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0-11-19陈昊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优化

■屈 金 陈昊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高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社会进步和提升的重要基础与关键所在,为更好的提升社会治理成效,全面优化社会治理成果,应该充分全面发挥高校志愿者的核心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现阶段,高校志愿者的群体数量不断扩大,高校志愿者参与社会的意识也不断增强,这就为他们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但不可否认,现阶段高校青年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深度不够,参与形式主义较为明显等等。为更好的推动和引导高校青年志愿者深入全面的参与社会治理,应该结合存在的问题,积极采用科学的优化对策,更好的提升广大青年的参与积极性。

一、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

社会治理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社会治理的主体也是较为多元的,各级组织以及个人都可以成为社会治理的关键力量。在现阶段,全面拓展和优化社会治理的范畴,不断吸引广大高校青年志愿者深入全面的参与社会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发挥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一方面,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诸多群体中,高校青年志愿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积极性,能够为社会治理工作提供多元化的视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社会治理工作的整体效益,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治理创新。与此同时,对于广大高校学生而言,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其实是他们深入亲密接触社会的过程。在参与实践环节中,能够有效锤炼自己的技能,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有效锻炼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广大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是实现高校教育服务社会的一大出口,是提升和优化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广大高校青年志愿者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路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引导高校青年志愿者深入全面的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切实提升社会治理工作的整体成效,不断优化社会治理工作的整体效益,更好的促进广大高校青年志愿者的成长以及发展。

二、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治理的参与环节中,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群体数量是非常庞大的,专业素养以及工作热忱等都是比较高的,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能够为社会治理注入新鲜的血液,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第一,没有深刻认知志愿服务的精神,在服务中功利性较强。在大学生成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依托于科学的志愿服务,能够引导大学生深入参与社会服务,提前接触社会,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好的优化自身的专业素养,早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但不少青年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他们对于服务精神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同时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容易滋生功利主义。甚至在部分青年志愿者看来,志愿服务是为了自己镀金的活动,能够便利于自己的入党、考研、就业等。第二,青年志愿者服务管理的机制有待完善,管理形式化问题较大。高校青年志愿者团队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每个学校的志愿者基数也是比较大的。一般而言,学校志愿者往往归校团委来进行集中管理。但在管理实践中,学校团委的管理方式相对比较松散,管理机制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陷,管理形式化问题也较为显现。很多高校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服务制度,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激励等存在很多问题,导致高校青年志愿者不能够长期坚持志愿服务活动。第三,高校青年志愿者的服务范围相对比较小,服务缺乏创新。在高校青年志愿者的服务过程中,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等,青年志愿者的服务范围是相对比较狭隘的,同时在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他们的专业素养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服务内容更多停留在表象层面,难以真正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以及服务成效。

三、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问题的对策

在社会治理的环节中,高校青年志愿者是非常重要的参与主体,是非常重要的参与力量。为更好的激发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治理参与意识,为更好的提升高校青年志愿者社会治理的参与成效,应该充分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用科学的优化对策,更好的提升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整体成效。

(一)积极转变青年志愿者的服务理念

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高校青年志愿者是非常重要的参与主体,应该充分全面的突出他们的主体意识,不断激发和培育他们的主体责任感,更好的优化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为此,高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服务理念,要全面学习以及精准把握志愿服务的精神,以科学的导向来充分做好志愿服务。针对部分青年志愿者功利化的倾向,高校教师以及志愿者管理组织者,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志愿者培训工作、志愿者教育宣誓等工作,积极转变高校青年者的服务认知,促使他们更好的投身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同时,高校在青年志愿者的考核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切忌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将志愿服务与评奖评优等相互关联,而应该充分全面的关注高校青年志愿者的服务内容以及志愿服务的社会效果,依托于多元化的社会评价体系,更加精准全面的予以评价,以便从思想层面转变青年志愿者可能存在的功利化思想。

(二)全面创新和完善志愿者的管理机制

在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校团委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要管理组织,应该全面创新和完善志愿者的管理机制,依托于科学多元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体系,更好的提升管理成效,全面优化管理质量。同时,校团委要不断优化青年志愿者的筛选以及考核标准,以标准清晰的流程来筛选优质的青年志愿者。在管理过程中,还应该从准入、退出、考核等多个方面来予以强化管理,确保青年志愿者队伍始终保持稳定。此外,面对高校青年者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学校团委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以不同的志愿服务团队来作为管理构架,鼓励和引导各个团队管理者充分全面做好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职能。

(三)科学拓展志愿者的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方式

地方相关部门要转变治理理念,将一部分社会治理权力分配由社会自主管理,相关部门设立专门机构与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协调和联络,始终保持长效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为高校青年志愿者提供表现以及展现的平台,积极为高校青年志愿者提供科学的指导以及具体的帮助。特别是要在资金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的注入。与此同时,做好参与社会治理的服务主体,高校青年志愿者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服务能力,要始终将志愿服务工作同专业素养结合起来,以此来为社会治理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四、结语

高校青年志愿者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只有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充分全面的参与社会治理,才能够科学优化高校教育的质量,也才能够不断提升高校青年志愿者的整体素养。为此,结合他们参与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优化对策。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优化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我是兽医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被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