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舆情的作用及其管理研究

2020-11-19李春雨

长江丛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舆情师生大学生

■李春雨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当前是一个互联网信息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建设管理工作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大学生每天都在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接收传递信息,对于国内外最新信息都比较了解,一旦出现了影响范围广的信息就会引起大学生群体的激励讨论交流,最终会形成汹涌的网络舆情事件,如果高校不能够及时做好舆情引导,将会导致部分学生走入歧途,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针对于此,高校要加强对网络舆情事件管理工作,有效创建出和谐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完善网络舆情管控机制,通过科学指导管理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一、高校网络舆情相关特征分析

(一)匿名性与外显性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利用移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交流,互联网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发散性、虚拟性以及开放性等,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表达观点和想法,并且能够匿名方式进行发表言论,不用担心暴露自身的身份,从而变得肆无忌惮。互联网平台发言的非实名制促使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的匿名性[1],这样一来会让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变得更加困难。此外,高校网络舆情还有着外显性特点,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评论者发表的观点想法内容判断出其当时的情绪和态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管理,提高网络舆情管理水平。

(二)自由性与限制性

在互联网平台中,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作传播者和接收者,信息不再只是由传统媒体收集整理发布出来,这样无疑能够有效提高人们获取分享信息的自由度,并且给予了社会群众言论表达的最大自由,这也是现代高校网络舆情自由性的重要体现。除此之外,高校网络舆情还具有限制性特点,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曾经说过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本身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即统治的合理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络的出现规范应用也要受到各个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内容的约束控制,作为一个网民每个人都要为自身的网络行为承担起对应责任,在网络散播谣言是要法律责任的,网络的世界也要一定程度遵循“游戏规则”,这样也就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传播自由有着相对应的限制性。

(三)活跃性与开放性

在互联网世界中,年轻人具有极高的活跃度,尤其是在大学阶段的年轻人,他们有着充足的自由时间进行上网查询浏览传播信息,大学生本身热衷于接触学习各类新鲜事物,对于社会热门话题会敢于发表自身言论,并将自身观点转播给他人。此外,在互联网平台中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其中进行发言,其对外是完全开放[2],这样促使高校网络舆情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大学生在互联网发表言论的时间与空间不再受到限制,这样无疑能够提高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也会加大高校工作人员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难度,需要工作人员健全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创新采用不同监督管理内容和方式。

二、高校网络舆情作用

(一)获取话语权

在传统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学生的话语权往往被学校所监管,学生很难以通过有效渠道发表自身想法和观点,而在网络舆情管理环境下,大学生能够获取到良好的话语权,他们能够有效得到参与舆情的民主权利,在网络平台上尽情发表自身言论。高校网络舆情赋予了学生一定获取权,每个大学生的评论语都可能会获得网络广泛传播,这样就打破了传统高校学生话语权被校方牢牢监管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活跃自身思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二)促进民主决策

高校网络舆情能够帮助校方全面提高决策的科学民主性,基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到的信息,这些信息将会成为高校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和运营决策的重要基础。在传统高校运营管理决策工作中,高层领导获取到信息会经过繁琐的中间环节,这样难以保障工作效率,也无法全面了解到本校真实发展情况。而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校方工作者能够加强与学生的网络实时互动交流,学生能够真实表达自身情绪观点和需求,这样高校就能够充分掌握了解到学生发展情况和需求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展开管理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民主性。

三、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实践措施

(一)强化网络舆情监控作业

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监控作业,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健全监控管理规章制度。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人员要根据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优化改善本校网络舆情管理规章制度,具体包括了检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值班制度等,督促网络参与主体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3],避免出现各项违规操作。一旦形成了规范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就能够为高校网路舆情监控提供科学指引;(2)提高网络舆情监控技术水平。高校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各项舆情监控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监控管理方法。技术人员要创新开发完善网络舆情智能监测平台,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实时准确抓取到有用的数据信息,辅助他们能够进行科学舆情判断工作,及时采取舆情管理措施,从而提高高校网络舆情整体管理水平。

(二)健全舆情网络管理机制

高校要想有效提高网络舆情管理水平,就必须指导工作人员科学有效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首先,管理人员要完善网络舆情信息体系,将校园管理、学生生活以及文化活动内容有效纳入到信息管理体系中,强化与广大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确保能够第一时间收集掌握师生相关行为活动信息,有针对性采取网络舆情引导管理措施;然后,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人员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要合理安排时间汇集舆论信息中的师生诉求,并向对应师生反馈最终处理结果,这样能够师生对于高校的认可和支持[4],同时保障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最后,高校要组建起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网络信息管理人才队伍,指导信息人员深入到各学院专业班级乃至学生个人网络行为活动中,针对高校网络突发舆论事件要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有效舆情控制管理措施。

(三)科学组织网络道德教育

在高校教育发展新形势下,各地区高校必须重视对广大师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将该部分工作有效纳入到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中,提高网络道德普及教育水平。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学生往往只是以自我为中心随意自由在网络上表达自身观点想法,完全忽视了互联网表达自由的界限,这样的行为会容易导致形成负面的群体性舆论事件,影响到一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降低高校在社会上的声誉。针对于此,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发挥出网络技术的优势作用,定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网络道德教育中,促使他们能够学习了解到到最新的网络规范操作应用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自律意识以及安全责任意识等,从而保障学生能够规范自身网络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校要想保障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高校要有效培养组建起高能力、高素质的网络舆情管理人才队伍,强化他们培训教育工作,促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各项网络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广大师生网络行为进行科学引导,避免出现影响范围广的的负面舆论事件。网络舆情管理人员要健全管理机制,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改善管理规章制度,督促工作人员履行好自身职责,引导师生规范操作使用网络,传播健康文明信息。

猜你喜欢

舆情师生大学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舆情
舆情
舆情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