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角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0-11-19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产教应用型校企

(福建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

在尊重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我国地方高校需要高度关注并努力破解的难题。实施产教融合既是提高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如何牢牢抓住产教融合主线,建立多方联动的协同培养机制,探索开放性、立体式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一、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往往与特定的客观历史条件相适应、相匹配,并随着不同阶段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进和变革。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面对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其实际达成情况不吻合

目前,地方高校如何转型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已基本达成共识,在发展目标确定和道路选择的问题上,大部分地方高校都以努力培养地方和行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并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较好的人文品质、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在现实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在这些地方高校没有贯彻始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举措并没有落到实处;或者只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些机械的模块式拼凑,日常教学工作并未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其目标和导向,培养的人才也难以很好地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需求。

(二)专业课程设置中企业社会融合参与度不高

人才培养不仅是政府、高校与企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1]专业课程设置是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的核心要素。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为高校专业设置提供了基本遵循,相同的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需基本满足《国标》要求,但学校可以根据办学特色和实际对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适当调整。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上缺乏有效依据和有力支撑,存在按领导个人观念、依赖师资情况设置课程等情况。[2]为提高专业课程设置质量,一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积极引入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骨干参与,但受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等影响,相关单位和组织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参与度较低,导致专业课程质量不高,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切合度偏低。

(三)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不完善

我国高校课程体系普遍采用三段式课程模式: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按照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环节的逻辑顺序排列。三段式的课程模式强调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逻辑性,课程设置仍以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受此影响,不少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仍以科学知识体系为中心,存在不同程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应用的现象,导致专业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的不对等、不均衡。同时,不少应用型本科地方高校教学内容仍然存在“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的问题,理论课就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分析讲解,没有充分考虑实践环节和知识运用,实践内容没有很好地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难以很好的融会贯通。

(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更新与行业要求有差距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师资准入制度,强调学历和毕业学校的类型层次作为招聘教师的主要标准和门槛。因此大量“由学校走入学校”缺乏专业实践能力的普通高校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进入到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师行列,这些教师在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时,经历的大多都是传统的培养模式,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专业实践能力先天不足。同时,地方性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知识与技能更新不足现象,表现在专任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率不高、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机会不多、参加生产实践的时间不足、参加工作后获得专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占比较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专业技术特别是应用型技术更新变化迅速,教师缺乏及时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再培训,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的学生被社会接纳率也将大大降低。

二、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基本模式分析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产教融合,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意见与措施。2017年12月,国务院颁布《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等方面30条措施。2019年9月,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布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由单一的专科学校或由职业技术学院晋升为本科院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经验不足,因此,研究如何推进学校与政府、企业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其最早提出于2014年的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随着时代发展,人才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更紧密的联结,产教融合相继被写入“双一流”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等系列政策文件,成为国家优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助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3]产教融合是产业链与教育链的全方位融合,通过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对接,重塑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企业运营链,打造“标准认证体系-卓越人才联盟-创新知识融合”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成长体系。

(二)产教融合的基本模式

产教融合的本质是校企双方资源的互惠互利。高校借助企业的资源,在人才培养(对学生)、科学研究(对教师)和服务社会(对学校)等方面快速提升,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提升师资队伍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4]企业通过教育资源、政府政策与自身内部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希望全方位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研发、技术引进、设备升级等产业价值链各节点运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整体效益;另一方面,通过高质量师资、生源进行便捷高效的人才选择及创新科研成果的持续供给,以强化各类人才培养、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推进长远战略执行,提升可持续竞争力。此外,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专业孵化器、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作为校企之间的连接桥梁,将促进融合成员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融合区的持续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因此,从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切入,寻求校企双方利益共同点的资源对接与价值共享是产教融合的基本模式,如图1。

图1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校企合作Fig.1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三、产教融合视角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定位与目标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目标定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同于高职院校,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侧重培养面向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除胜任专业岗位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重在为学生打造更为开阔的视野、更加主动的自学能力和更加可持续的创新能力。

(二)总体思路

1.基于顶层设计和战略高地的校企高层联盟。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融合中需要处理的博弈——合作关系也可能愈加复杂与混乱。因此,产教融合双方需要以校企高层联盟的创设作为基础性顶层设计。高校可与当地龙头企业试点建立专业共建共管共享的一体化融合关系,成立推进产教融合的组织机构,细化分工,落实责任。融合双方共同参与和组织培养方案的研究、培养标准及认证体系的设立、胜任素质模型的设立与试用、知识融合成果的转化与商业化、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改革等方面的工作。

2.基于整合优化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应着力于改变单纯以学科系统性为标准构筑课程体系的观念,密切结合现代社会经济体系运行规律和产业价值链及企业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养等为目标设计课程体系。通识教育方面,可以针对性地加强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加强基本技能、团队合作精神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方面,依托企业资源强化知识理论的实际应用,加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教学方法方面,探索课程教材案例设计及教学创新,从企业真实案例视角着力推动探究式学习、案例式学习、辩论式学习等,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流定向培养项目。将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专项职业胜任素质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从产业链视角定位专业群及专业,从技能链、流程链、业务链及人力链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并开设跨校跨地双创项目、专业竞赛、资格认证、学术研讨作为课外活动补充,在依托项目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分流定向培养。

4.基于战略性联盟的共建共享实践教学体系。在兼顾企业运营与高校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校企双方共同创设综合、开放、共享、高效的模拟实习基地,企业创设为学生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场所,高校创设为员工的素质培训平台。同时,企业可通过与高校组建校企专家团队(多元联盟),遴选优秀学生及员工组建试点班,进行团队式或竞赛型个性化培养。高校亦可依托自身优势资源,鼓励学生成立相关工作室,与企业同台竞争,开展市场化运作,对学习或培训成果进行专业标准化的检验和认证,充分满足员工与学生的多样化成长需求。

四、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探索

地方本科高校应以产教融合为先导,借鉴有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成功经验,更新办学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教学科研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着手,努力构建与自己特色和定位相符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理念融合,主动更新办学理念

为实现多元融合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达成多方共赢的目标,地方本科高校需从办学思路、管理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多方面进行改革转变。首先,应当认识并顺应多元融合协同的发展趋势,主动接触并融入社会实践,适时调整办学思路、树立更加开放包容的办学观念,实现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转变,从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向就业技能导向转变。其次,基于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和立足、面向、服务地方发展的现实特点,地方本科高校应当主动邀请当地政府、企业单位、社会组织与家长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服务贡献换取帮助和支持,使得人才培养模式既适应地方高校的成长步伐,又满足地区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而实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1]

(二)机制融合,全方位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应积极与政府、企业、行业等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领导小组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决策议事机构,定期会商、良性互动,加强对产教融合工作的领导和顶层设计,共同构建完善的产教融合政策机制、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双方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全方位融合,努力做到产教融合理念和机制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实现由校企共同参与学科专业建设、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共同承担课程教学、共同开发教材、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实训、共同考核学习成效、协同开展科技创新等,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形成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系统育人体制机制。

(三)教研融合,合作共建教学科研平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主流趋势,信息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集文化熏陶、实践教学、社会服务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整合性”信息化教学科研平台的构建。以共建共享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的产教融合,政校企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开放的政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和科研平台生态体系,如共建支撑学科专业发展的产业学院、科教园、研究院等。同时,依托平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通过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合作机制,高校教师、学生与企业管理者、技术员合作开展横向科研活动,既解决了企业生产中面临的困难,又培养了双师型教师,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校企共赢的目标。

(四)师资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但同时也使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地方高校既要引进或培育高学历、高学位及高职称的教师,又要引进或培育“双师型”的有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的教师。[5]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可从以下方面展开:通过校企双兼互聘,促进人员双向流动,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教师到行业一线实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应用型研究,并反哺于教学;完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设立动态性、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入职资格标准、教师培养等级认证标准、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及认证程序;依托校企共建实践平台,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并以课堂教学(包含高校课堂、企业课堂、实验室等多元生态培养情境)作为实践成果检验反馈。

(五)标准融合,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是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应按照产教融合对人才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以此监控和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应以能力评价为核心要素,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在考核主体方面,在学生自评和学校老师评价的基础上,引入用人企业、社会行业组织等人才需要单位的考核,构建多元的人才培养评价主体和模式;在评价方式方面,采用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动态性和综合性;在考核内容方面,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转变机械再现知识的记忆型考试模式,增加课程论文、研究报告、知识答辩等评价环节,多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

猜你喜欢

产教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