国新疆南部的阿图什地区就世代居住着20万柯尔克孜同胞,他们与境外的几百万吉尔吉斯人同宗同源。
每年春暖花开,雪水融化,天山山脉南北东西的吉尔吉斯人(柯尔克孜人)将他们的毡房迁移到雪山脚下的山间草场上,这时你分不清哪里是羊群,哪里是雪白和白云。天气凉下来时,牧民们把毡房拆卸下来放到辘轳车上,在山脚下的溪水边安营扎寨,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苏联解体、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历任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均奉行对华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主要成果是两国最终解决了苏联遗留下来的棘手的边界争议问题。首任总统阿卡耶夫是光学博士出身,一直奉行以俄罗斯为盟友、同时在俄中美等大国间保持平衡的对外政策,巩固了来之不易的独立成果,经济稳步发展。他本人曾多次访华,与中国领导人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和私人友谊。
2013年,阿坦巴耶夫总统执政时期,中吉关系得到新的发展,两国正式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热恩别科夫总统时期的2018年6月,两国关系再度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和2019年,吉尔吉斯斯坦最高领导人曾两次到北京,出席第一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习近平主席进行了友好会见。2013年以来,吉尔吉斯斯坦积极参与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目前,中国在吉的基础设施投资有数十亿美元,两国各领域合作步入快车道。2018年底,总长959公里、由中国新疆伊尔克什坦经过吉南部重镇奥什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中吉乌公路建成,成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交通大动脉。现在,三国正在紧张地进行中吉乌铁路的规划工作,各方对这一“世纪工程”翘首以待。
据报道,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杜德文10月16日与吉新任外长卡扎克巴耶夫举行会见,双方就吉国内局势和中吉关系交换意见。杜德文表示,作为友好邻邦和全面战略伙伴,中方对吉当前局势高度关注,真诚希望吉保持稳定,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杜德文重点就保护在吉中国公民及企业安全和合法权益等同卡扎克巴耶夫进行深入沟通。卡扎克巴耶夫表示,吉新政府将继续坚持发展对华友好政策,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支持中方,在国际和地区组织中同中方保持协调配合。吉方愿同中方进一步深化抗击新冠疫情等合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吉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吉方高度重视并将全力保障在吉中国公民和企业安全,亦将为中资企业在吉生产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扎帕罗夫是谁 他的时代是否真会来临
眼下,吉国“第三次革命”造成的政治危机已度过最困难时刻,过渡时期的“政治新秀”扎帕罗夫已闪亮登场,身兼总理和代总统之职,但除邻国乌兹别克斯坦外,尚无任何一个大国或国际组织公开宣称支持其政权的合法性。
扎帕罗夫是谁?他的时代是否真的会来临?
扎帕罗夫1968年12月6日生于吉尔吉斯斯坦东部的伊塞湖州肯苏村一个普通家庭,1986—1987年在家乡的“桑塔什”集体农庄务工,1987—1989年在苏军服股,服役后又回到原集体农庄从事老本行。1996年,他迎来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点,调入国家内务部门工作,先后在农业和油气销售方面的商业公司任负责人。2005年,也就是吉爆发“第一次革命”后,他正式开始从政之路:2005—2007年任国会议员,2007—2009年成为时任总统巴基耶夫的顾问,2008—2009年任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2010—2013年再次任国会议员。
扎帕耶夫的从政之路并不平坦,反倒充满戏剧性。他之所以被俄新社称为“吉尔吉斯的现代罗宾汉”,与他2010年后的一件件传奇经历有关。那一年,巴基耶夫政权被推翻,扎帕耶夫的身影很快出现在南部重镇奥什,直接参与了酿成近千人死亡的吉尔吉斯人与乌兹别克人大规模冲突事件。他因此获得了“爱国第一人”的美誉。2012年,他倡议并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将加拿大资本控股的库姆托尔金矿收归国有的社会运动。次年,当国会拒绝通过批准这家矿山收归国有的决议后,他在家乡伊塞克湖州卡拉科尔市组织大规模群众集会,最后涉嫌绑架州长作为人质,被警方通缉后流亡海外。2017年,他在吉哈(萨克斯坦)边境被拘捕,今年3月,法院判决扎帕罗夫劫持人质罪名成立,并处以11年6个月监禁。服刑期间,他痛失父母和长子,却无法参加亲人的葬礼;他在监狱企图自杀,被支持者视为当局必欲除之而后快的人。扎帕罗夫善于利用互联网,在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攻击政敌,动员支持者,他与一些“犯罪分子”私交甚笃的传言亦让他广受诟病。但无论如何,扎帕罗夫平民主义的行事风格,民族主义的政治立场,善用社交媒体的“互联网思维”,与国家领导人有过的深厚历史渊源,背后“金主”的鼎力相助,都成为他成功步入政坛的资本,也势必变成他竞选总统大位或是日后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资产。
10月25日,扎帕羅夫在自己的脸书上发布消息,宣布将于12月初辞去代总统职务,“与其他人一起平等参加总统选举。如果人民选择我,我就当总统。否则我就当个普通公民。”
“中亚瑞士”能否迎来“扎帕罗夫时代”?扎帕罗夫能否终结自己祖国的“周期性革命”阵痛?这个年轻的中亚国家能否在不远的将来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繁荣发展道路?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