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夏秋

2020-11-19

西江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寻芳敦煌安静

蒙 华

春光寻芳

有一种寒叫春寒料峭,我理解这时的寒已趔趔趄趄,走不远了。二月春早,风裁柳叶。初春三月,江南草长。反正不会再睡懒觉了,身体内外都在萌动。正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样的季节,适宜推窗远观,适宜野外寻芳。花是春的衣裳,更是春的魂,最令人遐想。家乡的李花应该开了,郊外的菜花黄透了吧!那年进藏时司机师傅说过的波密桃花盛放了吗?

去看什么花呢?重要,也不重要。小时候,见到最多的是山岗上雪白的李花,村边洞口含笑的桃花,还有田野上大片大片朴素的油菜花。还有很多花,后来才遇到或知道。但生命里仿佛从没缺席这些美丽美好。因为美的花早出现在诗词里、书本中。梅花典雅,木棉似火,杜鹃灿烂,樱花惊艳……这些春的宠儿千娇百媚,从不陌生,仿佛与她们曾相约相会或邂逅偶遇。每每遇见,仿若知己,相怜相惜。

春光莫负,去哪寻芳为好?重要,也不重要。

寻芳其实最好是跟着前人走,跟着诗人逛,因为他们走过的地方多是美轮美奂而又令人神往的。去柳色新的陌头、花满蹊的黄四娘家?还是万紫千红的泗水滨、野草野花盛开的朱雀桥?抑或去桃花潭、杨柳岸、杏花村、古道边?都不重要,此情此景,自己言不由衷,即兴难抒,正好已有诗人恰如其分的描绘,应和着自己的万千思绪,把自己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何乐而不为?

跟谁去?重要,也不重要。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与一群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在曲水流觞中信手拈来,一个普通山坳,一样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美不可言。《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独处时写出来的吧?把春天写得如此“云破月来花弄影”,叫人拍案叫绝。呼朋引伴,还是孑身独行,又有何相关呢?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一颗欢喜的心,与谁都欢喜,在哪都喜欢,何况是在春风沉醉的日子。

有时在想,古时的这些诗人骚客,怎么会这么有闲情逸致,怎么会活得这般千香百色。时下多少人被生计压得成了机器人,没有了情和乐趣。

春天刚来,好好善待。花开有时,莫负春光。哪天遇上春和景明,风和日丽,我们就出发吧!用一颗欢喜的心,撷取一串馨香的鲜花,做成枕头,夜夜伴眠,日子再苦再累,梦里都是芬芳和温馨。

有一种宁静,叫盛夏晨雨

夜里凉风相随,一夜无梦。大清早闻雨声而醒,应雨声而起,欣然愉悦。细雨挂窗,清风徐来,安静宜人。这是个久违的周末带雨的清晨。

立秋虽过,南方还仍是暑天,酷热难耐。好在有台风从小城边沿飘过,清凉了许多,或许还能绵延几天。这是台风带给小城的好,也是小城人的福分。

阳台上,看雨看树看客舍清清,眼神单纯,思绪简朴。舒活几下筋骨,精神就抖擞了,也不必去跑步什么的。当然,即便是不下雨,我也没有早上跑步的习惯。身体尚是惺忪混沌,跑去剧烈折腾,总觉得不是一件自然的事。

那就读读书报。正好一大叠报纸,没来得看。副刊尤适宜,美文应心和景,正好开启慢时光模式。

一篇时令应景散文《小雨轻风落楝花》吸引了我。芭蕉惹骤雨,楝花喜细雨。作者从夏日一场雨写楝花,细腻,温婉,情深,由景触情,由花及人,娓娓道来。文中说,仲夏时节,在成都一个诗人开的酒吧前,灯火栅栏,楝花里,有一位穿风衣的女子,一头秀发,任由花瓣落头,夏风吹过,始觉一种遗世独立之美!

楝花开罢,花事已了。楝花,这二十四番花信风压轴之作,在作者眼里,自然是怜爱有加。惹得我读读文章,又看看雨景,别有一番情趣。

我是个花盲,叫不出几种花名。楝花,至今我不确定是不是小时候村里常见的苦楝树的花,甚至“楝”字的粤语怎么读,我还拿不准。但在夏日的这个早晨,她向我款款走来,我始知她的好,始知她的美。

读着读着,便发现少了什么。我从阳台的沙发上起来,走到茶几前,正儿八经泡起茶来,这是一饼已出厂10年的六堡镇上老茶厂的陈茶。前几天从一间转让的茶店里淘来的。当晚一泡,轻发酵的农家老茶味便攫住了我。几杯热茶下肚,顿有通透灌顶之感。想起那句“青春作伴好还乡”,我这是:老茶作伴好读书。

把一叠报纸读薄,太阳还没出来。时间真经用。怪不得,小时候的鲁迅这么用力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晨与雨,夏与花,散文与远方,好像将中年的肥腻混浊不经意间挤掉不少呢。

古代文人也多会读书消夏。书曰:夏不谒客,亦无客至。寸丝不挂,高读不辍。想到此,不禁哑然失笑。古人夏读果然雅俗不拘,不同凡响。

其实,时间还早,是可以到室外走走的。比如,骑一辆共享单车,漫无目的在小街小巷里兜圈。这是小城里树木最茂盛的季节,到处绿树成荫。走走停停,带眼不带脑,斜风细雨不需归,哼几句经典粤语歌曲,该写意写意,该得意得意!

人安静的时候,欲望就少,包括食欲。小半天过去,肚子不觉饿。当然,饿了,我煮粥去。我喜欢吃粥,儿时的习惯,几十年不变。一碗顶半天,一粥已半生!

想起前些天那个“晚上不干活,吃不吃饭都可以”的网红打工大哥,敬佩之间又添了几许感喟。人生不易,艰难自知!

所以,不是说想安静就安静的。当自己想安静的时候,能平静如初,也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我把客厅与阳台间的玻璃门打开,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更是一片清爽通透。

感谢生命里有这么一个清晨,让我与自己充分的对视对话,让自己这般充实与安静。

也许,午后,还可以看一场中超足球直播。晚上,也可以看看《朗读者》。

反正,先呆着,任时间慢慢地自然地流淌。让心里积淀的浮躁随夏日的雨水悄然流走。让日子更自然些,让自己更安静些!

在秋意里徜徉

我相信自己对季节的直觉。比如,我认定秋季是11月末的这个傍晚从阳台远去的。我看见它走的背影,甚至感觉到它的眷恋不舍。

记起秋来的那天,应是白露又恰是周末。早起远眺,下着雨,薄雾似纱,有风袭来,顿感一身凉意,仿佛是秋跟我打了个照面:嗨,你好!

南方的秋季很长,尤令我喜爱。秋到的那天,我就有个计划,一定好好去欣赏秋,善待秋,把秋过得有滋有味。

如果春天是跟小伙伴同游踏青,夏天跟家人远涉消暑,冬天跟知己围炉夜话,那秋天应是留给自己的。找一个地方,有秋意有秋境有故事,好好让自己跟自己说说话聊聊天,慰藉心神,升腾坚强。

那就重回故乡吧!张开双臂,恣意如张明敏的《垄上行》:“我从垄上走过,垄上一片秋色……田里稻穗飘香,农夫忙收割……”故乡的秋天是最美的,春华秋实,金黄的稻田仿佛是乡亲们幸福的海洋。乡亲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也跟着大人不知疲倦地忙着收割。小时候,我有点怕大人,因为他们被生活压得不苟言笑。但秋天不一样,收获让他们有了发自心底的笑容,人与人突然就拉近了距离,有了难得的亲和。这让孩童时的我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劳作之苦,换来丰收之乐,换来人间之美。走过故乡的秋季,才会懂得金黄之意味,生命才开始有了亮色。那时的秋天,是对美好企盼和对未来憧憬的秋天。

或者是再回中师校园吧!教室旁那几棵高大的银杏树还在吗?秋天,坐教室里,看黄黄的叶子悠悠飘下,寂静无声,美得像幅画。十八岁那年的秋季,快毕业了,就要做一名人民教师了,憧憬着,欣喜着。傍晚,从树下走过,垫着黄叶坐着呆着。很想有一把吉他,像成方圆那样弹唱那首《秋蝉》:“听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绿叶催黄,谁道秋下一心愁,烟波林野意幽幽……”如果旁边再坐着一个美好而专注的女同学,那多好啊!那时候,还没恋爱,想象着爱情,想象着未来,欢喜中又总有些莫名的忧郁。每唱到“我这薄衣过得残冬”,总会不自觉重复几遍。想起那时留着齐肩长发,清纯简单又上进的样子,心里满是怜爱。那时的秋天,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秋天,是青春长成的秋天。

如果可以,我会亳不犹豫地选择重游一次敦煌。重新回味月牙泉鸣沙山,以及那千年传奇的莫高窟。30岁出头的那几年,转行秘书工作,没日没夜,高强度之下,失眠难耐,再加上心态没调整过来,健康状况十分糟糕,处于抑郁边缘。一天,分管办公室的领导对我说:“有几期办公室业务培训班,你选一期去吧!”我便挑了一期可以考察敦煌的班。于是,在那年的秋天,我无意中远涉西行见了敦煌。十多年过去,我还记得,黄净而玲珑优美的沙丘,迷一般的月牙泉。而这些奇迹都是为了衬托敦煌,为敦煌而生。那时候,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基本上都开放,我一个一个看,专心致志听讲解,既叹为观止,又感到不可思议,高深莫测。无论是反弹琵琶之美,飞天神像之韵,巨型睡佛之庄,还是壁画石雕背后的久远故事,除了给我震撼,还是震撼。站在敦煌标志的九层楼下,夹带着沙尘的秋风扑面而来。刹那间,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仿佛瞬间从王国维所言的人生三重境界中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升华至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仰望这些千年文化丰碑,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回来之后,工作强度依旧,但工作主动性专注度明显迥异,心态心情自然转好,身体也在恢复中。这次敦煌之行,我觉得是灵魂之行。对自己秋之选择感到庆幸。

金风玉露,天高云淡,秋天更是远足游历的好时候。那就走进马致远的《秋思》吧!先去小桥流水人家,再牵一匹瘦马去夕阳下西风凋零的古道,做一个餐风露宿的断肠人。枯藤老树昏鸦,大漠落日孤烟。男人要颠沛劳顿,穷山尽水,浪迹天涯,沧桑自我,或许才更坚韧坚定坚守。当然,走在寂寥萧索的古道,你还可以模仿周杰伦眯着小眼睛,动情地弹唱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也很沉默……”让你的孤行苦旅平添几分似水柔情。这样的秋天,是让男人增加厚度和成色的秋天!

营营役役,流年似水。今年最后一场秋,我终擦肩而过。目送秋之远去,虽有恋恋不舍,但心已坦然。光阴流成河,人生匆匆过,往事不言愁,余生不悲秋。人在中年,历冬经春,沧海巫云,又何必秋来秋去!

猜你喜欢

寻芳敦煌安静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听,安静会说话
汪品三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郑尚志
《草木花实敷——明代植物图像寻芳》
楼上请安静
楼上请安静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