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拉瑞特2.0: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2020-11-20

中国园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巴拉遗产景观

杨 晨

韩晓蓉

“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是指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保护文化遗产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和决策工具,提升遗产研究、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随着电子文件在遗产保护领域的全面应用,数字化遗产信息被明确界定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1],但目前数字化遗产研究和实践主要围绕遗产环境的记录、模拟和可视化[2-4],缺少对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开展系统性遗产信息服务的研究。近年来,新型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丰富了遗产数据的类型,并降低了数据成本[5],云计算、移动互联和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数字化信息环境呈现泛在化、移动化和智能化趋势[6],为发展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提供了重要条件。城市历史景观遗产数量大、类型多、构成复杂,在遗产要素、特征和价值等方面具有独特性[7],其科学保护和管理依赖于高质量的信息支持,因此针对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信息服务开展专题研究十分必要。

澳大利亚巴拉瑞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项目全球试点城市,也是最早系统利用HUL方法指导数字化保护的遗产地[8]。2014年开始,巴拉瑞特围绕城市历史景观开展遗产信息平台建设;2017年,笔者发表了论文《数字化遗产景观——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化实践及其创新性》,总结了其数字化遗产档案建设方面的经验及创新[9],引起了学界的讨论[10-11]。2017年以来,巴拉瑞特对HUL方法的应用更加深化,并紧跟技术前沿进一步探索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的思路与途径,以“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网”为核心的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并先后在市域层面制定了“数字化服务战略”[12]“智慧城市框架”[13],建立了“巴拉瑞特城市数据开放平台”和“巴拉瑞特遗产数据库”等,在如何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服务城市历史景观保护方面做出了实验性和示范性的探索。

本文作为对国际前沿案例的跟踪研究,通过对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平台的全面解析,总结其发展策略、建设重点、技术方法和数据标准等先进经验,揭示城市历史景观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中的创新理念,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 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保护的目标、策略与挑战

巴拉瑞特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市域面积739km2,2015年统计人口为101 578人。数亿年前的地质变化、火山活动和气候变迁等因素形成了这一区域独特的自然环境[14]。瓦达乌龙和达达乌龙土著部落在该地区生活了超过5万年,留下了丰富的土著遗迹和非物质遗产[15]。巴拉瑞特城市景观形成于19世纪中叶,金矿的发现带动了巴拉瑞特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澳洲重要的内陆城市。来自全球各地的移民带来了多元的城市文化,构成了巴拉瑞特乃至整个维多利亚州独特的文化性格[16]。之后巴拉瑞特几经兴衰,直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稳定发展[8]。今天的巴拉瑞特被视为维多利亚州的“西部之都”,其服务业、农业和制造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17]。土著文化遗迹、保存完好的历史城市、优美的湖区和乡野景观等,造就了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的独特性(图1~4)。同时,低密度的乡村式环境和便捷的服务设施构成了令当地居民引以为傲的“巴拉瑞特式生活”[9]。

作为一座遗产丰富并充满活力的城市,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保护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人口快速增长和结构变化给景观保护带来压力。预计到2040年巴拉瑞特人口将增长约60%[18],这将需要更多就业岗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CBD更新。同时,人口结构变化和代际更替也会威胁场所记忆的传承。如何定位城市形象和精神,并在发展中保持城市特性,是其面临的挑战。其次,经济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也在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制造业、创意产业、健康和医疗产业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旅游业将继续快速发展[18],这一过程中的城市开发项目对历史景观也存在潜在威胁。过度开发或遗产地商品化会威胁城市文化,并切断市民和历史景观的联系。此外,气候变化对城市历史景观的威胁也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将给巴拉瑞特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来更多挑战,如何强化城市环境的韧性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HUL方法带给巴拉瑞特的最大改变是突破原有的“保护-发展”对立模式,将城市遗产视为一个活态景观进行整体考虑[8],通过建立一个动态城市管理框架来控制景观变化并保护历史价值[18]。巴拉瑞特构建了地方化的HUL途径,将遗产置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之中[19],强调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鼓励对遗产地进行恰当的、创造性的开发,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同时,巴拉瑞特非常重视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明确地方政府的“协调者”角色,强调“为了地方社区的地方性规划”,避免土地利用“一刀切”的做法,构建自下而上的城市遗产管理体系[8](图5)。

图1 从布莱克山(Black Hill)远眺巴拉瑞特市区

图2 斯特尔特历史街道(Sturt Street),始建于1851年(Alistair Finlay摄)

图3 温杜里湖(注:名称来源于当地土著语“wendaaree”,意为“走开”)

图4 在巴宁扬山(Buninyong Mount)远眺巴拉瑞特周围的乡野景观

2 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

2.1 目标与策略

2014年开始,在市政府的推动和多个遗产机构、高校的支持下[9],巴拉瑞特开展了以HUL为核心的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20]。最初目标是集成城市历史景观信息、现状数据和各类数据库,使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便捷地获取遗产信息,并在同一个虚拟空间中分享自己所拥有的数据和价值,以此激发居民参与HUL项目的兴趣。该项目强调利用新平台集成遗产信息资源,整合历史与现状数据,使居民可以在虚拟空间中了解和评价城市历史景观[20],增进对城市的全面理解和整体规划的能力。基于这一目标,巴拉瑞特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平台设定了3个方面的功能[20]:1)为参与HUL行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遗产信息;2)为市民提供信息分享平台,可以方便地了解城市发展的不同视角、观点和发展建议;3)为社区提供图示城市历史景观的参与工具,从而识别遗产的多元价值。

2.2 内容与原则

经过6年多的不断建设,巴拉瑞特已经形成了以“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网”为核心的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涵盖了城市动态数据、历史文化信息、HUL方法及应用步骤等8类信息服务工具(表1)。HUL信息传播工具和信息采集工具不仅支持展示和传播已有的城市历史景观信息,还能采集和记录不同利益相关者所掌握的历史景观信息。每一类工具都包含多样化的数据应用,如“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动态数据”就包含了4个小类和35个数据应用,对城市环境现状信息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测和共享(表1)。

图5 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模式[18]

表1 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工具和信息供给策略

在多种信息服务工具的基础上,该系统采用分类信息供给原则,针对8类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定制化的数据内容和使用方法(表1),并以“工具包”的形式在网上发布。以“城市研究者”为例,该系统集成了一系列图示和记录城市历史文化的数字化工具,并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应对城市发展中的挑战。研究者工具包涉及3个方面的信息:城市历史景观专项研究成果、巴拉瑞特的历史和价值、相关学者和专业人员的联系方式。而针对城市中的企业主或组织,该系统则尽可能为其项目提供背景信息,包括城市的历史和特征、城市发展的总体策略、当地居民的价值,以及与当地企业联系的方法,以此促进他们对城市、社区和经济发展的了解,加强商业开发与城市的联系。

巴拉瑞特城市环境动态数据和城市历史景观数据中均采用了“公平数据原则”(FAIR Data Principles),即可找到(Findable)、可访问(Accessible)、可交互(Interoperable)和可重复使用(Reusable)。该原则被众多国际机构认可,并被澳大利亚国家数据服务中心在全国推广。公平数据原则促进了巴拉瑞特城市数据的标准化、国际化,使其能够支持多源数据整合,促进数据共享和重复使用,并推动发现关于城市的新知识。

2.3 技术与方法

从技术方法和信息类型上来看,巴拉瑞特HUL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系统全部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体现了城市历史景观信息特有的地理空间属性。系统基于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的特征,设计了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应用项目,除了比较常见的在线遗产数据库、专题网站、电子文件链接之外,还包括许多具有创新性的互动工具。

1)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HUL遗产数据服务应用。

“巴拉瑞特可视化”网站由“巴拉瑞特可视化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扩展而来,这是巴拉瑞特HUL遗产信息服务系统最具代表性和学术研究价值的应用(图6)。该数据库的核心是一个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地图门户,集成了十大类共76个专题图层[9],包含城市遗产、自然环境、城市景观特征、历史视线及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题,还包含整个城市范围的三维地形数字模型,所有图层和属性信息元数据都提供在线下载。目前已经上线了超过1 000条数据,包含WMS、CSV、SHP、GeoTIFF等格式。此外,该网站还包含知识数据库、研究项目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数据库模块,支持在线检索巴拉瑞特相关资源及最新研究成果,为城市历史景观的研究、保护、管理和发展项目决策提供了全面而多样的信息。

2)基于超文本预处理技术的城市历史可视化应用。

巴拉瑞特时间轴是基于超文本预处理器开源脚本语言设计的交互式应用。该应用集成了巴拉瑞特自1830年以来的数百条重大历史事件信息,并通过网页交互设计实现以时间为叙事结构的历史信息可视化(图7)。用户可以拖移、缩放或点击时间轴上的工具条,从而浏览不同历史阶段的事件信息。每个词条包含历史事件的名称、日期、影像及外部资源链接等信息,为用户提供了清晰、互动式的历史数据检索工具。目前该应用还在不断优化升级,将会提供历史事件分类筛选功能,并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关联,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3)基于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的HUL公众数据采集应用。

图6 巴拉瑞特可视化网站用户界面(引自http://www.visualisingballarat.org.au/)

图7 “巴拉瑞特时间轴”用户界面(引自http://www.hulballarat.org.au/timeline.php)

HUL公众数据采集是巴拉瑞特HUL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系统最为核心的功能,也是最能反映HUL方法的数字化应用(表1)。该应用包含了多种多样的信息服务工具。其中,“揭示巴拉瑞特的过去”是一个在线交互地理信息系统。它利用leaflet开源编程语言库的JavaScript高级编程语言、公开地图(Open Street Map)和地图盒子(Mapbox)提供的地图和图像数据搭建完成。用户可以通过电脑、平板设备或智能手机获取地图上的城市历史信息,也可以上传个人照片并自主设计徒步线路,获得城市历史景观线上和线下的混合体验。另外,“巴拉瑞特音乐地图”则是针对巴拉瑞特独特的音乐遗产设计的交互式地理信息系统。巴拉瑞特被誉为“音乐之城”,城市中分布着大量与音乐相关的历史场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应用集成了城市现状和历史地图,通过地理坐标校准实现地图叠加,用户可以检索与音乐相关的重要历史场所,并上传历史照片、音频文件、现状照片和文化信息等,分享个人的音乐故事,使得遗产真正成为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

除了收集与城市历史相关的信息之外,巴拉瑞特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系统还关注对城市记忆和对建设项目公众评价的数字化采集。“记忆图集”是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数据库,主要用于收集市民关于城市的记忆和故事,获取关于城市的个人化声音(图8)。“记忆图集”是一个开源的、以社区为主导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工具,用户可以将个人或家庭记忆通过照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分享到网站上,并与特定的地理空间建立关联。这一工具的目标是反映真实的历史,并建立不同年龄段市民的交流。目前该网站已经包含了100多个图集、访问了200多位市民、完成了90多个小时的视频,并在脸书上有超过17 000次的点击量。此外,“我来说”工具同样基于在线数据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分享和评价城市开发项目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进入该数据库,并获得城市规划方案、遗产改造计划、项目开发流程等信息,并针对特定项目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用户还能通过网络连接参与政府部门的调查,或者进入特定社区的在线讨论区阅读和发表评论。

图8 “记忆图集”网站用户界面(引自http://www.hulballarat.org.au/cb_pages/memory_atlas.php)

3 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的创新性

巴拉瑞特的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体现了4个创新发展趋势。

1)由单向遗产信息发布向多维信息交互发展,强化人景互动:多维信息交互的理念贯穿巴拉瑞特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实践。在整个信息服务系统中,单向发布遗产信息所占的比重很小,而交互式地理信息系统、在线数据库、开源地图等工具成为信息服务的主导模式。用户可以选取和控制遗产信息的内容,或者自主创造新的遗产信息,这极大地提升了遗产信息的吸引力和利用效率,激发了人与历史信息、人与城市景观之间的深度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场所价值和记忆得到传播与加深,使得巴拉瑞特真正成为每个人的遗产,并与个人的城市生活密切相关。

2)由标准化信息集成向定制化信息模块发展,促进景观价值认知: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充分认识到遗产利益相关者的多样性,以及多元价值对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信息服务体系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设计信息内容、格式和传播途径,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定制化信息供给,从而促进城市历史景观价值的传播和理解。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系统已经超越了对遗产信息的简单整理和发布,进一步探索对遗产信息的解说和创造性利用,这对于构建城市共同的发展目标、保护城市历史景观核心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3)重视遗产信息受众数字化能力培养,推动遗产保护决策公众参与:除了重视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建设外,巴拉瑞特还在各层面强调对公众应用数字化技术参与HUL实践能力的培养。公众运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决定了其体验遗产和参与城市发展决策的深度。巴拉瑞特提出要注重培养利益相关者运用新技术获取和分享城市历史景观信息的能力,在各类信息平台设计方面注重用户界面友好,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相关工具和应用的吸引力。同时,巴拉瑞特还通过采用国际数据标准,与脸书、推特等大众媒体对接等一系列手段来提升公众使用数字化信息服务的效率。

4)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化,助力城市历史景观发展共识构建: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化实践正逐渐由“遗产信息服务”向“遗产知识服务”转化。与遗产信息服务相比,遗产知识服务突破了简单的信息供给,而是通过对一系列信息资源的整合、筛选和创造性利用,为用户提供可以解决特定问题的核心知识。巴拉瑞特充分贯彻了“用户目标驱动”的理念,通过“遗产信息工具群”组织多样化分布式的动态遗产信息资源,并引导用户发挥主观创造性对信息进行析取、整合、集成和创新,最终实现利益相关者在城市历史景观实践中的深度参与,并形成历史景观发展的共识,体现了“遗产知识服务”的特征。

4 结语

“巴拉瑞特2.0”在数字化遗产档案的基础上,围绕HUL的核心目标,探索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的新思路和实践方法。巴拉瑞特的实践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遗产数据库”概念,不再局限于对遗产信息的集成和单向发布,而是探索更加积极、更具创造力的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模式。在巴拉瑞特案例中,数字化遗产信息服务是由主客双方共同建构的,地方政府作为信息服务的驱动力,不仅提供全面、科学的遗产信息,还不断探索信息传播的创新途径和工具,因此也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而景观遗产利益相关者作为信息服务的对象,不再只是遗产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景观遗产信息和知识的创造过程。城市历史景观方法所倡导的整体性、动态性、地方性和价值主导理念,都在巴拉瑞特新的遗产信息服务模式中得以充分体现。而数字化技术所具备的包容性、灵活性和系统性,是实现巴拉瑞特遗产信息服务创新的必要条件。

目前中国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并逐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这给城市遗产数字化保护带来了重要机遇。如何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运用HUL理念,实现城市历史景观的数字化保护和遗产可持续利用,巴拉瑞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一方面,遗产信息服务研究和实践的重点需要从遗产数据平台建设向更具包容性、综合性的遗产知识服务体系拓展,从而更好地协调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遗产信息服务需要辩证地看待标准化与地方化的问题,既要重视数字化遗产信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建设,又要充分考虑遗产信息服务平台的地方化和技术创新,探索具有城市特征的遗产信息服务模式和数据结构。此外,遗产信息服务平台需要突出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地位,加强人在遗产地信息采集、整理和传播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促进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价值的延续和发展。

注: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拍摄。

致谢:感谢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市政府遗产与文化景观项目负责人Susan Fayad女士和HUL数字化保护技术专员Matthew Swards先生为本研究提供的数据支持与建议。

猜你喜欢

巴拉遗产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遗产怎么分
沙子的景观
精灵当家 24名侦探福尔巴拉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巴拉莱卡琴:从指尖流出的动听旋律
千万遗产
俯瞰城市
聪明蛙与巴拉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