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

2020-11-20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0年1期
关键词:变式学科法律

广东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高考文综《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查能力之一,它与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方面,它们分别有不同的能力侧重,另一方面,每一项能力都指向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每一项能力的高低往往又需要依托其他几项能力的强弱,比如是否能准确、全面地获取和解读信息往往与被考查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材料知识的贯通程度以及诸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能力密切相关。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四项能力中的第一项,也是解题过程的第一步,教学和备考中以提高学生该项能力为突破口,有效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科能力。

一、当前主观题讲评对信息提取的一般操作

在思想政治学科的主观题讲评课上,老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取信息,通常会采用“材料与设问对应的信息知识对接”的方法,以2017 年的全国Ⅰ卷39 题为例:

(2017·全国Ⅰ卷·39)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6年10月12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界立法会新当选议员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或在誓词中增加其他内容,蓄意宣扬“港独”主张,个别候任议员的闹剧引发其宣誓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争议,并由此影响立法会的正常运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2016 年11 月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例所列公职人员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人拒绝宣誓,即丧失就任该条件所列相应公职的资格;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人面前进行。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经常采用的是材料文本的信息提取法,具体操作如下图:

续表

教师们在材料中顺利提取相关信息并得出正确答案的过程中,讲解推导的“顺理成章”和学生考试时答题行文的“举步维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作为旁观者难免会有几处疑虑:

1.教师眼中的信息一定是学生眼中的信息吗?提取信息的过程往往反映的是提取人知识结构的过程,知识结构不同的人提取相关信息也会大相径庭。

2.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怎样筛选和辨别?在提取信息的过程中,是什么为选择性的信息提供本质性的线索,是什么在主导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怎样才能轻松快速的识别有效信息?

3.提取信息能力的缺乏是学生没看到还是没意识到?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关键信息面前经过不错过?促使学生能准确、全面的提取信息,学生在能力方面需要做怎样的储备?在这些能力培养上有哪些必要的步骤?

二、专家型教师对试题信息提取的一般方式

美国教育家布兰思福特认为专家能够有效的思考特定领域的问题,因为他们拥有宽厚的知识,这些知识会影响到他们所关注的事物,影响到他们在环境中如何组织、再现和理解信息。

以上题为例,常年研究和命制高三试题的教师在解读题目时,往往是先基于题目的基本事实及其命题立意的逻辑建构:第一、议员篡改誓词,是“港独”势力对我国“一国两制”制度的冒犯,更是“港独”行动公开宣传的表现;第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释,是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辖权的重要举措;第三、这一解释进一步强化了民众对“一国”和“两制”关系的认识、“法治”观念及捍卫我国国家利益的意识,同时也是对损害我国根本利益的敌对势力的“当头棒喝”。当教师带着这样的逻辑建构再去材料中提取相应的信息时,材料对信息呈现的基本结构就变得清晰透彻,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就变得泾渭分明,答案语言的组织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由此看来,从表面上看,学生不能有效和全面的提取信息、注意不到有意义的信息特征和信息模式,而实质上是学生对所考查问题本质缺乏了解和相关知识在新情境下的识别困难。

三、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提高方法

很显然,因为专家型教师依赖自身更扎实、更系统的专业知识,所以在有意义的信息模式面前有区别于普通学生的敏感度。而学生在提取信息过程中往往存在对问题背景理解不透、对设问要求把握不准、对材料逻辑框架认识不清三大问题,从而制约了学生在新情境组织、再现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学科复习需要强化三方面的训练:

首先,弄清楚重大时政问题的实质,让学生在重要信息面前“认得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思想政治学科的高考命题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时代脉搏。研读各地高考思想政治试题,不难发现,政治试题多以当年重大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来创设试题情境,并针对背景设计系列问题,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这种考查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高考命题的总趋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和重要的信息擦肩,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的头脑里对题中所涉及的热点事件不清楚,对时政新词不理解,无法准确地把握事件的深刻内涵,甚至曲解一些观点和概念,所以在面对材料时往往不得要义。因此紧扣时代主题的热点话题,以现实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是思想政治课重要的教学内容。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简称《外商投资法》)是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一部重要法律,学生必须要对这部法律进行学习,学习的程度有三方面的要求:第一,知道《外商投资法》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如:它是在对外资准入的态度、外资企业管理的制度、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公平对待涉及的领域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加快了对外开放的具体制度和法律与国际规则的对接。第二,厘清该法律的背景和地位。《外商投资法》是在经济全球化出现新问题、爆发新矛盾的情况下,我国实行的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的表态。这部法律重构我国外商投资法律体系,是对外资管理制度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是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第三、领悟该法律出台的重要意义。该法律在促进外企依法平等、公平的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和国内企业一样,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有利于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创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加剧国内市场竞争,促进国内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其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其次,把握题目设问的逻辑链条,让学生在重要信息面前“认得全”。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导向,更加突出了对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想政治学科的试题命制中,材料和情境是特定的,而作为设问这一与情境特征相关联的任务呈现方式却是多变的,加强对设问层次、设问类型、设问角度的研究和比较,有助于学生对隐性信息的挖掘。教学过程中就某一主题的材料进行集中的变式训练,对于学生提高审题意识,学习审题方法,领悟答题要领具有重要作用,在设问的逻辑框架中理解事实和观念是提取有效信息的有效途径。

【例1】2019 年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成为我国外商投资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标志着我国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即更多地使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推进开放。该法确立了制度型开放的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即规定不可以做什么),在政府采购、标准制定、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上市融资等方面给予外资企业公平待遇,保护其合法权益,坚定实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加快与国际规则对接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外商投资法》如何助力我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

上题以《外商投资法》出台这一情境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这一法律为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的理解。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外商投资法》内涵和价值的理解。在进行变式训练时,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在不同的范畴促进学生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在“破”“立”结合中形成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认识。概念性变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识别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在破题时可以做如下变式:《外商投资法》为外资企业的营商环境带来哪些改变?这一法律对国内企业会带来什么影响?请分析《外商投资法》对于推动我国开放朝着结构优化、拓展深度、提高效益之间的经济联系。重视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等。概念性变式以改变设问中的某个条件,让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感知对《外商投资法》的地位和价值,在帮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问题,全面把握问题的实质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设问角度、主体的敏感度。教师也可以选择有层次地推进学生概念形成的过程性变式训练。比如《外商投资法》的主要内容有何特点?为什么这部法律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请对国内企业培育竞争新优势提出建议等。过程性变式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设问主题、层次的认识。

最后,提炼出基于大概念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新情境面前“认得活”。

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是否能用学科思想和方法将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及相互关系抽象概括。有研究表明,专家在提取信息、解读文本时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去解读的,而这一知识框架不仅仅是对相关领域知识和观点的简单罗列,而是围绕着核心概念或者是学科“大概念”组织的,他们用这些概念和知识去引导自己思考新问题,解决新任务。由此类推,试题的命制者在命制试题过程中,也是围绕学科核心概念或者是学科“大概念”组织和呈现的,因此要加强以核心概念为轴的学科“大概念”的体系框架,学会用此框架去解读不同的材料和问题,让学生在解读和提取信息时做到“见招拆招”。

比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围绕着“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核心问题,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来分析;围绕“企业的经营”这一问题,可以从成本和市场、竞争和管理、品质和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在《政治生活》的教学中,围绕“公权力和私权利”这对矛盾,可以从民主和专政、政府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角度来分析;围绕“民主政治”这一问题,可以从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来分析;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围绕“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可以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国家和个人、理念和方法的角度来分析。让这些以核心概念为轴的学科“大概念”的体系框架不断的运用在真实情境、变化情境、新生事物的理解和分析中,让学生感知知识建构和具体问题的关联,有助于学生在已有认知水平上,不断加深对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也促使学生产生思维动机,开发最近发展区,生成新知。

考试过程中呈现出学生提取信息“不对”“不全”的问题,只是学生学习状态显露的“冰山一角”,讲评过程中让信息和答案一一对应也只是教师在知晓答案后的“事后诸葛”,只有挖掘基于认知规律和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才是应对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根本之策。

猜你喜欢

变式学科法律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超学科”来啦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让人死亡的法律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