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人工商品林赎买定价分析及建议
——以建瓯市为例
2020-11-20池上评任文元黄兴亮潘家昇
池上评,任文元,黄兴亮,张 健,李 沛,黄 唱,潘家昇
(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建 福州 350003)
1 引言
南平市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体工程项目人工商品林赎买,是PPP模式下林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的经济效益协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突破[1]。建瓯市作为重点林业县市,关于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体工程项目人工商品林赎买定价主要以委托有资质的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和政府定价作为交易参考价。通过比较分析评估价、指导价和最终成交价差异,分析建瓯市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人工商品林赎买定价策略及合理性。提出关于商品林赎买政策及定价的几点建议,旨在为赎买政策改进与实务操作提供参考。
2 研究背景与概况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生态公益林布局优化调整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14〕160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九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5〕27号)和《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南政办〔2017〕19号)文件精神,南平市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被列入全国18个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215亿元,其中:自筹资金45亿元,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70亿元,建设规模469万亩,涵盖南平10个县(市、区)和省属市管国有林场,包括集约人工林栽培144万亩,现有林改培244万亩,商品林赎买面积81.5万亩,以及在现有林中发展林下经济2.6万亩,将该项目打造成林业领域额PPP示范项目[1~3]。
建瓯市以生态建设为导向,以“生态得保护、林农利益得维护”为目标,统筹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生态优先,兼顾效益,推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改革,加快林分和树种结构调整,逐步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使我市生态公益林规模、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森林生态功能更加完善,有效解决生态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维护林农合法权益,促进林区社会和谐稳定,确保森林覆盖率、蓄积量不下降[4]。
3 研究方法与数据
3.1 研究方法
本次评估采用的方法有:幼龄林采用重置成本法,中、近熟林采用收获现值法,成、过熟林采用市场价倒算法[5,6],林地采用一次性支付价,采用直接比较法对评估值与最高限价进行比较分析。评估方法如下。
(1)重置成本法。幼龄林没有明显的木材出材量,主要的价值体现在前期种植、抚育和管理的投入上,因此采用重置成本法,其思路为按现时的技术标准、工价、生产力和物价水平,重新营造一片与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相类似的资产所需的资金成本和投资收益(利息)作为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值。
(1)
式(1)中,K为林分调整系数;Ci为第i年以现实工价及生产水平为标准计算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各年投入的工资物质消耗等;n为林分年龄;P为林业行业投资收益率。
(2)收获现值法。人工中龄林由于有一定的出材量,但还未到主伐年龄,因此利用收获表预测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在主伐时纯收益的折现值,扣除评估后到主伐期间所支出的营林生产成本折现值的差额,以此作为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值。收获现值法计算公式为:
(2)
式(2)中,En为林木资源资产评估值;Au为参照林分U年主伐时的纯收益;Da、Db为参照林分a、b年的间伐单位纯收入;p为折现率或林业投资收益率;Ci为评估后到主伐期间管护林成本;K为现时林分与参照标准林分比值。
(3)市场价倒算法。近熟林由于可以采伐,即时获得木材,其技术思路是将该林分主伐时的木材总销售收入,扣除木材生产经营成本、税费及木材生产段的合理利润后的剩余值作为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值,其计算公式为:
En=S×m×f×(W-C-F-B)
(3)
式(3)中,S为林分面积;m为单位面积蓄积量;f为出材率;W为单位木材销售总收入;C为单位木材生产经营成本;F为单位木材生产经营段合理利润;B为单位木材与林业生产过程征收的税、金、费。
3.2 经济指标
杉木规格材出材纯收益为792.0元/m3,杉木非规格材出材纯收益为695.0元/m3;马尾松规格材出材纯收益为433.1元/m3,马尾松非规格材出材纯收益为336.1元/m3;阔叶树规格材出材纯收益为549.5元/m3,阔叶树非规格材出材纯收益为404.0元/m3;薪炭材取出材纯收益为163.4元/m3。营造林成本:第一年总投入为850元/亩,第二年总投入为280元/亩,第三年总投入为280元/亩,第四年总投入为100元/亩,营林成本为6%。林业投资收益率:银行无风险利率3%,造林失败1%,发生火灾1%,人为破坏1%。合计取6%。林地地租:质量等级为Ⅲ级林地地租按一个轮伐期计900元/亩(杉木林一个轮伐期30年,松木、杂类一个轮伐期35年),剩余期限的林地按平均每年30元/亩计,一次性支付;质量等级为Ⅱ级林地地租按一个轮伐期计1200元/亩(杉木林一个轮伐期30年,松木、杂类一个轮伐期35年),剩余期限的林地按平均每年40元/亩计,一次性支付;质量等级为Ⅰ级林地地租按一个轮伐期计1500元/亩(杉木林一个轮伐期30年,松木、杂类一个轮伐期35年),剩余期限的林地按平均每年50元/亩计,一次性支付。
3.3 数据来源
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和指标分析,得到各宗地评估值、最高限价、最终成交价。通过筛选得到2018年度建瓯市商品林赎买交易成功的151宗地稳定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总面积8633.11亩,评估值合计3421625元,按赎买文件最高限价30853960元,最终成交价为30122320元。具体详见表1。
表1 基础数据统计
4 结果分析
4.1 最高限价与成交价之间的差值比率分析
通过比较发现,最高限价与成交价差值比率在0%~70.13%范围内,成交价都未突破最高限价,结果见图1。
图1 最高限价与成交价差值比率
4.2 最高限价与成交价之间的差值占比分析
评估成交价以最高限价为准的共113个宗地,以评估值为准的共33个宗地,剩余5个宗地成交价误差率绝对值在0.28%~7.25%之间。最高限价与成交价差值为0、0~0.1、0.1~0.2、0.2~0.4、0.4~0.6、0.6~0.8的比率分别为74.83%、13.25%、6.62%、1.99%、2.65%、0.66%。总体差异较小,在10%以内的比例占88.08%,在20%以内的比例占94.70%,结果见图2。
图2 最高限价与成交价差值比率占比
4.3 按龄组分最高限价与成交价差异宗地个数分析
不以最高限价作为成交价的38个宗地,幼龄林7个宗地,中龄林共20个宗地,近熟林8个宗地,成熟林3个宗地,中、近熟林最高价与最终成交价差值比重较大。占案例比重分别为41.18%、40.00%、34.78%、8.57%,过熟林无差值。按照大到小占比排序分别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结果见图3。
图3 按龄组分最高限价与成交价差异宗地个数比重
4.4 按龄组分最高限价与成交价差异宗地占比分析
不以最高限价作为成交价的38个宗地,幼龄林7个宗地,中龄林共20个宗地,近熟林8个宗地,成熟林3个宗地,分别占差异宗地比重的18.42%、52.63%、21.05%、7.89%、0%。按照大到小占比排序分别为中龄林>近熟林>幼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结果见图4。
图4 按龄组分最高限价与成交价差异宗地占比
综上分析,误差率在85%以内可靠性强,建瓯市制定的国家战略储备林精准提升工程项目商品林赎买定价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该指导价可作为南方林区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及商品林购买价格参考依据。
5 建议与讨论
科学定价有助于赎买工作顺利进行,既保证林农的利益,也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对于有双方有异议的结论,可以考虑评估值与最高限价之间平均值作为评估参考价。造林成活率不能单独作为幼龄林调整系数,应综合考虑树高、蓄积对价值的影响。定价应考虑地方差异,主要考虑因素有林业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木材价格、居民消费水平、林地地租等因素。同时,在实践中需要关注幼龄林到中龄林,近熟林到成熟林评估价值平滑过渡的问题[7,8]。
南平市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赎买还存在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赎买改革进度缓慢、资金来源渠道较窄、林农无法维护自身利益、商品林管护难度较大等问题,需加快搭建完善重点生态区商品林政府赎买政策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筹资制度,推进多形式的改革试点,创新经营管理模式,设法提高林主出售意愿,科学确定赎买价格,切实维护林农利益,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和激励机制,加强赎买后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管护等建议,实现林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9~11]。
我国应借鉴外森林经营管理的经验积累,按照森林经营PPP项目模式的设计方案,使森林经营公司和社会组织等非官方机构参与进来,共同保护和恢复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12]。林业PPP项目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全生命周期建设;②建立完善标准化的协议系统;③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资金使用成本;④精准识别项目类型,采用适合的投资回报形式;⑤培育专业企业和人才队伍[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