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2020-11-19■吉飞
■吉 飞
/江苏省金湖中学
新课程改革明确的提出在高中诗词鉴赏教学环节中要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诗词鉴赏工作,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环节中,应该结合诗词鉴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在诗词鉴赏教学环节中与其他的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在以往的诗词鉴赏教学环节中,教师一般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每句话的鉴赏。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将诗词鉴赏教学的特殊性呈现出来,学生在诗词鉴赏中非常被动,不能领会诗词的蕴涵和美学特征,学生的兴趣不高,对学生诗词鉴赏学习的态度和质量产生很大的制约。
(二)忽略文本的特殊性
诗词鉴赏教学与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本质的差异,在文本特征上存在不同。诗词鉴赏教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节奏性,并且呈现出韵律的美感,是我国古典诗词重要的特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应该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呈现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些教师在这方面存在局限性,导致学生在诗词鉴赏环节中忽视了节奏感和韵律感,不能完善自身对诗词的理解。
(三)教学与实际脱节
在诗词鉴赏教学开展环节中,教师应该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实践,确保诗词鉴赏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在诗词鉴赏教学环节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诗词的字面意思理解,但是学生不能设身处地的考虑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情感,也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作者的心中感想。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环节中,教师忽视这一教学步骤,导致诗词鉴赏教学工作的意义不能充分发挥。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一)把握诗词的构思技巧
1、四分式
在四分式诗词阅读环节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把握诗歌的起承转合。例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首句描写了秋天雨后万物一新的场景,颔联描写山中的秋景,将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进行描绘,带给人们空灵的感受。颈联描绘动态的场景,打破了寂静的场面,画面的描写更加灵动,将人们无忧无虑的淳朴生活展示出来,让作者非常憧憬。尾联主要采用典故,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意。
2、三分式
在三分式的诗词中,主要分成三层进行书写。例如在学习《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首联、颔联和颈联的内容进行分析。
教师:同学们,你们阅读首联,能体会到什么呢?
学生1:老师,首联写的是游子远走他乡的情境,游子在异乡感受到气候的变化,产生很大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在江南时矛盾的心理。
教师:非常好。那么颔联呢?
学生2:老师,颔联描写了江南优美的风光,带给人们鸟语花香之感,虽然景色优美,但是诗人还是怀念自己的家乡。
教师: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尾联描绘的什么呢?
学生3:尾联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完善对情感态度的分析
1、显性信息
在古诗文鉴赏环节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对关键字词的分析,掌握整首诗词的情感类型,从而把握诗词中的显性信息,结合生成文本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抓住诗词中的形容词和动词。例如在学习《踏鹊枝》这首诗词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诗词进行整体的阅读,从而抓住上阙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这里的惆怅与下阕的“为问新愁”形成有效的对应,使作者的离愁别恨得到情感的外显。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抓住古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作者的情绪,在作者的心中充满了惆怅与哀愁是世人不可消磨的心灵孤独。通过这类显性字词的把握,学生可以强化对诗词的鉴赏,从而可以更好地感悟作者的心境。
2、隐性信息
在诗词鉴赏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诗人的隐性情感。通过抓住大量隐性的信息,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细腻的情感走向。诗人在情感表达中非常含蓄,并且具有一波三折的特征。在诗词中的显性信息频率不高的情况下,诗人愁肠百结的心境可以通过隐性信息去挖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分析景物描写的意蕴,从而感受作者的心境。例如在学习《春夜别友人二首》这首诗词中,诗人先描写室内的场景,然后再表达自己的哀叹。在离人相对无言的场景描写中,可以将对离人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在有人启程远叙事作者描写“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尽管洛阳古道没有尽头,有人还是行单影只的孤单离去,这样的孤寂之感与伤别之情通过景色的描写展示的淋漓尽致。除了采用景物进行情感的衬托,作者也可以采用色调进行情感的烘托,暖色调可以描写乐观开朗的心境,冷色调一般是表达素质忧郁的情怀。
(三)对艺术技巧进行分析
在古诗词鉴赏环节中,常见的艺术技巧有照应、过度、铺垫等。在艺术技巧分析环节中,学生要擅长辨别艺术技
巧的种类,还能阐述艺术技巧在古诗词中应用的好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这些艺术技巧进行详细的分析。例如在学习《横塘路》这首古诗词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这首古诗词中,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闲情比喻成满地的烟草,将满城的柳絮和梅子时节的雨表达成作者的愁思百结,将作者愁苦的心境以具体的形象展示出来,作者通过淅淅沥沥绵长的雨的描写,带给人们似真似幻的感受。作者在此类景物的描写环节中展示了自身怅惘的情绪,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才能充分体会到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
在高中古诗词鉴赏这部分内容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修辞手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熟悉的掌握各类修辞手法。在诗词鉴赏中可以熟练的应用教师应该对各类修辞手法进行复习,导入课程中,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将进酒》这两首古诗词中就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教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掌握夸张手法应用的优点,从而感受李白诗歌豪放的风格。借助修辞手法的分析,从而对诗歌进行拓展,让学生从不同时代的诗歌中,掌握修辞手法的应用效果。例如在分析黄庭坚的《清平乐》这首古诗时,通过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和对春天景色逝去的惋惜之情,通过前后对比的描写,展示出强烈的情感。
在表达方式理解的环节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在教学中领会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应用效果,白描是采用最简单的笔墨,在没有任何烘托的情况下,展示出生动而鲜活的艺术形象。白描最早是在山水画中应用,学生在此类手法的学习中在现代文中接触非常多,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中,应该结合学生现代文鉴赏的经验。在进行古诗词鉴赏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鲁迅的作品和《三国演义》中白描手法的应用,然后再让学生分析《破阵子春景》,这首古诗词写法中作者是通过怎样的白描手法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的,在外部形象塑造中,将东陵女的形象简洁地展示出来。然后教师可以采用拓展阅读的方式,将温庭筠的《菩萨蛮》与李煜的《乌夜啼》进行对照,这些景物描写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白描手法应用的效果。在李煜的《乌夜啼》中,学生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那种天然清丽、不事雕琢的语言,体会到白描手法可以直接的表达各类情感。教师可以融入白居易的诗词,让学生体会到白描手法的应用,白居易的语言好似家常话,可以将人们的真实情感展示出来。通过各类文本的鉴赏,是学生对白描手法非常了解,充分理解白居易诗歌的朴实浅白,却内涵非常深刻的特点。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着力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诗词鉴赏,提升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