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经济 构筑“十四五”发展新优势
2020-11-19徐艳国
徐艳国
关键词:数字经济 和林格尔新区 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作出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快车道”“新常态要有新动力,数字经济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的明确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为“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政府等一系列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也为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作为自治区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成立三年来,围绕推动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建设,依托产业基础优势,抢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化治理发展机遇,把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持续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体系。
一、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数字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数字经济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数据存储计算能力大幅提升。和林格尔新区已形成了72 万台的服务器装机容量规模,成为全国主要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汇集地,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200 多家企业、部门入驻数据中心,既有数据中心装机能力已基本饱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数据中心二期及东方国信工业互联网北方区域中心等73 万台服务器装机能力项目加快建设,建成后新区总装机能力将达到145万台。中国银行总行金融科技中心落地新区,农行、农信社等同类项目有序推进,实现了以往由百度、阿里“冷灾备”到如今“热处理”的本质转变。
二是网络优势持续优化升级。呼和浩特已经成为全国第6 个设立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口局的地区, 三大运营商均将新区设为网内核心节点,且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已具备到全国主要区域的直达链路(15个城市),省际出口带宽由2017 年的不到10Tbps 提升至2019 年底的22.54Tbps(含数据中心出口带宽),与北京互访时延仅为10ms左右(基本实现同城化),形成了内通全国、外联俄蒙欧的通道网络体系。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新区与呼和浩特市的积极争取,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聯点成功获得工信部批复,呼和浩特成为全国第14个、少数民族地区首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
一是围绕落实“自治区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数字技术赋能自治区传统产业发展。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与东方国信合作建成了内蒙古工业企业空压机经济指数平台及空压机运行工业指数体系,与呼和浩特市政府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暂行办法》,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扶持。目前,已有包钢、神舟硅业、双奇药业、中拓铝业、京能电厂等十余家自治区级重点工业企业实现“上云”,大幅提升了企业效益。蒙牛全球电商平台、蒙草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货车帮内蒙古公路物流信息平台、航天信息首家省级食药监大数据中心、海芯华夏农业云平台等上线运行,为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插上了“数字翅膀”。
二是围绕构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积极探索数字技术的新应用场景。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创新增加BIM技术应用,积极开展BIM报建、审核示范工作。与航天信息公司共同筹建了华北征信中心,探索建立区域内企业信用评价、经济运行分析监测等专业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从无到有、飞速发展,正在形成新的增长点,东方国信BIM实训基地、京东智能无人配送基地和无人超市等一批大数据应用项目建成投用,中国(呼和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具备上线运行条件,线下园区建成正式启动。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产业集聚度不高。数字经济领域相关的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相关产业应用缺乏统筹,规模小、链条短、层次低,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体系尚未形成。二是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还有差距。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多不足,现有数字经济发展对传统产业发展转型的支撑和助推作用不够明显,技术创新成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匹配,特别是在具体实践中,存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资源整合力量薄弱等问题。三是数字经济人才短缺。新区科技型企业、研究机构在核心技术研发、大数据挖掘应用等领域的人才储备不足,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较弱。特别是在一些重点行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研发方面,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数字资源更好地开发利用。
三、着力推动内蒙古“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
(一)激发数字产业化发展新活力
一是打造国家北方一体化数据中心。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提出将在2020年制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并实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重大工程,将在全国布局10个左右区域级数据中心集群和智能计算中心。当前,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已经形成了以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为主体,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加快聚集的发展态势。和林格尔新区应充分利用良好的内外部条件和独特优势,抢抓国家政策机遇,进一步推动大数据基础设施向绿色集约、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高速互联方向发展,打造中国北方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二是打造国家区域高性能计算基地。目前,应用于图像识别、人脸识别,基于CPU+GPU异构结构的三大超算系统相继在新区落地运行。其中,公安部一所“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上线运行,成为推动由数据存储向数据高水平应用的标杆项目;旷视人工智能超算平台总运算能力已超过100PFLOPS理论计算能力,达到我国现有人工智能超算的先进水平;我国北疆最大规模的超算平台、自治区最大单体科技项目,目前已完成服务器部署,正在进行联调,投用后将为自治区内各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开展应用课题研究提供算力保障。和林格尔新区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超前布局,已经在自治区范围内形成了领先优势,“十四五”时期,要瞄准当前国内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等市场主体对算力的巨大需求,吸引一批算力用户,加快平台测试验证及数据积累,为打造国家区域高性能计算基地奠定基础。三是打造信创产业发展集聚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首条年产10万台的清华同方服务器生产线已在新区投产,面向全球市场提供人工智能、超级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以及系列国产创新计算机产品。同时,百信生态适配中心及国产化服务器、PC机生产线落地新区,与国内领先的一批国产化技术企业开展合作。和林格尔新区要围绕打造信创产业发展集聚区建设,制定出台支持信创产业基地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集聚设备制造、软件开发、适配等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项目和企业,扶持信创企业做大做强。
(二)培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新动能
“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就是要推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牧业”“互联网+服务业”加快发展,释放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在“互联网+工业”方面,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要全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继续加快推动自治区工业企业“登云”,不断拓展大数据应用场景,“赋能”自治区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在“互联网+农牧业”方面,要重点围绕乳业、绿色食品等重点领域,以海芯华夏农业云平台、爱养牛全球乳业生态共享平台、蒙草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等特色平台为基础,带动双创企业,培育农牧业行业“互联网+农牧业”应用企业,促进跨行业大数据融合创新,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推动全区农牧业向数据驱动的智慧生产方式转型;在“互联网+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在线教育、线上办公、文化、旅游、体育等新兴服务领域,培育一批创新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以及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加速传统服务业数字化升级。
(三)打造数字经济技术、人才新高地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立足数字经济人才需求,围绕培养本土人才,先后与东方国信及内蒙古工业大学等本土高校,联合建立了“BIM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培养本土BIM人才队伍。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清华大学—和林格尔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校级)联合研究中心”,围绕大数据、云計算基础算法、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和软件环境建设等开展研发合作。与华为合作建设软件人才培养云实训基地、与科大讯飞开展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加快推进,为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高质量人才保障。“十四五”时期,和林格尔新区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建设上,应该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个层面入手,形成联动,打造自治区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高地。一是强化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作用,针对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制定出台支持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的政策体系。二是强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积极开展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市职业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将基于数字经济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融入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字经济当前发展新状况、新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数字经济素养,培育数字经济发展适用人才。三是强化与数字经济企业的联合互动。加快推进华为ICT学院、科大讯飞“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设,探索建立和林格尔新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形成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自治区数字经济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