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该如何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2020-11-19肖美娟宝鸡文理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德育学校教师

■肖美娟/宝鸡文理学院

一、前言

我国教育界达成共识,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首次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文件指示。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由此可见,德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无论是作为五育中的主导地位还是学的思想中的首要地位都不容忽视。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两大方法,通过对我国小学德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分析总结出一系列技巧及原则等,进而对小学教师的德育教学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以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的重要性分析

学校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之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现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简要阐述如下:

(一)小学德育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指明灯

儿童阶段是每个人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习能力与模仿能力很强,教师若是能及时对他们的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和良好习惯等能力进行培养,做一个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儿童阶段通过德育教育使良好的道德品质得到内化,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是学生思想建设的根基。

(二)小学德育教育是教师班级管理的催化剂

学生步入校园生活后,基本都是在自己所处的班集体内学习、活动等,班集体的氛围好坏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非常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所以教师的课堂管理相比其他年龄段的学生较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是班级风貌团结、有爱、和谐的,德育是班级管理的基础,教师在管理班集体时若缺少德育的依托,那班级同学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与不愉快,导致班级成员之间难以相处。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良好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小学德育教育是学校课程回归生活的顺风车

德育不同于其它科目的学习,既没有数学的公式套用,也没有语文的诗词背诵,它更加灵活形象化,大都是从生活案例来总结教育或者开放式话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发挥想象,以此让学生建构适合自己的一套道德体系。我们当下的教育要求要回归生活,那回归生活的最好状态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德育教育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才能学习生活和道德。

三、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自国家政策出台后,各级各类学校都积极响应“立德树人”的号召,但效果令人担忧,现将常见问题分析如下:

(一)学校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视不足

虽说我国的素质教育已步入正轨,各学校都在积极响应政策,但很多学校依旧是一边强调“德育为首”,另一边受“应试教育”和“政绩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对学校、教师、包括学生的考核评定都是以成绩的主要标准,这种评价机制促使学校教师家长对分数极其重视,忽略了德育教育,这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衍生出很多的问题,例如某校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创国家卫生城市”的号召,组织学生开展了“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聚集数百名学生参与,场面宏伟,声势浩大。但活动过后,教学楼、卫生间还是能随处可见垃圾,这种流于形式的德育教育是否值得反思?

(二)教师德育教学方式生硬

由于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不足,所以导致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都不足。具体表现在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时往往以简单地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该理论的实践意义,导致学生很难充分理解德育内容。例如某教师在讲授勤俭节约的内容时,告诉学生不要浪费饭菜,节约用电等条条框框,最终发现效果并不乐观,学生还是依然存在铺张浪费的行为。那要是教师若是创新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会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三)德育教育缺少合力

德育教育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协作。然而目前我国学校、家庭与社会均存在德育意识淡薄、德育方法偏差和德育合作滞后的问题,导致了不容乐观的德育效果。例如教师在学校教学生应该怎么做,可是回到家后父母又有不同的观点,对孩子指手画脚,最终导致孩子迷茫,这对德育教育工作百害无一利,所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完成。

四、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针对以上提出的常见问题,结合目前实际学校教学工作,现将个人对于该问题的解决策略阐述如下:

(一)学校要注重内部德育素养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学校要想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新时代人才,前提是要做到“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加强内部建设。

一方面,学校管理层完善德育监督与评价机制,具体可以成立专门的德育小组,聘请行业专家或有经验人员领导主持工作,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编制相应的实施步骤、奖惩机制等,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安排教师进行德育教学学习、定期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对教师进行培训,也需要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修改,如加入德育教学工作分,以此来激励教师更有效的完成教学工作。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导者,要加强自身的德育素养建设,提高道德水平。只有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工作的实施才能如鱼得水。综上所述,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教师都需要加强自身的素养建设,为德育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小学生的眼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造成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

比如教师与其在学生做课间操期间监督他们还不如和学生一起做。因为要让学生养成习惯自发的比逼迫的见效更快,若教师每天跟在他们后边监督有一天不监督了他们会松懈,可是教师若和他们一起做,在榜样的带领下他们会逐渐养成自觉做操的习惯;又或者班里有同学犯错了,教师要注意批评学生的态度和方法,尽量以理服人。因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难免会犯错,而且自尊心较强,教师的批评方式对德育教育的影响也会很大,教师若采用先表扬鼓励后指出问题的方式,学生才会虚心接受,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教师平常要多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引导,多关心学生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心声,做学生的好朋友,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诸如此类的行为若长期坚持会促使德育教育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

(三)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开展德育教学工作

学习来源于生活,德育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教师的德育教学工作不仅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也要在实践中进行。

例如教师平常在班级内可以多开展与德育相关的活动,可以采用情景教学,利用生活中某一现象,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真实感受,教师一步步引导最终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可以举办辩论赛,如“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自行收集材料,支持自己的论点,这种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教学效果;也可以带学生走出校园,去养老院做小小志愿者,帮助老人洗衣打扫卫生和表演节目等,让他们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关爱老人,这将是孩子最好的德育课堂,他们会产生荣誉感与使命感,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会学会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同时教师也要摆事实,多讲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防微杜渐。总之,通过活动或通俗易懂的语言去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是德育教学最有效的方式。

(四)家庭、学习、社会合力构建德育环境

家庭、学校、社会这三各场所为个人提供了道德学习所需的整合性背景,互相支持,就像凳子的三条腿一样,因此儿童德育教育工作需要这三者相辅相成,步调一致,共同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合作的良好氛围。

为实现这一要求,学校要做到有效的开展德育课程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接受熏陶,教师要定期做好家长会和家访工作,也可以利用QQ、微信群等工具,与家长保持联系,积极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德育体验情况;家长也要积极的转变观念,密切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同时为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多和孩子谈心,把他们当成“小大人”;社会则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德育宣传工作,对于学校周边的环境要加强治理,让学生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五、结语

小学阶段是教育过程的开端,是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一半。”若教师在小学阶段能对小学生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将会对学生的未来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与时俱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潜力股,从赏识与信任开始德育教学,把握好各方面的力量,使德育教学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德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复杂又庞大的工程,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探索,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加班人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德育学校教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最美教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