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中医院校诊断学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20-11-19方瑜黄毓娟郑星姜伊娜张淑珍王相东陕西中医药大学

教书育人 2020年33期
关键词:诊断学疫情课程

方瑜 黄毓娟 郑星 姜伊娜 张淑珍 王相东 (陕西中医药大学)

从2019 年12 月以来,2019-nCov 疫情蔓延至我国多个省份城市。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我校响应教育部2020 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要求,于2 月17 日起,启动在线教学。

面对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教育实验,诊断学教研室科全体教师积极行动,从准备全面线上教学的各种预案、具体线上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学习效果的跟踪管理等环节认真准备,以保障本学期的诊断学教学顺利开展。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在线课程教学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线教学是战“疫”应急之举,却蕴含着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的契机[1]。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所有课时的线上授课,现将我们的探索与思考拿出来与同仁探讨。

一 开课前的准备工作

1 思想准备

全程网上教学对于大多数学生和教师是一个新生事物,这是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途径、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积极尝试[2]。在当前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正常教育教学影响,相对于一线的医护人员在前线分秒必争的抢救病患,我们教师的战场转在了课堂,尤其是医学院校,我们必须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维持校园乃至国家整体教育教学环境的稳定,所以必须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这样停课不停学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2 课程准备

诊断学系本学期有2017 级(中西医临床班1~6 班、中医临床1~8 班、中医卓越班);2018 级(影像1~2 班、检验1~2班、营养专业班、2018 继续教育班)共21 个小班,合计1042 人的诊断学教学任务,涉及12 名教师在开学第一周同步启动线上授课,留给我们开展线上教学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这次特殊情况下的全程在线教学和平时传统的教学是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是对所有教师和学生巨大的挑战。针对诊断学的课程特点,首先由教研室在开课前举行了一次讨论会,针对教学问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制定教学对策。首先是授课平台选择,鉴于各种教学平台的优缺点,初步考虑采用雨课堂授课加企业微信套播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能保证影像资料的顺利传播,又能发挥教学专用平台的优势,备选方案为腾讯会议/QQ 直播,并将电脑水平高的年轻教师作为协同教师,进入各个班级,协助处理平台的突发状况,保障线上教学顺利开展。其次,主要还是讨论线上教学方案,如何在完全线上授课的情况下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面对海量的资源共享课程,如何对教学资源有效利用,选择适合我校学生学情的教学资源;第三,课程的评价体系包括考核方式、成绩构成、教学要求等均在第一次课程公告上发布。第四,抓住抗疫这个契机展开课程思政建设;最后,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建立各个大班的QQ 群和企业微信,与学生随时沟通。以上几点是准备工作,以保证各项教学任务的稳步推进[3]。

二 线上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1 利用多种方式开展课前教学活动

课前第一次在雨课堂发布公告,主要包括课程简介、教学进度、评价体系和成绩构成等,并上传电子课本。第一次的公告很有必要,要展示诊断学学科特点:它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涉及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等实践教学环节占比非常大,学生要改变以往学习方法,高效完成同步实践操作练习。随着后续课程展开,主要是上传授课PPT、课前讨论题、推送我们专业的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和教学平台中同类的优质课程资源的慕课等作为课前预习工作[4],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听直播课,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比如心前区连续性大菱形杂音见于动脉导管未闭,在心脏听诊学习中是一个难点,我们先让学生自主复习胎儿的血液循环特点,搞清楚动脉导管在胎儿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再在课堂讲解其杂音产生的机制,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很多。

2 线上授课的展开

(1)还原真实课堂

为了强调在线教学的“课堂”体验感,在上课的时候,班长喊起立,同学和老师相互问好;利用企业微信在线视频连麦,老师和同学能互相看到对方,有如平时线下上课一样,减轻了隔着屏幕的疏离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发挥平台各自优势

由于雨课堂直播时PPT 里的Flash 动画不能展示,视频资料上传审核时间过长等,均限制了诊断学需要展示的阳性体征的图片,心肺听诊的声音、体格检查等许多音像资料的实时同步,不利于学生及时理解和掌握;而且PPT 中的动画链接不能分批次播放,所有的内容一次全部展现,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所以我们选择了雨课堂+企业微信套播的形式进行授课,弥补雨课堂平台的不足[5]。并且利用雨课堂作为教学平台的优点,通过标注课件不懂按键,学生可以及时提问,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发布在线测试,答完就可以显示正误,方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签到功能显示出勤率和在线学习时长,有利于搜集过程性评价资料;雨课堂和企业微信的课程回放功能,给学生提供了反复学习的机会,这个是线上授课的优势,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重塑授课模式

线上教学的课堂讲授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不能套用线下授课的模式,在线下授课时,教师一人满堂灌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老师经常把一节课的时间全部占满,与学生的互动较少,但是现在的线上授课,学生看不见摸不着,要保障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能满堂灌,否则学生会疲劳,在电脑那端没法长时间专注课程,因此必须合理分配时间节点。时间规划要紧凑合理,有助于学生保持足够的注意力。教学的核心要从单纯知识讲授,变成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内容、是否解决了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因此在参考文献资料后,我们决定教师要压缩主讲时间,将授课和辅导五五开,25 分钟讲课内容(包括介绍、讲解与阐释)完成预定教学任务;25 分钟左右用于回答学生问题、与学生互动,讲解并讨论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包括预习、复习以及听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6]。比如讲授呼吸和循环系统常见病症状和体征时,该部分内容属于复习加综合的知识,首先是胸部各部位视触叩听的检查内容均已经讲授完毕,上课时快速串讲一下,这一节是按照疾病归纳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或者体征,就需要学生重构建合知识体系,从疾病角度分析,我们按教学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制作微课,在线播放,然后全员进行学习,学生在整合知识时遇到的很多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就制作在微课中,老师当堂回答解决难点,这种及时的在线回复,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问题涉及的层次已不仅仅是课本,向前面的基础领域探究解决了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等课程中的知识盲点,向后又与临床密切相关,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整体观念。而且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这种平时在线下教学中的教学难点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 分层次课后辅导

每个单元学习结束,都会有相应线上测试,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学生,同时根据反馈分类分层展开教学辅导[7],对条件具备、学习积极的学生,推荐国外体格检查原著、《黄宛心电图学》等书籍进行提高式自学;对条件具备但学业水平不高的学生,主要推荐人民卫生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诊断学》相关教辅进行巩固式学习指导;对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要个别辅导,寻找原因,查漏补缺,做到个体化教学。我们的教师充分利用流媒体工具,在喜马拉雅录制了诊断学复习内容,帮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复习诊断学。具体流程如下图。

4 同步实验教学

诊断学是关于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占比很大,也是该学科的一大特点,在线下是通过分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练习和医院床旁见习共同组成,但是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是无法实现的,在疫情期间利用线上资源与理论课程的配合学习是最好的实验授课途径,我们主要通过在线直播/录播、慕课、虚拟实验、线上指导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完成基础知识认知和实验过程掌握[8],我们选择的是上海梦之路医学魔课虚拟实验平台,选取体格检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作为我们诊断学实操模拟训练课程,主要包括认知型实验的慕课学习和虚拟实验的模拟实操,根据学习时长和考核结果确认实验掌握程度,既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质量及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进度配合,又能对学生的实验学习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医学魔课只能在电脑端完成,手机无法操作,许多学生家里没有电脑,限制了部分学生是实践课程。这样的实验课程虽然满足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的同步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实操是实验学习的必要环节,学生的实际动手练习次数直接决定了掌握程度,在电脑上的操作,只是反复熟悉了操作流程,与真实患者身体上的实际感受有一定差距,尤其在触诊、叩诊环节更加明显,因为只有接触身体才能感受质地软硬、边界大小、表面是否光滑、与周围组织是否粘连等;叩诊是指用手叩击身体某表部位,使之振动而产生声音,根据振动和声音的音调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诊断方法,包括听声音和感受振动,这些在电脑上均无法体会,所以在疫情结束后,我们会针对实操进行补充学习,并与线上考查内容一并纳入评价体系。

5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本次疫情,在武汉同胞面临生死境遇的时刻,国家举全国之力驰援武汉,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书写了一部生动鲜活的爱党、爱国教育实践教材。尤其是中医在疫情防治中的独特疗效亦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医药为本次抗疫注入了巨大信心和力量,成为中国经验的重要部分。我们将这部分制作成专题微课在课堂进行讨论,比如张伯礼院士团队认为中医药全面、全程参与防控救治,对改善症状、促进恢复出院等均有很好效果,通过临床筛选出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写入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我们附属医院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在江夏方舱医院以中医药治疗新冠轻症患者取得的良好效果……,这些极大增强了中医院校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学生的共识是作为新时代的中医人,既要有牢固的中医学功底又应具备现代医学的先进思维,学精理论、学深知识、学透要义、学活应用,以己之长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社会需要和人民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9]。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梦的伟大事业征程中。

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地将思政内容强行植入专业课课堂,而是应该润物无声,要结合自身课程特点展开。诊断学就是研究诊断疾病方法的一门学科,我们在绪论以武汉疫情之初典型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诉引入病历,通过体格检查收集临床资料,最终通过实验室确定是冠状病毒感染所致,并且具有传染性,整个过程就是疾病诊断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做出正确的诊断才有后期正确的处理措施,国家正是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才做出封城决定,避免疫情的大规模扩散,所以诊断学地位一目了然。为了确诊疾病医务工作者需要和患者有近距离接触,才能获得详细的临床资料,必须有精益的专业知识才能迅速诊断,这就告诉同学们必须怀有仁爱之心和过硬的医学知识才能救国救民。以此为线,将思政的渗透到后面的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的各个环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很好的协同效应。

三 在线教学的反思

首先,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核心未变,重点仍然是教与学。不管以何种媒介进行教学,重要的是以平台为媒介对教学资源的组织,以及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教师更应该关注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准备[10]。在这次线上授课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部分教师平时对网络教学模式、网络资源关注较少。真正想给学生推送时无从下手,这点就提示我们应该抓住“停课不停学”优质资源开放的机遇,多学习新模式、新教法,多准备教学资源,因为教师学习要比学生学习对回归学校教育后的教育质量提升贡献更大,效果更明显。教师要学会跨界思维、共享思维和大数据思维,立足教学实际,采用独立或团队形式开发教学资源,将成果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尽力做到学习资源的定制化,解决学习资源的“本土性”[11]。比如中医院校诊断学课程课时较少,学生认知固化,觉得西医课程不重要,加之学生需要学习两套医学理论体系,课程负担重等特点,我们就应该选择难易适中,重点突出的慕课进行推送,最好录制一套自己的在线课程,努力做到学习资源的定制化,减少通用性、大众化。二是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不同的教师掌握在线教学媒体技术的能力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应尽可能选择操作简单,便于掌握的平台,将更多精力用在教学内容创意上。三是教师要思考网络教学过程监管及效果评价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构建一个网络教学整体[12],我们选择的雨课堂在教学发布,学生出勤、试题分析等方面均有统计,可以部分反映出教学效果。因为完全在线完成教学尚属首次,还没有进行末考,无法进行成绩比对,虽然教师在线上投入的教学时间是成倍地增长,也许学生成绩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因此对学生学习成效上,以及课程考核上,应该选择更综合的评价方式。

此次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线上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次巨大变革,它将检阅慕课与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与真正价值,线上教学还处在现在进行时,要想做出更加客观的判断,尚待时日[13]。我们诊断学学教学团队开展的上述教学活动是全体教师努力的结果,在此将取得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给全国同行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诊断学疫情课程
战疫情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