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建设引领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研究
2020-11-19向红英
■向红英
/西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
一、前言
党的政治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党的各项建设工作的统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才培养肩负着重要使命。因此,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推动高校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同党中央的党建工作保持高度一致,有益于助力贫困攻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但是目前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无论是在基层人才的比例分配,还是思想觉悟和课程教育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基本需要。与时俱进,全面优化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二、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加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明确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就是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只有将根本建设抓实了,全党才能团结统一,力量坚强;反之,政治建设出现松懈或者偏差,党的建设就可能犯错误甚至是严重错误。对于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同样如此,不明确思想觉悟,端正态度,又怎么能充满活力,保持高校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蓬勃发展呢?俗话说“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话语虽然朴素,但是却反映了深刻的道理。对于一个人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高校就像一个缩小版的国家,在进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论采取什么措施,如何推进执行,都要经常抬头看路,不断校正方向,避免走错路,南辕北辙,避免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二)有利于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党的政治建设重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调奉献,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这些积极正向的思想,高校党组织在进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时,恰当的反映到相关措施之中。一方面,利用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另一方面,高校明确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也为社会输送了优质的人才[1]。
(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政治建设是对思想的建设,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端正了态度,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在开展党务或者学生工作时,产生的积极影响将辐射得更加远。在高校,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发育趋于成熟,缺乏对问题的辨别能力,这个时候师生的积极引导非常关键。这对于高校稳定至关重要,同时对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来说也不容忽视。因此,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以政治建设为引导是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的。
三、当前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占比低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高校作为一个人才的汇集地,党建工作的任务量也是巨大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面对如此庞大的服务人群,显然人员的配比是偏低的。难免会出现身兼数职的情况,这不仅仅徒增了个人的工作压力,而且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甚至导致基层党务工作者对自己职责界限划不清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整个基层党务工作队伍的质量,政策方针的有效上传下达无法得到保证。
(二)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育机制不完善
新形势背景下,党务工作者的“三有”(有年龄,有经验,有资历)选拔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我们开始逐渐培育服务型,知识型,创新型的年轻人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骨干力量[2]。但是在培养模式上,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务能力的培养,都是间断且分散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模块化课程,这就导致基层党务工作者思想觉悟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整体的基层人才素质。
(三)传统的工作方式较为落后
在信息时代的强大背景之下,传统的课堂培训的学习方式,不仅效率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基层党务工作者无法享受到同等的学习机会,收益人群有限,效果不佳。监督机制不完善,无法真实有效的考察他们的学习情况。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助长了偷懒,钻空子的嚣张气焰。因此,与时俱进,创新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势在必行。
四、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扩大基层党务工作者与服务群众的比例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与此同时学生
与教师人数大量增加,但是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数量增长却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远远不能满足现实情况的需要。为避免身兼数职,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混杂的情况,按照院系人数比例,适当增加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数量。建立优秀学生党员干部组成的储备干部团队,协助处理党建工作。推行以上带下的模式,协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积极开展对于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建立“名责、记实、示范、保障”四项机制,基层党建责任制述职评议、双月督查等通报制度机制,并定期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观摩,提高职业技能和思想觉悟。切实增强基层党务工作队伍责任担当,激发更大的活力,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建设起学习表率机关的模范带头形象。只有不断让其接受新的、先进的思想理念,他们才能够更好地依托这些新思想,新精神去增强学习和工作,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意义上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
(三)创造性的将基层党务工作方式与新媒体相结合
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日益发达,利用“互联网+”模式,积极动员基层党务工作者对于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利用网络加强与服务群众的零距离、零时差沟通,时刻接受服务群众的监督,线上线下相结合。重视基层党务工作者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4]。
(四)形成体系化的党课教育模块
专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建设需要标准化课程的指导。标准化课程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理论体系,授课方式等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形成可复制的,适用人群广泛的课程内容,对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体系化的学习教育。二是课程的理论体系。既包括党的理论学习,也包括实践学习,实践活动给党课教育注入历史、时代、学校特色和科技元素,力图增强党课教育的实际效果,提高党课教育的吸引力,达到理论的灵活运用和内化,对于保持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思想纯洁性和进步性十分必要。三是授课方式。明确党课采用的具体课程、采取的具体形式[5],利用网络平台,形成标准化的授课模式,保证课程学习的平等性,线上考核学习情况,并且进行打分,强化学习效果。通过模式化的学习提高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质量。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加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建设,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从人员的配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培训教育再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影响。不断强化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思想素质,激发其再学习的能力,让基层队伍成为一个不断有新生力量注入的活水,永保先进性和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