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考生放弃清华、北大,你怎么看?
2020-11-20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寒窗苦读十二载梦寐以求的追求,是至高无上的荣誉。然而,在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八名考生明明高考成绩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却集体放弃了这两所名校。
他们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大学。其中,袁梓琪在考前经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多轮考查,并得到了清华大学降20分录取、北京大学降5分录取的优厚待遇。这样,他在高考分数672分的基础上再加上照顾的20分后,成绩远超清华大学的录取线。最终偏爱数学的袁梓琪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
同样,张金宇高考分数683分,也超出了清华大学的录取线,且得到了清华大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承诺。然而,他喜欢的是计算机专业,最终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其他六名考生也都各有自己的想法,深思熟慮后,纷纷放弃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该校校领导和他们进行深入交流后,尊重了学生的志愿。校长说:“在尊重学生意愿面前,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附和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绑架学生填报志愿。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基,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教育格局和理念。高中生已经有了明确的生涯规划意识,对于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冷静的思考和坚定的追求。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学校骄傲的事。”
适用主题:理性;适合自己;教育情怀;尊重;选择……
文本解读: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 张贵申
角度一:遵从内心,理性选择
这些学生不再盲目地追逐名校,而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难能可贵。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做法也是学生心态的成熟表现。其实,我们的教育就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探索自我。在一个喧嚣的时代里,这样遵从内心理性思考与笃定追求显得弥足珍贵。
角度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上“最好的大学”未必能选择自己“最理想的专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这八名考生没有为了“一块名校的牌子”而放弃自己的理想,最终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大学、最理想的专业,遵循最初的理想。
角度三:尊重学生体现教育情怀
一所百年名校,八名考生集体放弃“清北”,而学校能够尊重学生的选择,支持考生,彰显了学校的“以生为本”的初心和教育情怀。该校本着为学生前途负责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尊重了学生的志愿,并报以肯定和祝福。这种包容淡定的博大教育情怀,这种超越名利得失的理性明智之举,是坚守教育初心和担当育人使命的最好体现。
角度四:放弃清北让教育回归常态
八名考生放弃清华、北大是理性务实的,他们选择学校不以名气,而是选择最合适的专业。这种不图一时虚名,遵从内心选择的做法值得点赞。这种不盲目追逐名校,自己能自由地选择所爱,也是教育回归常态的最好体现。名校的光环,只能闪耀一时,爱己所爱、学以致用才是正途。当清华、北大退热降温,上大学成为心灵的自由选择,教育就回规常态了。
学生运用示例
“放弃清华、北大”见证了学生认知的理性。考生之所以选择放弃,是他们有着自己偏爱的学校和专业并将其视为理想和目标,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基本的规划,考生报考的多元化和自主化,见证了他们成功观念的转变、价值排序的重塑。上大学是一个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的过程,是新的起点而非终点;“放弃清华、北大”的考生们只要足够用心、努力和坚持,依然可以在其他学校实现“人生出彩”。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 杨朝清《“放弃清华、北大”见证考生认知理性》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