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在网络思政中的守正与创新

2020-11-19顾行健徐州工程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美育思政价值观

■顾行健/徐州工程学院

一、网络美育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美与丑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对于现实世界的审视感受。美与丑虽然带给人的感受不同,但无论是审美还是审丑其对于人的价值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更好地追求美和创造美。审美可以给人最直接、最纯粹的美的感受,它的内容既可以通过人的感官去亲身体会,也可以通过人的思维进行加工、深化,从而获得耐人寻味的诸如人性美、情感美、精神美等深层次的美的体验。

相较于审美,审丑更偏向于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反映,也更是人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客观来看,丑是一种具有否定意义的评价,但审丑本身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孔乙己》等作品中,通过对于人性极致冷漠的讽刺和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披露,对“丑”的严肃审视,进行自我反思,以唤醒世人重拾追求美的理想,这就蕴含了审丑行为的最初价值,即自我批评和对人性的反思。因此于美育而言,审丑的意义在于对于丑的否定,从而获得比审美更深邃、更富哲思的心理体验。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如短视频等网络新业态的产生,文化传播逐步由单一走向多元,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同样产生了一些诸如新的问题——审丑文化异化。它是指审丑的标准缺失所导致的对于丑现象进行非理性的追捧、跟风、围观,将丑凌驾于美之上,那么审丑最初的价值便会消失。而审丑文化异化所产生的一种社会心态便会消解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个体精神的迷茫和社会审美导向的偏离。而这种现象会深刻影响正处于价值观和审美观形成期的青年人,因此在网络思政中融入具有吸引力和正确导向性的美育内容则成了引导他们形成高尚审美标准和良好审美能力的重要抓手。

二、守正——网络美育秉持正确价值导向的关键点

通过网络思政对学生进行美育是一种隐性教育,属于一种无意识教育,它通过将学生带入某种情境,借助艺术、自然、社会等层面的美的环境,以润物细无声的陶冶方式使他们获得美的体验和思考,进而形成辨别美丑的价值观念。大学生美育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在网络文化出现审丑文化异化现象的当下,美育在网络环境中更应当坚守立德树人、塑造灵魂的教育要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任务,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精髓,守护美育沃土,引领时代进步,进一步推动实现民族复兴。

(一)坚守立德树人、塑造灵魂的教育要求

美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文化教育是一种感性教育,其教育过程不仅给学生的情操以陶冶而获得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对于精神世界的洗涤。因此采取网络思政进行美育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在网络文化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始终秉持塑造高尚灵魂的目的,帮助广大学生培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形成“真善美”的审美标准,以培育知情合一、志趣高远的健全人格。即使在开放包容、鱼龙混杂的网络文化中,我们的美育教育不仅需要坚守政治站位,提高审美高度,更需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世界,以“接地气”的方式震颤心灵,以美的力量塑造灵魂。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美与价值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种文化的现象,其中必然包含着某种价值观念。在网络文化中,为了迎合年轻人“张扬个性,反对权威”的心理需求,一些网络文化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甚至以宣扬粗制滥造、扮丑演奇的方式博取眼球,无意识地传播负面或有害价值观,以达到某种商业效益或者政治目的。美育的核心是育人,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品位和高尚的人生理想,这就需要我们在网络美育中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会大学生正确取舍、甄别网络信息内容,以核心价值观为标准改变依赖浅表图层选择网络信息的思维习惯,强化对于道德观、人生观的深度思考,以促进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态度。

(三)挖掘中国文化精髓

中国文化历经千年,无论是古代文化还是近现代文化都包含着深厚浓郁的社会美德、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在传统美育形式中,中国文化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当美育拓展到网络空间维度,我们更需要尝试将中国文化进行网络化、通俗化解读,充分满足大学生对于网络认知“短频快”的需求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将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精神升华为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正确审美认知。因此,思政工作者们要秉持历史唯物主义认知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充分肯定本民族的文化,以增强学生的国家归属感,让中华文化的美育作用得到进一步延伸。

三、创新——促进网络美育与时俱进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媒体形式的不断涌现,传统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也在不断下降,复杂的网络环境、多样的表现方式正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思政工作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脉络,利用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开展美育教育,不断创新美育方式、美育内容,提升教育水平,增强育人效果。

(一)精准把握大学生思维方式

大学生们每天会从网络上接触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他们往往会根据自身当下情感需求进行选择,而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形式的层出不穷给了大学生更多进行自我表达的渠道,加速了各种圈层文化和亚文化的传播,更加强调个性化需求,因此我们在进行网络美育的时候一定要让内容和形式迎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围绕学生需求的变化进行及时的修订和调整,切忌一味曲高和寡的空谈美学,努力发挥网络的传播力和感染力,让美育入眼、入脑、入心。

(二)深入剖析社会现象所蕴含的美学内容

社会现象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其中暴露出许多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新热点和新问题,同时也或多或少地蕴含着某种价值观念和美学现象,为我们网络美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教育素材。因此,我们可以对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现象加以剖析和重组,对“丑现象”进行批判性审视,对积极的社会现象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深入讨论,打破高校思政课“知识漫灌”和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模式,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方式打破现象的表层传达,可以获得更深入、更积极的思考,让网络美育成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一种有效途径,以达到培养良好品位、树立高尚理想的教育目标。

(三)增强人文主义关怀

在开展网络美育中,我们除了应当重视教育内容本身的甄别、建设、遴选,还应该加强教育过程的人文关怀,时刻创新教学载体,注重情感关照,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产生了一种内在联系,达到以美育人、以美立人、以美润人的目标,形成审美自觉。在网络美育中增强人文主义关怀,不仅表现为对学生情感、价值、审美等心理诉求的满足,更应该发扬互联网海纳百川的特性,鼓励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以尊重、自主或情感等关注,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到网络美育的设计之中,为其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青春活力。

四、网络美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意义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信息来源,但其中不免会出现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消极思想,这些不良内容会将学生引入歧途,网络美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占领舆论阵地,培育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必须在守住正能量传播的基础上努力改革创新网络美育手段,提升自身网络素质,净化网络环境,以富含哲理性和趣味性的网络美育潮流引领学生成长成才,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猜你喜欢

美育思政价值观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价值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