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苏格拉底启发教学比较研究
2020-11-19黑龙江大学
■张 依/黑龙江大学
一、孔子与苏格拉底启发教学的历史背景
(一)孔子启发教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孔子提出过关于启发式教学的一系列思想。当时的社会各诸侯急于网罗人才,称霸天下,士阶层迅速崛起;教育处于官学衰退的情况之中,私学不断兴起。文化上,孔子之前中国已经积累了相对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文化对于当时孔子的教育活动、教学思想提供了依据,使学生求学过程中能够有书可读,有典可依,有史可考,更为学子们进行自学,独立思考奠定了基础。从孔子自身所主张的观点来看,他的“学无常师”,“不耻下问”的思想在教育过程中成为充分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苏格拉底启发教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苏格拉底生活在古希腊,他所处正是希腊民主政治最巅峰的时期,伯里克利时代。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经济还是民主政治或是思想文化都处于雅典历史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公民的参政范围扩大,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等政治机构的设立,促进公民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也激发公民更积极主动的参与政治生活,而苏格拉底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好地发展了启发式教学法。
二、孔子与苏格拉底启发教学的异同
(一)不同之处
1、学生的主体地位
孔子的启发教学思想主张认为学生是主体地位,老师则占据主导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面对教学问题一方面老师要孜孜不倦、耐心的、从浅到深的一点点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自主的、主动地、积极地思考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孜孜不倦的解决问题,学会举一反三,最终获得知识。而苏格拉底认为在启发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则是老师。产婆术一共由三阶段组成:讥讽,下定义,助产(归纳和总结)。苏格拉底认为,老师应着力于了解学生关于问题真正的想法,再通过讥讽不断向学生提问题使学生最终无法回答而了解到自身的不足,然后老师再帮助学生去认识问题、解答问题,形成定义进行归纳总结。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要紧跟老师的思想。
2、民主的师生关系的看法
无论是孔子还是苏格拉底在教育中与学生都可以保持一个融洽的关系,但在民主平等的程度上存在差异。苏格拉底给学生上课地点是不固定的,有时会在校园中边走边教授,有时会在学校广场内席地而坐围成圈进行讲授。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大家争先恐后进行讨论,没有规律性的,按顺序的,死板的礼节去约束,因此师生关系会更加的融洽、更平等。老师面对学生的指导也不是居高临下的、自视甚高的,也向学生一样参与到讨论中去。所以才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而从孔子来说,虽然他与学生之间也有很深的感情,但是自由这种关系比起苏格拉底来说要稍微少一点。孔子认为师生之间是有尊有卑的。对待老师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尊卑有序,以礼相待,强调教师的尊严。
3、启发教学方法不同
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产婆术”,产婆术中重要的的环节有下定义、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的方向居多,而且在产婆术的适用范围中更适用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学生并且知识应在学生的知识范围内,因此面对新鲜知识学习的学生并不十分适用。而孔子的教学,受学生脑中已有知识的限制较少。
在启发教学中,二人都会进行提问。苏格拉底的不竭提问,学生更多以“是”“不是”作答,没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时间过短也会使他混淆他对原来问题以及老师在提问中给他所设陷阱的方向。孔子更倾向于学生有问题向老师提问,老师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为他解答、给他关于问题的线索和更多的方向,整个学习氛围较为松快。
(二)相同之处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生的独立思维
孔子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去解决问题并且通过不同的问答形式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对经验的积累,以便以后解决问题时学生能够从更全面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苏格拉底在教学过程中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主,引起学生对问题本身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而在问题解决时他会引导学生去向真正的答案靠近不断诱导直至得到正确答案使学生感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提升自我,最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二人在促进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学习上也都是十分重视。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孔子,在促进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提出疑惑、解答问题的学习过程中,都希望学生自己能够认识到存在的不足,面对不足主动去寻求解决方法,从而不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方法:问答法
上文中写到过孔子与苏格拉底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在教学方法都主要采用问答法的前提下。通过问答法,学生们可以增加与老师的互动,减少师生间的距离感,一问一答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精神处于高度紧张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发展。问答式的教学法也避免了填鸭式教学,避免古板、生硬的学习方式,减少将学生培养成死读书,读死书的知识分子。
三、孔子与苏格拉底启发教学的现代意义
(一)激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1、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孔子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面对知识的疑惑,提出自己在问题解答过程中困惑,面对这些问题师生双方共同去探索。提问体现了学生面对一个问题不断思考,不断斟酌,不断考量的精神。不断提出问题并且不断解答问题,是一个问题更加精进,更加准确的体现,也是体现学生不断动脑、不断培养独立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想象力的表现。
2、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身的观点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为学生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去提出疑惑,敢于发言的自由、开放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主动、自发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敢于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解放学生的头脑促使他们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怀着疑问走入课堂能有更集中的注意力,更专注地思考问题。面对学生表达出的见解老师注意给予的适当评价,切忌打消学生自信心及求知欲。
(二)分析学生,启发学生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导和启发为主,问题的主要发现应以学生自身的思考为主,学生提出困惑,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面对问题进行探索,谈论,启发学生自己感悟,并最终寻找到解答的方案。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感悟,更能增强自身的成就感,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又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客观因素,也要考虑学生感受等主观因素
想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能力、生活背景、学习态度等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此外,学生的心里状况、心理感受、心理素质等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注重传道。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从侧面观察、正面交流、与相关人员的交流中了解等多种渠道,只有全面的多方位的了解学生,才能在教学中施以正确的引导。面对学生的提问,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才能多元化的给出评价。
只有我们真正了解启发式教学法才能更好的给予学生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四、结语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启发教学是整个教育史上启发教学方面最早的倡导者,二人在启发教学中提出了卓越的主张,为启发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之后运用启发教学时,吸取二人的精华部分并结合现代教学特点,制定更合适的启发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