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方法探究
2020-11-19马梦诗
马梦诗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珀玕乡珀玕小学
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小学数学当中,会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有助于优生带动后进生。在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而教师又不在场时,学生的问题能在互相讨论中得到解决。同时,小组合作中组长会对组员进行科学的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学习到新的知识。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起小组合作兴趣
在小组合作探究时,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不同学生之间的思维相互碰撞,数学思维的创新也是由此产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不同的思路和见解表达出来,与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学到知识,也能拓展思维。组内合作更是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成功的先驱。所以,教师在小组合作的初期可以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题目,借此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小组合作要想把效果发展好,良好的讨论氛围是少不了的,建设小组教学的情境和氛围就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
例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课中,需要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教师可以带教具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观察,每个学生观察到的物体自然是不一样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会认为自己观察到的图形才是标准图形。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学生讨论后会得知角度的原因会改变物体的形状。最后,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得到与同学讨论的机会,实现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二、明确情境教学中的学习目的,促进小组合作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是活泼好动的,新鲜事物可以快速勾起学生的兴趣。情境式教学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极大调动课堂氛围,教师在课程前期可以投放这节课的数学相关知识来实现课程导入,然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这节课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本节课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想法,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中带着兴趣与问题去讨论。自由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把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融入到学生的讨论题目中,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对小组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并向每一个学生介绍小组合作的纪律和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小组的学习意义是大于培养同窗情谊的。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以让组长把每个人的学习任务进行分配,实现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有效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把情境式教学的学习成果最大化。
例如:在进行《克与千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用多媒体展示一克的大米和一千克大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其中差别,沉浸在问题情境里。再布置本节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哪个更重一些?”。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一下日常生活中棉花与铁的重量,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小组中的学生分别探索这两种物品。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堂的后半段将这些问题汇总,为学生集中解决,最终得出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是一样重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课堂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提高,对同学的了解也逐渐增加,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三、师生加强互动,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是小组合作的精髓,同时也不能忘记有教师的积极引导和与学生的互动。因为,只靠学生自己的学习力量是容易走弯路的。合作动机是小组合作学习产生最佳效果的关键,教师在要求学生讨论前,首先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提出的物体,让每一个学生都不要偷懒,为每一位学生都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到达小组讨论的时间后,小组长对每一位成员的想法进行整理,最终整合成为小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小组长要注意求同存异,对每一位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和尊重。对于一些迟迟讨论不出结果的小组或问题,教师可以说一些有层次的点拨,深入浅出为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小组合作更加高效。
例如,在学习《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这一问题时,大多数学生对于这一题型束手无策,导致小组讨论也解决不了这一题目。教师可以点拨学生试试解方程或者列表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或者对于依然解决不了问题的小组,教师可以灵活变动题目中的数字,简化问题难度来把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教导下逐渐解开题目,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根据以上列举可以看出,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让数学的学习更加具有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逐步发现自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促使学生爱上学习数学、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