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价值选择及未来路径研究
2020-11-19西北政法大学
■李 琳/西北政法大学
一、前言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随着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其功能不断地进行完善变革。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增大,专业设置的逐渐增加,师生阅读习惯的变化,大学图书馆的功能不再受到限制,除了储存、浏览等基本功能之外,图书馆还可以为师生提供放松、交流和思考的场所。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大部分大学图书馆已经建设了很长一段时间,原始的空间设计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图书馆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价值。因此,如何在现有图书馆的基础上合理地改变可用空间,最大发挥其价值功能,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未来发展研究路径。
二、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涵义及正当性证成
(一)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涵义
空间再造的涵义来自建筑学,这意味着重建旧建筑的内部空间并使原始建筑具有另一种功能。图书馆空间重构是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从图书馆实体空间(相对于虚拟空间)的角度,对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形状,布局和功能进行评估和设计、改造,进一步体现了图书馆作为空间价值的场所,主要为实现以下目标:融合图书馆空间,技术,服务,馆藏和人员技能,促进师生学习;设计智能空间以提高学习效率;融汇人与空间,发展学习社区,致力于协作学习与教学。[1]
(二)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正当性证成
1、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优化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空间重建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围绕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信息服务的应用领域,优化信息服务的方向,一直是高校图书馆各种主题空间重构的主要旋律。空间再造对于高校图书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积极改变服务理念,通过再造图书馆空间资源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促进新的服务模式的出现都有促进作用,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同时,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改造,也可以有效地实现高校图书馆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基本服务理念。[2]高校图书馆在实施空间建设时,可以将服务对象从传统的被动服务形式逐步地升级为知识创造者的新形式,从而使服务对象深刻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2、使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影响力提升
从本质上讲,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是为了实现大众创业和创新教育,这是深化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的行为,促进大学图书馆和部门之间的合作负责教学,通过合作过程的逐步发展,将有利于加深大学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图书馆与系,大学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整合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示,完善大学的教学部门影响。[3]
三、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价值选择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知识的殿堂,不仅是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还是继承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载体。不同的空间设计价值将产生不同的服务效果。
(一)人本主义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是重视人类文化的,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空间再造应充分考虑用户的心理因素,并将环保、舒适、美观等要素融入设计中。注意不同空间的色彩搭配,文化装饰,家具风格和标牌设计,以改善图书馆的文化内涵,帮助丰富的藏书资源,共同为读者创造一个温馨的阅读,交流,思考,学习的空间,让各地的用户都能感受到人文关怀,使图书馆真正考虑其人本主义。
(二)实用主义
过去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主要是资源和服务。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人力和财力得到了加强与重视。空间的重建工作正在进行中,成为图书馆用户期望空间和新服务的新载体,在追求空间多样性的同时,更加关注智能空间,起点是积极的,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不符合自己工作原理的并且盲目跟进“现象”。用户选择图书馆空间是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对现有空间的研究和评估,针对空间重组计划,并随着环境和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空间,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将向用户认可的最理想状态发展,从而真正做到“一切基于用户”。
(三)环保主义
如今环境保护已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2010年中国图书馆协会发布了“珍惜环境和资源,建设节约型图书馆”的提案,这是中国图书馆界对社会低碳服务的庄严承诺。湖北省图书馆的新大楼已成为图书馆低碳建设的典范。尽管图书馆空间的改造工程不能与新建图书馆的规模相提并论,而且改造的空间和范围也很有限,但其基本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建设一个能耗低,和谐的绿色图书馆。与自然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设计改造方案时还应遵循节约能源,包括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和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使用,还涉及水资源的节约,涉及可降解材料的使用和回收。其次,坚守环境保护底线,使用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减少废物污染,要不断追求和谐统一,即追求建筑物本身,自然与人之间和谐统一的完美状态。[4]
四、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未来路径研究
(一)加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法律保障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是指导高校图书馆有序合理地进行实体空间重建的前提和基础。从立法的角度出发,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阐明高校图书馆实物空间建设的合法性,以便法律支持实物空间的建设和实施。从政策指导的角度出发,各级地方应当从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实施系统的大学图书馆物质空间建设政策指导文件,并在资金投入方面提供重点支持。保证,标准计划和合作开发。
(二)对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进行全程调查与评估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必须经过初步的调查研究,然后才能进行后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调查的重点在于如何系统、全面和科学地分析用户的实际需求。对用户的研究从主观的角度观察师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分析用户的需求;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问卷和访谈被用来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大学图书馆也应重视如何评价空间再造的全过程。高校图书馆空间的重建需要分阶段进行。只有在建设过程中,才能实现“评估—转型—评估—转型”的循环评估互动方式,使再生空间充分满足社会发展趋势和用户的实际需求。评估必须在科学的指导框架下进行,评估的价值只有通过合理设置评价指标,改进评估过程和方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三)注重图书馆馆员业务素质提升
高校图书馆空间的根本目的是挖掘空间的位置和服务价值,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作为“静态”资源,空间几乎无法满足用户的“动态”需求。换句话说,没有图书馆员服务内涵的空间只是一个空壳。[5]为了充分发挥空间的价值,图书馆员及其服务不仅应将服务概念整合到空间设计中,而且还应将空间的使用嵌入服务过程中。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把馆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仅要重视在职馆员的专业能力,还要与时俱进引进相关的创新技术人才,通过图书馆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水平。
无论如何重建图书馆空间,高校图书馆都从传统馆藏向以人为本的借书方式转变。转换的目的不再是盲目扩展收藏,而是利用有限的空间为读者创造更舒适的阅读体验。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空间强调实践中的灵活性,它不仅满足当前图书馆职能的需求,而且考虑了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需求。由于学习空间的占地面积无法暂时扩展,因此设计应考虑在不更改建筑物结构的情况下最大化灵活的调度。学习空间转换的理想状态是要求对空间设备,空气,光线,声音,温度,湿度等进行转换,以使读者感到优雅,安静,舒适和愉悦。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