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2020-11-20魏瑞花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育人

■魏瑞花/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旨在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即涉及到教师教育理念、思政素质和思政知识储备、内容挖掘、教学设计,同时也涉及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如何实施课程思政?使课程思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是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师面临并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课教师教育理念误区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各专业课教师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专业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培养而轻德育传导的教育误区。认为教授学生职业技能,提高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的岗位职责。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讲好专业知识,教好专业技能,带好实践实训就是履行职责。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不是自己的事,与自己无关。因而无心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和思政元素,无力开展课程思政,无法实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自己甚至出现了有意无意地传播不当或错误言论,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知识欠缺,思政能力欠佳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都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它们有雄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游刃有余。但面对课程思政,大多数教师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术业有专攻”,职业院校具有异常丰富的专业差异性,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性和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们无法全面理解和掌握思政理论知识,与思政课教师相比,他们没有经过正规教育和专业训练,在课程思政的开展中,思想政治理论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虽然许多专业课教师也认可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且愿意在教学中去实施,但思政知识欠缺,思政能力欠佳成为制约课程思政的瓶颈和掣肘。如何发挥课程思政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他们是一个巨大挑战。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缺失

实施课程思政的目的是解决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孤岛”困境,尤其是解决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的“两张皮”现象,是通过开发利用相关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来发挥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各门课程育人合力的作用。目前,各高职院校也积极开展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路径等方面协同育人机制的缺失,导致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能力不足,教学效果不如人意。不仅大大制约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而且还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成效,难以达成育人育才的预期目标。

二、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对策

(一)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将书教好,更要将人育好。无论是思政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理应担负起育人的神圣职责。专业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有自觉的育人意识,以适应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目标指向要求。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关乎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因而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传授理论知识,将知识“入脑”,更是各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配合,真正使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因而从国家的需要、学生的成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三方面来看,专业课教师必须转变轻德育重智育的教育理念,凝心聚力,挖掘自身课程的思政元素,即育人又育才,肩负起每位教师“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二)专业课教师要提高思政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师而言,课程思政的难,说到底是不知如何将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分析并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要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首先,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专业课教师要主动自觉的学习和掌握思政教育理论,广泛阅读思政理论书籍,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充实自身思政知识储备和提高思政素养。其次,挖掘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要找到把思政元素、职业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的位置,这要求教师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找准将社会热点和身边鲜活事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点,并融入思政元素。第三,做好思政元素和专业内容的融入。从专业课程中提炼出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是课程思政具体而生动的载体。在将这些思政元素、思政内容融入的过程中,需要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再融合再提炼,不要生搬硬套。具体要求是一要自然融入。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是为了

有效提升育人水平,不是为了时尚或者标新立异,不要勉强或胡乱“联系”,在自己没有明白、弄清楚之前,不要急于融入,融入内容一定要自然贴切,否则学生不爱听,育人效果难以实现。二要严谨贴切。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如果联系思政理论吃不准,可以翻翻思政书籍、相关报刊、杂志,向思政教师或者同事请教,要做到严谨贴切。三要画龙点睛。一堂课、一个环节到底融入多少个思政元素?生活中,道德规范、哲学思想、做人道理无处不在,许多事情都能跟育人联系起来,但是可以用不等于必须用,并非越多越好,只有针对教学内容运用恰当,才能达到好的育人效果。最后针对专业课程内容,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一方面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另一方面要培养他们掌握真才实学和服务社会的本领。思政教育最终要落到高职学生“动于心,践于行”,所以,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做好教学设计,具体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细化到专业内容到思政内容如何转化或者思政内容怎样导出专业知识,教师语言如何表达和衔接等方面。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收效甚微。

(三)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

一是高职院校应做好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围绕课程思政打造课程教学共同体,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共建团队,形成课程思政结对制度和常态化运行机制,由学院思政课教师做专业课共建人,指导和帮助专业课教师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日常开展思政讲堂、交流研讨、主题实践等活动。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包括思政教师)。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相关文件,尤其是落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加强思政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进而使其更好的协助专业课教师。要为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创造条件,建立完善的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教育引导专业课教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学习、党性教育、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过程的能力。

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而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专业课教师要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要依据课程标准,用正确的育人观来处理教材,将思政元素和具有时代感正能量的内容引入课堂,授业的同时注重传道,引导学生成人成才,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