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0-11-19彭显清
■彭显清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卫生与保育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学生通过所学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获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保育职业技能。本人结合从教经验,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理论知识,没有做到理实一体化,理论联系实际,没有体现做中学,学中教。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单一,考核内容局限于基本知识,而不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课程设计改革
1、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幼儿园保育岗位工作的素质和能力为核心,坚持“幼儿生理发展的基础理论与实际保育技能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应用,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幼儿卫生与保育是与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园日常工作联系紧密的一门课程,仅仅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也很难理解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学习意义。为了践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把长期从事幼儿园一线保育工作的优秀教师请到学校课堂来作实践性专题指导。同时结合校内外实践条件,增加实训模块,并带领学生走进幼儿园见习现场观摩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今是互联网加时代,网络信息十分发达。通过雨课堂、智慧职教、学前教育网、中国幼儿教师网、幼儿学习网等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提倡开放式教学,我将收集的多媒体课件、视频等精选后上传到智慧职教平台,方便学生随时登陆学习课件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课程内容选取
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涉及面广,内容繁杂,为了实现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学情,以“必需、够用”的原则,同时结合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考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学前教育技能大赛,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为了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实效,基于实际岗位的工作能力需要,采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课证融合的模式,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健康评价、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重点讲述幼儿各系统发育特点与保育要点、幼儿营养卫生与疾病预防、幼儿意外伤害与急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保育观及安全观,培养学生科学保育、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意外事故急救处理及指导幼儿身心健康的职业能力。
(二)教学实施改革
1、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实施中以学生保育能力发展为本的原则,通过联系幼儿园保育工作实际、讨论探究幼儿园中典型的保育案例等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本着“理论必需、满足实践需要”的原则,相应地采取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案例分析、游戏教学、小组合作讨论和讲练结合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直观演示法:在学习幼儿生理解剖特点这一模块时,涉及到人体八大系统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幼儿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理解幼儿各系统的特点,掌握幼儿各系统的保育要点,采用相关图片、视频、模型进行直观演示,比如牙齿、脑等器官模型,使复杂繁多的形态结构变得直观化、具体化。
情景教学法:在学习幼儿消化系统时,采用情境模拟:如何教小朋友正确刷牙?指导学生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模拟,考虑幼儿是否能接受,理解。考虑在模拟环节中的注意事项。随机找学生上讲台来扮演幼儿老师,下面的学生则扮演幼儿,教下面的学生刷牙,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仔细观察并认真学习,找出不足的地方,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总结保育要点。在学习幼儿感觉器官皮肤时,出示一个情景:假如在幼儿园工作中遇到一位幼儿经常化妆来园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你将如何与这位幼儿及她的家长沟通?请同学们分组模拟这样的场景,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要结合幼儿皮肤特点说明原因,巩固所学。在学习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这一内容时,通过情景模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小心流鼻血了,作为幼儿教师如何处理?请同学们两个人为一组模拟这个过程,结合学生的做法,老师指导并示范,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幼儿流鼻血的正确处理方法。在讲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时,通过模拟各环节的相关操作,能够掌握各环节的相关卫生要求。
案例教学法:通过多种途径如学生见习、实习,教师调研等收集幼儿园中典型的保育案例,比如询问长期从事幼儿园一线工作的幼儿教师,了解目前幼儿园保育工作现状,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必要的保育工作技能,还可以让见实习学生将在开展保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相关总结,结合现状有针对性的设计几个特定的保育场景,包括优秀的保育方法和常见的保育误区,同时可以向示范性幼儿园学习优秀的保育方法,比如带领学生走进示范性幼儿园,认真观摩该园一日保育工作的全过程,如晨检、盥洗、进餐、午睡、离园等环节,并做好相应记录。将上述这些通过不同途径的案例精选整合后穿插到各个模块中,通过分析这些案例,能够检测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使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游戏教学法:在学习幼儿常见疾病时,由于疾病类型很多,知识点繁杂,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比较枯燥,反映容易记混淆,因此讲完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后,在课堂上采用你划我猜的游戏,老师出示一种疾病,随机请一名同学起来用肢体语言将其表演出来,全班其他同学来猜,巩固疾病的理论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护理措施。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掌握了相关技能。
小组合作讨论法:在学习幼儿膳食卫生这一节内容时,课堂设计为基础能力诊断环节、能力发展训练环节、能力发展鉴定环节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体现有小组合作讨论法,能够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如能力发展训练环节:明确任务(出示某幼儿园一日食谱,请学生分析该食谱制定是否合理?并思考幼儿膳食的特点及应该如何配制膳食?)-分组行动(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组长总结本组讨论的结果。)-展示成果(各小组代表成员进行发言。)-评价反馈(针对讨论结果进行组织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讲解配制膳食的原则。)
讲练结合法:在不同模块的学习中,将涉及到的相关幼儿教师资格证考题穿插到课件中,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做相应模块的考题,训练题以历年来的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真题为主,预测题为辅。这样为学生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奠定了基础。
2、教学评价设计
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使评价科学合理,形成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加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40%,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课堂参与、实训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四部分,提高实训成绩所占的比例,以此为导向,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结语
在整个课程教学改革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然有进步发展的空间。比如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缺乏具有科研及实践能力的任课教师,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手段的开发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师调研学习培训的机会,以科研促进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优化资源等进行进一步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