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帮助思路构架实践
2020-11-19陈昊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王 续 陈昊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现阶段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日益多元化,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日益扩大化,这不仅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容易滋生社会动荡因素,更容易让人们错误的认为读书无用论。为此,针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给予必要的指导以及关怀,能够有效实现他们的就业转换,同时也能够充分全面的推动社会经济的长效快速发展。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结合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给予必要的指导以及帮助,更好的提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率。
一、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主要类型
在高校扩招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社会激烈变革的今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范围不断扩大,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日益多元化。为更好的提升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质量,不断优化他们的就业水平,应该充分全面明确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继而给予他们更加精准、更加全面的帮助与指导,更好的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当前,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贫乏型
这类就业困难群体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多来源于贫困家庭中。因家庭经济条件薄弱,家庭经济基础羸弱,无法为他们提供较大的资金支持,使得他们在成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困境以及现实障碍。比如因家境贫寒,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可能无法理清自己的发展目标,甚至可能存在着目标值过高的现实问题,无法正确认知自我,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常常丧失了就业的机会。比如部分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本身凭借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他们用于学习和提升的经济基础是相对薄弱的,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他们的发展。同时,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依赖的资源也是相对贫瘠的,这可能会成为阻碍他们更好的就业择业的重要因素。
(二)身心障碍型
这类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虽然相对不高,但也占着比较高的比重,包括生理缺陷和心里困惑等。前者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以应付生活和学业压力,在就业方面更是面临极大的障碍,包括社会的歧视等。后者往往和其他多种困难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出人际关系障碍和自卑、妒忌、抑郁、焦虑、强迫、偏执等。这不符合社会对大学生“自信自强、团队协作”“综合素质高”的普遍要求。
(三)能力偏失型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社会岗位对于大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日益扩大的今天,单一岗位的竞争压力是非常巨大的。企业本着优中选优的方式来进行择优录取,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能力。若大学生不具备企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以及复合能力,自然难以获得企业的青睐。因此,可以说,大学生能力方面存在的偏失以及不足等,往往成为限制和阻碍他们长效发展的重要绊脚石。除此之外,良好的承压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也是未来社会岗位亟需的优秀品质。但当前部分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就业困难,可能与人际交往能力不强、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偏低等有关。
二、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和帮助思路
在高校大学生成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比例的就业困难群体。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存在,不仅容易造成比较大的社会资源消耗,也容易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为此,为更好的引导高校毕业生顺利的就业择业,应该针对这些类型的就业困难群体,给予精准全面的指导与帮助,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更好的进行就业择业。
(一)充分全面做好职业规划课程建设
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部分高校毕业生存在着比较大的困惑,继而逐步演变为就业困难群体。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能同他们自身相对不足的自我认知以及相对模糊的职业规划等有关系。为此,在实践过程中,为更好的帮助就业困难群体科学顺利的就业,高校应该依托于职业规划课程,全面落实相关的保障措施。一方面,高校应该注重转变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理念。一直以来,高校都将职业规划课程放到大三大四学年,这种课程设置明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大三大四学年的学生专业学习已经逐步成型,同时同社会的接触面也日益扩大,此时才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未免显得有些迟滞。为此,高校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在大一学年,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发展需求等,全面贯穿于大学生学习成长的整个阶段,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正视自己的优劣势,充分全面的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目标,尽早着手,为更好的实现职业目标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成立专门性的职业规划调研室以及研讨室,结合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不同类型,给予不同学生以差异化的帮助和指导,更好的帮助他们择业就业。比如针对资源相对贫瘠的学生,高校职业规划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联系社会资源,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职业信息收集以及筛选的方法,引导他们主动推荐自己,更好更快的实现就业。
(二)做好就业信息的规范以及科学引导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是比较大的,在给予他们帮助与指导的过程中,仅仅依靠高校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实践环节中,应该充分全面的发挥相关部门的引导作用,全面实现就业信息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快速的接受和获取就业信息。不可否认,部分高校学生之所以存在就业困难,同他们的就业信息不通畅是有着直接的关联性的。为此,在实践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全面加大同相关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的沟通与配合,更好的做好就业信息的梳理以及宣传等工作。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构建完善的免费培训机制,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给予他们必要的培训以及引导,更好的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以及就业能力。当然,相关部门还应该探索公益性岗位,不断完善公益性岗位的构建,积极增加就业机会,更好的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三)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主体责任
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帮助,离不开企业的作用。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应该充分全面的履行社会主体责任,应该更好的为广大就业毕业生提供公平公正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衡量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就业素养时,应该始终以公平公正的视角来全面科学的面对所有的求职者。不可否认,现阶段,部分企业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过多以学历来作为门槛,人为的将高校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这显然有失就业公平。为此,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应该构建系统科学的人才招聘机制,始终关注求职者的能力,积极采用结构化面试或者能力测试等方式来加大对求职者的考核以及筛选,继而为企业筛选更加优秀、更加全面的优秀人才。同时,社会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保障求职就业的公平公正性。
三、结语
伴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日益加大以及社会变革的日益激烈,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日益增多。为充分给予他们帮助,引导他们顺利择业就业,应该结合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以及成因等,明确科学的帮助方法以及路径,更好的提升他们的就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