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究

2020-11-19王利华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应用型办学方案

■王利华/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工作后无法适应社会而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可见,高校以往的专门化、精英化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变得越来越紧迫。由此,高校纷纷开始探索转型,旨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强,竞争能力高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高校的转型并不是院校办学类型或学科专业的变动,实质上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上的创新,而人才培养方案正是其实现的途径,由此,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就势在必行。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一)办学定位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规范教学管理、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等的基本依据。以前高校一直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其目标,旨在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但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差,与市场需求脱节,最终因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被淘汰。

(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部分高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其办学定位、办学类型等相背离,存在盲目跟风现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未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单一,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实务操作所占课时比例较低,加上实习实训基地缺乏,学生缺少到企业锻炼的机会,实践能力差。另外,高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未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如:不顾学生的学习功底、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的好坏而盲目地安排教学内容,严重背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进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无法实现。

(三)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且专业调整相对滞后。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普遍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时,必修课占的比重过大,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些选修课,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此外,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

(四)应用型师资队伍数量不足

高校对教师的学历或职称评定要求过高,致使教师一味地追求学术上的深造,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无法在专业操作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由此,学生的技能提升和创新思维训练的效果可想而知。此外,即使部分教师有到企业锻炼的机会,但往往因时间短等各种因素没办法深入企业,无法真正实现技能的提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是无从谈起。

(五)评价体系单一

在以往的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评价唯成绩论,对教师的评价唯学历、职称、论文论,对学校唯就业、行业内论,这些评价体系都过于单一,严重制约了师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所谓“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如何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是高校当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而高校若想转型其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考虑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需考虑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只有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革新教学内容,才能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

(一)转变理念,精准办学定位,设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要紧跟时代,转变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实际,精准办学定位,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要广泛深入地对市场或用人单位需求进行调研,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在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才能使教学过程有序、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评价科学。

(二)完善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安排都是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的,因此,要想实现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课程设置方面,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设置要科学,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要适当。更重要的是,学校要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对课程和课时进行及时调整。如:适当加大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较高的实践课程,课时也可做相应增加,同时可适当删减一些基础课程。此外,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以及评价的整个体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2)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学习中,增强其课堂的参与度。(3)教学内容方面,打破传统的纯理论知识教授,将专业课程模块化,实现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4)考核方面,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笔试考核,而将实践考核纳入到最终的成绩评定中。

(三)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直以来,高校教师多注重学术研究,而缺乏实践经验,其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更是无从谈起。教师好比“车头”,火车要想跑的快,“车头”必须动力十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意义重大。一方面,高校要充分挖掘现有师资队伍的潜能,为教师创造到企业锻炼和深造的机会,帮助其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指导水平,以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指导和教授工作。另一方面,要引进职称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性人才,进一步壮大和夯实师资力量。如邀请企业技术性人才到学校做报告或讲座;聘请企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到学校担任授课教师等。

(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平台建设

除在教学当中增加实践教学外,高校还需多方努力加大实践基地建设。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的学习若得不到应用,那一切都只是空谈。高校要想实现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实践平台建设,但仅靠学校自身是无法实现的,需要进行校企合作,只有依托企业高校才能建出高水平的实验基地,才能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优良的条件。

(五)激发学生能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的培养极其重要。一方面,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始终秉承学生中心的理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和社会实践,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培养大学生抗压受挫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将来就业和创业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六)实现评价体系多元化

以往单一的评价体制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要在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上下功夫。通过引入社会评价机制,让企业及行业精英参与到评价系统中来,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量,逐渐建立完善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评价体系。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应用技术型人才更加受市场的青睐。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率,从而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办学方案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烂脸了急救方案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