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远之思

2020-11-20黄锡平

长江丛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闲情文人诗意

■黄锡平

置紫砂壶于案几之上,品茶,读书,作画,吟诗,听曲……大约是中国古代文人最诗意最闲适的生活状态吧?哪怕是宋代儒学思想正统代表程颐、程颢也会写“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幻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份闲情,多么快乐、实在、悠远,充满活泼生机!在老夫子那里,“闲”不仅是生活状态,更是表达了一种生命态度。

此等“闲”在明清文人诗词、散文篇章中是很多见的字眼和情状。明人华淑曾云:“夫闲,清福也,上帝之所吝惜,而世俗之所避也…..忙人有之,闲则无也。昔苏子瞻晚年遇异人呼之曰:学士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耳。名墦利垄,可悲也夫!”清代张潮曾在《幽梦影》中说:“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

“闲”,更是美学的自我修为。对古人而言,慢生活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体味和思考生活的点滴。有了闲情,有了逸致,人们才能从容舒心地生活,才能有更开阔的胸襟、格局和悠然心境。

在传统文人理想生活的想象和构建中,“闲”是一个重要概念,这种“闲”不是外在体现的慢节奏,亦不完全是消极性的淡泊人生观,而是在对抗世俗世界,颠覆功利社会价值观的一种诗意追求。这种诗意成为感官的伸展,个人情感的寄托,甚至生命的归宿,成为他们生命至上的选择。

掩卷沉思,明、清以降,传统文人士大夫选择“闲适”作为安身立命之道,有其自身的逻辑和无奈。晚明时期,文人原多抱有“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积极入世姿态,但现实的残酷又使他们的理想不断地破灭,终得以佛道修身养性,以“狂禅”的方式穿梭于出世的通道。他们推究于儒学的肌理,又遵从自身性灵的召唤,有时孤傲冷艳,行为偏执,以奇傲视;有时又沉醉温柔乡,娱情享乐,同时,又抹不去明珠乱抛、萧瑟此生的伤感。他们既心存魏阙,又悠游于山林,这种矛盾又统一的人格特征,成为明清文人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魏晋南北朝文人的风骨、宋元时期的文人风尚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明清文人的风流。

清高自傲、退让避世的文人学士总要去寻找寄托自己情感、消磨时光、展示才华的途径,遂将自己的才华和人文情趣借助于工匠之手,体现其清高超逸的思想,“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文人与工匠的合流,使得文人墨客以前的纸上世界、字里乾坤,进一步发展到在木上抒情、在泥中写意。故而,明式传统家具、紫砂壶、园林佳景……呈现在眼前的不仅仅是几件家具,而是纯净、简素、妙趣横生,给人以无限遐想的艺术世界,是蕴含于其中作者深沉的情歌、精深的修养、艺术的魅力、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气质。“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只有把感情投注到自然万物中,才会得到与天地同呼吸,与宇宙共俯仰的自由澄澈的境地,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和融通。

余秋雨曾说:“某一种文化如果长时间地被一个民族所沉溺,那么这种文化一定是触及了这个民族的深层心理”,“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和心声。”

记得《礼记》载有“孔子闲居”一章,“闲居”本意为“退燕避人”,也就是完成公事、公务后剩下来的时间。那么闲情就自然是指无事可做的闲暇时光里,不可避免地萌生出的慵懒、倦怠、百无聊赖的情绪。也许是古人早就对此洞若观火,对“闲”格外防范。《周易》说:“闲邪存其诚”,意思是说防范因闲而入邪、作恶。“防闲”最好的方式是“存其诚”,保持对道德崇高境界的诚挚和专注。因而,研读经典,效法圣贤,也就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不二法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闲情寄托在攻读经典上。这就是陶渊明为何在“诗书敦宿好”的同时,还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人生排遣方式成就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李白的歌行、杜甫的律诗、苏轼的诗词赋、张岱的小品文。可以说,闲情是一种感性和审美的渴望,是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乘物心游,我愿与古人同。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历代文人墨客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众多的诗文歌赋、金石书画、文房雅玩、清辞丽音,在其中浸润了中国人的情感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和文化血脉。“秋雨一帘苏子竹,春烟半壁米家山”,扬州瘦西湖徐园的一幅对联,一语道出了多少诗情画意。郑板桥说:“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明清文人的理想生活,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承久远的诗意人生。

现代人的生活纷扰繁杂,竞争的压力、俗务的纠缠,每个人其实都在社会这个硕大的机器里不由自主地浮沉,但一旦闲下来,静下来,却又会有一种莫名的空虚和寂寞,找不到安身立命之处。倘若一个人拥有高尚清雅的志趣,留有一方自己心灵的后院,保持一份宁静平和的心态,就有可能进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自由畅快境界,找到情感的寄托和归宿。这是一种放飞,也是一种回归。悠雅的种子只有成长在生活的土壤里,才会让人收获心性的踏实。只要以生活为依归,平淡中亦有大美。寻闲是福,适情为真。回归生活,万物诗情才会为你而生。“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汹涌于名利之城而不知进退者,岂能得此焉?!

“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寥寥数语,道尽对器物、对人生的几多感喟。

猜你喜欢

闲情文人诗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冬日浪漫
有闲情的人,不容易老
农家乐
文人吃蛙
闲情
一枕闲情入夏,且等幽梦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