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19云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符号汉语传统

■邹 雪/云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

语言是人类文明走向进步的工具,不管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还是文化的传承发展都离不开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政治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家与民族之间的沟通往来逐步密切,现如今掌握外语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已然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受关注度日益提高,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要求也逐步提升。考虑到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要增进学生对汉语语言的了解,就需要让他们接触并深刻品味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文化熏陶,增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育出更多与国际社会需求相符,对中国有充分了解的复合型汉语人才。这样的人才培育目标决定了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不能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渗透。第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汉语语言非常独特,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这让很多外国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假如方法应用不当的话,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热情,降低教学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可以显著丰富学生对汉语文化知识和背景的了解,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他们在文化信息的支持之下,增进对汉语言的了解,夯实学习基础,建立学习信心。第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有利于消除文化间的隔阂与矛盾冲突。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哪怕是同样的国家当中,不同地域的文化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补充必要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让学生对中国的文明礼仪、风俗习惯、审美个性等有深刻的认识,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和冲突,破除文化隔阂,保证汉语言教学有效性。第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能够大幅度增强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民族语言形成和民族文化利益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承载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假如在语言学习当中并不能够把握语言形成背景的话,会给实际的语言学习和应用带来很大的困难。对此,加强文化渗透,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辅助对外汉语语言的学习,能够让广大学生有效把握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提高汉语言学习的适应能力。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抓住课堂教学时机,随机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随机教育是计划外安排的,抓住教育教学当中的有利时机,临时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随机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抓住教学当中的生成资源,促进多样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的应用,促进语言和文化教学的密切联系,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动态进行关注和把握,捕捉其中隐含的教育资源以及教育时机,在此基础之上,运用随机渗透方法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让学生对汉语语言的认识更加的深刻,提升学生的文化灵敏度。例如,在教学“你好”这一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常用语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相互练习,用这个常用语互相表达问候。不少学生会在和同学交流相处的过程中用你好表达问候,还有的会在和长辈、教师等交流时用你好这样的表达方式。此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导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让他们认识到长幼尊卑和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向年老位尊者问候时应该说您好。这样的随机渗透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会因为文化学习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语言的灵活应用能力。

(二)注重诗歌文化教学,引领品位文化魅力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所以对学生进行诗歌文化教学,能够增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为学生补充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古代诗歌本身就是先贤哲人抒发生活感悟以及自身情感的途径,当然在创作过程中还融入了美好愿景,加入了诸多文化要素,虽然文字简短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于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教师要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创新教学指导方法,让学生尽情品味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解释诗词的大致含义以及描绘的意境,接下来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自主分析,认真琢磨,把握文化内涵以及情感要素,最后安排学生分组编排演绎,让原本抽象的古诗词文化更加的生动直观。如果学生的汉语语言学习能力较强,且具备一定的基础,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我国的古诗词文化进行深层次研究,利用专门研究的方式让学生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

(三)重视实践活动开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应用

在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教师通常会将课堂作为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增进文化了解的主渠道,但是因为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教学质量无法获得保障。针对这一情况,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在用好课堂教学有限时间,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利用好课外时间,为学生创造语言沟通交际的机会,让他们在跨文化语言实践当中促进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起到拓展教学课堂以及促进语言交际应用的作用。比方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交中国朋友,深层次走入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在和他们的沟通和相处当中,增强跨文化认识,消除跨文化交际当中的阻碍与隔阂。在教学实践当中,可以由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结成对子开展互助学习,让他们的跨文化语言实践更加的丰富多彩。另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本地的展览馆、博物馆等地进行参观游览,并在这一过程当中补充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确保课堂和课下教学的联系与延伸,保证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

(四)关注中国符号教学,丰富文化教育资源

中国符号所记录的是从古代到现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也记录了要向后人传达的精神以及思想。不同类别的文字、遗址、图像等符号逐步构成了如今庞大复杂而又带有深刻内涵的符号系统。中国符号所承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深厚,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文化资源,满足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了解的需求。于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抓好符号教学机会,引领学生对符号承载的精神进行分析,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策略,把原本抽象复杂的中国文化符号用多媒体课件、直观视频等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因为要真正学好汉语,就一定要掌握相应的文化背景把握好文化和汉语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中华民族的整个发展历程当中,汉语受优秀传统文化影响非常深刻,也因此带有了鲜明的人文因素。为了确保对外汉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必须把教学和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保证学习效率,凸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当中的独特优势。

猜你喜欢

符号汉语传统
学汉语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