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思考

2020-11-19湖南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学术

■胡 蓉/湖南师范大学

近年以来,随着高学历教育普及进程的加快,国家在逐步扩展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它把基础教育作为基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教学与研究均衡发展的优秀教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脱节问题尤为突出。

一、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一)学生对自身专业定位不够清晰,研究意识缺乏

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随着不断地发展,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也在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门类较为齐全、有质量保证的研究生培养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力的教学科研人才。[1]对于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言,其使命就是学术研究。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出身多样,学生的考研动机呈多元化分布。有关数据表明,报考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本科专业覆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12个学科方向,[2]而本科是教育学本专业的学生占极少数。从他们的报考动机来看,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倾向于获得硕士学历及教育学专业比较好考这两个方面。还有一些学生想要逃离自己不喜欢的本科专业,因此不得已转变方向,而比较容易的教育学专业成为了首要选择。因此,从以上现象可以知道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意识还比较匮乏,他们对自身所学的专业定位还不够清晰。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教育实践课程

虽然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学术研究型人才,但是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去向更多地从科研岗位转向教学岗位和实际工作部门。从目前的研究生发展状况来看,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基本是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教学科研人才更多是来源于博士研究生。因此,大部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是到中小学成为一线教师。但是从实际的培养情况来看,学校对于学术型教育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仍然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教育实践课程,这对于学生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脱离了实际情况,没有把自己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去检测,等未来真正到了教育实践中的时候,更不知道如何把自己之前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正如杨兆山先生所说:“理论不为实践服务,或不能解决教育实际中的问题,理论研究的价值就很值得怀疑。教育研究脱离实际,理论就会在教育实际面前丧失自己的‘话语’,没有发言权。”[3]这种不经实践或不从实践中得来而依靠坐在书斋里靠空想和抽象出来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三)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法不到位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运用实际的教学案例,而是以纯粹的理论知识为主,没有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更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教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虽然知晓了一些理论方面的原理,但却不知道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和实践,更谈不上去指导实践。学生在论文写作中也常常以理论探究为主,无法与实际的教育问题紧密联系,或是缺乏对实际教学问题的思考,调查与研究不够深刻。因此,关键问题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脱节即分离,不贯通,知识教学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之间失去去了连贯性、一致性,无法连接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求恰当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切入点,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改善问题的一些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一)重新定位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性质

教育学这门学科与师范教育的兴起密切相关,其最初的定位是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培训的一门学科。但从我国现下实际的状况来看,大多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主要是在中小学任教师,属于实践型人才。因此,中国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定位上存在漏洞。从理论上来说,培养具有理论素养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并无问题,但从实际来看,大部分教育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都没有从事学术工作,因为现有的高校教师招聘要求至少是博士研究生以上,再者不一定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立志于研究学术,所以大部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都去往了基础教育领域工作。我们不能忽视基础教育界现有的实际需求,因此可以考虑转变教育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从理论型向实践型转变,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实践型人才。就教育学学科而言,其硕士阶段主要是培养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实践型人才[4],所以我们可以要求只有博士阶段才能培养学术型人才。同时,为了使教育学这门学科能够继续蓬勃发展,国家需要从顶层制度设计开始,重新去考虑教育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去向问题。

(二)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研究意识

当下,社会高速发展,中小学也在不断地适应社会需要,对学校任课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需要的优秀教师首先要有着较高的学历水平,其次还需要拥有极强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教育研究反思能力等等。这就导致部分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读研的目的只是提高学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他们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并不强,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也不高。从社会实际情况来看,学历固然重要,但仅仅只有一个学历是完全不够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除了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更应该比普通的本科教育学专业学生多一份研究与反思能力,更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的教学状况结合起来,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教学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立足于基础教育的根本,更是作为国家培养出来的高层次人才应该承担的使命。

(三)完善课程设置,增加教育实践机会

我国的教师教育相对偏向理论,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实践方面的要求还不够严格,忽视了教学研究知识在实践方面的应用。[5]所以,研究生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导师、实习指导教师、硕士研究生的监督与管理,同时为硕士研究生提供平台,让他们积极进行一线教学与一线研究,这样,实践教学才能科学、有序、高效地进行。同时,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进行教育实践时务必把握其内涵,可以采用微格教学、观摩教学、教育见习和实习等实践形式。虽然这类实践形式部分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采用过,但是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硕士阶段的指导教师会具有更加深厚的学术水平,因此,他们在指导学生时还需要注重其基本原理和理论的运用,让学生们能够利用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设计、分析教育现状,并解决教育问题。教学需要技能,但教育却需要艺术。因此,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深入思考,不能把教育当作一种纯粹技术性的工作,而是把教育技术与教育艺术结合起来,避免掉入技术理性的漩涡。

总而言之,在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如何提升其培养质量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向前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针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产生的脱节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定位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性质;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思想认识,增强研究意识;从学校出发,完善课程设置,增加教育实践机会。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硕士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统一,提升他们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育学硕士学术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期刊与当代学术研讨会暨《长江学术》发展论坛掠影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寻找教育学的历史逻辑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