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丧钟为谁而鸣

2020-11-20贺逸丹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丧钟高雅功利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诗词,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这是余秋雨先生对文化现象的期待和愿望,然而在这些美好文字的背后,是丧钟隐隐的哀鸣,它夹杂着人们对功利的渴望和文化的黯然神伤。

丧钟为谁而鸣?

一开始,学生们为了拿到高考的默写分数,只会背诵诗词,不去体会其背后的艺术韵味,诗词的地位在学生们心中每况愈下。丧钟的长鸣,不仅是因为诗词的传播受到思想的阻碍,更是因为诗词被时间磨练了几千年,依然带着它缤纷灿烂的光芒出现在这里。可往往,人们却在一番斟酌损益过后,用一句“不值得”和质疑的目光对待它。

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回望过去,那些在历史中流淌着的经典熠熠发光。是它提醒我们,为什么要放慢脚步!你可曾有过“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可曾见过“山有扶蘇,隰有荷华”的风景?可曾有过“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感受?可曾知道古人也有“不见子充,乃见狡童”的天真?可曾追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勇气?当人们真正放下功利和所谓的效率,用最大的虔诚和最深切的情感,正视它们,就会感受到一次奇妙的、富有魅力的古今对话。木心说,人类文化的悲哀,是高雅的失传。那才是社会中最无力又悲哀的丧钟。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在享受科技飞速发展,时代进步的同时,也应该停下脚步,暂时忘记那些世俗的数字,从心底里由衷地去欣赏诗词的美,感受它的温度。文化的魅力就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更多的人去挖掘品赏。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院里厮磨,丧钟哀鸣声将经过一代又一代新青年的真情渐渐消退,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编辑:王莹)

评点:蔡建泉

作为文明华夏的儿女,作为诗国的传人,如何面对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诗歌这份精神财富,这确实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贺逸丹同学的这篇习作,用“丧钟为谁而鸣”这样的激烈言辞作为标题,显然是有其良苦用心的。生而为人,诗意的栖息,浪漫的生活,自由的呼吸,个性的呈现,都该成为我们在物质文明时代下的追求。

猜你喜欢

丧钟高雅功利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告诉我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文化惠民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完美 品味高雅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