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关于如何改进课堂活动的思考
2020-11-19周云媛
■周云媛
/无锡外国语学校
一、发展语言能力是开展英语课堂活动的支架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支撑、贯穿一堂英语课所有课堂活动的支架。乔姆斯基(Chomsky)的先天语言能力说(转换生成说)中提到,习得语言的本身,也能创造和生成新的语言,这是人类的天赋。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一门外语的初期,为其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做到两点:
(一)课堂活动语料的真实性
这需要教师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将抽象内容具体化、生活化。笔者曾观摩到一节教授定语从句语法课。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主题——活动”法(即Topic—Activity),把“无锡一日游”作为整节课堂的话题主线,在语法点铺展、例句设计、习题设计环节都围绕学生真实的家乡生活,又将“游”作为亮点,让学生不禁感觉课堂离生活亲近了不少,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
(二)课堂活动教师话语的互动性
在课堂,教师的话语对学生来说本身也是一种输入。程晓堂在《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一书中提到,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建构意义。师生通过说话的方式传达信息、沟通思想。[2]课堂教师话语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同时应注重自身话语。
二、培养文化意识是开展课堂活动的血液
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影响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是开展课堂活动的血液。刘道义认为文化意识涵盖了五个维度:[3]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文化态度、文化品格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文化知识(Knowledge)
译林牛津教材八年级上册的Unit 5 Wild animals、Unit6 Birdwatching、Unit8 Natural disasters三个单元从文化角度来说内容是有共通性的,即生态环境问题,教师才教授过程中不妨补充背景知识,开展主题类活动,将三个单元所涉及到共通的文化主题拎出来,引领学生做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探讨。
(二)文化意识(Awareness)
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中应对学生有正确的文化导向性,帮助学生培养可以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从上文提到的环境问题引入到当今流行的垃圾分类等话题,教师可以进一步展开,探讨国内外垃圾分类的各种方法、优缺点等,更可采取辩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一种环保的文化意识。如果说课本知识是显性文化知识,那么文化意识就是进而产生的隐形文化知识。
(三)文化态度(Attitudes)
学习外语并不是让我们接受西方文化的一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态度导向,我们既要学习异国文化,也需要加强对本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在课本中涉及到的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及主权问题是不会受到动摇的。
(四)文化品格(Character)
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一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五)跨文化交际能力(Competence)
我们讲到Love me,love my dog的时候,学生总是诧异,不是“爱屋及乌”的意思吗?为什么是dog?而不是house?事实上,跨文化交际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文化背景的不同。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理解、包容优秀外国文化,去粗取精、与时俱进。
三、挖掘思维品质是开展课堂活动的灵魂
思维品质是指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即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活动来评价及帮助学生培养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五个方面。李爱云(2017)指出,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有渗透性的过程。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选取有思辨性的材料。笔者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Integrated skills这课时,首先在Warm up部分以一段视频导入,并提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在看完后画出关系图,让学生能够深刻思考这堂课要讲什么。
其次,教师在课堂活动进行中应兼顾各个思维层次、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笔者认为,在学生的思维能力未能达到教师预设的效果之时,教师应该充分起到引导作用,多用鼓励性地课堂语言,创设类似生活情境、平行举例加以适当过渡,让学生更加有课堂积极性,并在相对放松、友好的环境下深入思考。
再者,打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流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宏伟跟大家分享了课堂中的“跟屁虫”现象。举例,一个单元九道例题,教师在授课时几乎都是从例一开始教起。学生也并不清楚为何例一要放在例一的位置,和例九又有什么联系,学生对于学完这个单元并不知道走向何方。因此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设计课堂活动时,教师应该对于整个单元有一个整体规划,让学生有一个大概感知,将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合并、分级等等。
四、提升学习能力是开展课堂活动的主体
TESOL 2017-2018主席埃斯特尔容在2018TESOL中国大会中说到“在跨入新时代之际,将英语教学当作一门孤立的学科一定不可行。”如今,英语已经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维力、做事能力的体现。因此,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提高核心素养的根本,让学生学会学习,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1)借助科技工具开展课堂活动。在我观摩我校初一年级智慧课堂用平板授课的时候,授课老师布置学生在平板上构建当节课的思维导图,通过大屏幕投影学生的作品。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不仅在不断改善授课环境,授课资源与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我们在课堂活动设计中也可以合理借助电子产品和app,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运用身边的工具来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活动质量,展现更加精彩的课堂。
(2)设计合作类课堂活动,提高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和能力是有局限的,学生是否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会利用他人的智慧,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笔者在九年级Unit5 Art World授课时,运用该单元主题,在结尾设计了一个改编校歌的小组环节,学生的小团体中每个人分配到的任务是不一样的,一个乐感好的,一个会翻译的,一个爱提意见的,一个爱唱歌的,这样的四人组合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3)引导学生做课堂总结,锻炼学生学会质疑的能力。课堂总结是课堂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是教师检验学生是否真的理解课堂的一个好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并对授课内容甚至教材进行质疑才会有真正的反思,以提升学习能力。
五、结语
支架、血液、灵魂、主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也诠释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人文性,是英语学科教改的一大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外交场合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进一步奠定了英语学科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民相亲”借助的就是语言,因此在新时代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又有了新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