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玩手机,蓝光伤害不容小觑
2020-11-19李迪
李迪
当我们结束了一天的紧张工作,躺在床上与朋友微信互道晚安后,很多人并不会立马睡觉,而是关灯开启属于自己的夜生活:追剧、刷微博朋友圈、逛购物网站……在平板电脑和手机的无缝对接中,伴随而来的是无孔不入的蓝光。
夜间蓝光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新的研究显示,长期暴露在蓝光下,患癌风险也会增加。蓝光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降低蓝光伤害呢?
蓝光增加患结直肠癌风险
美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蓝光可能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了巴塞罗那和马德里大约2 000名成年人的数据,其中660人患有结直肠癌,其余的人是从当地人群中随机抽取的,并且有夜班工作经历的被排除在外。同时,利用国际空间站的图像确定了夜间室外人造光的水平。
来自这两个城市的研究结果均显示,暴露在蓝光下最多的参与者比暴露较少的人群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60%。夜间暴露在光线下,尤其是蓝色光谱,会减少褪黑激素的产生和分泌,并与光的强度和波长有关。
什么是蓝光
蓝光其实是自然光的组成部分,我们平常看的太阳光,其中就包含蓝光。太阳光并不是单一波长的光,而是由红、黄、蓝等可见光组成。通常波长越短,能量越高,穿透力也就越强。蓝光是指波长在400~500纳米的高能量可见光。
蓝光普遍存在于电脑、手机、投影仪、LED显示器、激光笔等电子产品中。在可见光的7种颜色中,越靠近紫外线区域的可见光(如紫光和蓝光),能量越强,对人体的伤害也会越大。
蓝光比紫外线更伤皮肤
提到蓝光的危害,很多人都知道它会导致眼睛疲劳、干涩,影响视力健康。除此之外,蓝光还会侵袭皮肤。蓝光会引起皮肤的黑色素沉着,尤其易在表皮颗粒层和更深层的皮肤层产生色素沉淀,导致皮肤变黑、暗沉、长斑。
有研究表明,由于蓝光比紫外线波长更长,因此能够渗入皮肤深层,造成细胞DNA氧化损伤,减少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产生,引起毛孔粗大、黑眼圈等皮肤问题。
蓝光还会刺激大脑,抑制褪黑素分泌。若经常在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强蓝光会破坏激素分泌平衡,从而影响睡眠质量,间接导致皮肤暗黄、长痘、脱发等问题。
这些人群需要格外防蓝光伤害
糖尿病患者大多有视网膜病变,承受光损伤的阈值大大下降,蓝光对其视力影响较大。
夜间驾驶较多者、有眼部手术病史者、电子产品重度使用者(每天超过10个小时),蓝光对其视力影响较大。
婴幼儿及少年儿童眼睛未发育完全,蓝光更容易作用于视网膜,加之婴幼儿仰卧在床常常直视LED灯,无法对蓝光进行过滤,因此受影响较大。
如何减少蓝光伤害
首先,不必过于恐慌蓝光的危害。455~500纳米的蓝光是有益的,具有调节昼夜节律、产生暗视力以及促进屈光发育等重要作用。波长在415~455纳米的蓝光,在一些动物实验中可能损伤视网膜,这与年龄、晶体的透明度都有關系。目前公认的蓝光对视觉的损害主要是与年龄相关的黄斑病变,其确切机制在进一步研究中。
其次,即使有害蓝光对眼睛不好,但目前仍没有研究明确指出,多少能量的蓝光、照射多久可能导致视觉损伤。目前可以明确的是,长时间看电脑、手机屏幕容易造成视疲劳,导致眼睛发干发涩,进而增加干眼症的发病概率,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工作。
另外,在黑暗环境中看屏幕时间太长,可能使存在青光眼潜在风险的人眼压升高,造成青光眼急性发作。要抵御蓝光的危害,最重要的还是要尽可能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停留或处于蓝光辐射的环境中。
减少夜间使用电子产品
在夜间不得不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时,应开启夜间模式,减少蓝光对人体的辐射。
适当防护
对于需要长期面对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人群,建议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适当防护,如涂抹矿物防晒霜或粉底等。
饮食调节
饮食均衡有利于护眼,建议大家多吃绿色蔬菜。
劳逸结合
建议大家多走到户外,接触大自然。一些人群可能因为工作原因必须长时间面对屏幕,那么应注意劳逸结合:看半小时或1小时屏幕就要闭眼休息一会;还可以快速眨眼,让泪液均匀地分布在角膜上;工作间歇喝茶喝水时,闭着眼睛;让热气熏蒸眼睛也是不错的方法。
如今,市场上很多号称“能防蓝光”的眼镜备受欢迎。专家表示,防蓝光眼镜多为商家噱头,能起多大作用没有确切的研究依据。因此,不建议大家随便购买和佩戴,最关键的是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过度疲劳,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