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运河古镇孟河的历史文化特色

2020-11-19常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

长江丛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古镇文化

■李 燕/常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

每个城镇都是一部历史,记录这块土地的沧桑与变化,凝聚着这片文化的独特个性与魅力,彰显着这里民众的智慧与创造。

孟河镇位于常州的西北隅,是一个有着2500 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据《江苏通志》载:“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运河在(常州)府南,自望亭入无锡县界,流经郡治西北,抵达奔牛镇,达到孟河,行百七十里。吴夫差凿。”大运河的开凿带来南北经济、文化的交融,对整个吴地和孟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滔滔的运河水,哺育着孟河镇的乡民,也带来了孟河镇镇防一体、城河一体的江南古镇筑城卫戍的独特格局,形成了孟河镇特有的军事、 商埠、齐梁、医学等多元文化交融的特色。

一、镇防一体的军事文化

孟河镇位于常州市西北部,地处宁镇山脉末梢,北临长江,扼守长江主干道夹江口,水陆是当时至关重要的江防门户,被各朝各代视为重地。

春秋运河的开凿,为吴军粮食转运与军队调遣提供了便捷,也使得孟河地区成为吴军训练水师的基地,成为其逐鹿中原的水上通道。秦始皇时期,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开凿了丹徒至丹阳的大小夹岗,并开辟了从河庄直达健康的驰道,打通了孟河与镇江的水脉关系,使得孟河成为附近区域关键性的水陆交通节点。东汉开渎,直通孟河黄山下的长江,孟河的军事重镇地位逐渐凸显,朝廷派重兵在江畔护卫。宋嘉熙初年(1237)朝廷在此建孟渎寨,并驻兵设防。

明嘉靖时,为了便于驻军指挥御敌,防御倭寇,朝廷在孟河堡筑城。城建成后即设官立署,驻兵士1800 名,战舰35 艘,当时孟河升格为“孟河堡”,专司防守管理。清代,孟河地区驻兵1300人,建立营田、操场、马路垡、都司府。抗日战争时期,孟河地区成为中、日等多方争夺的重要地区,到处广建碉堡,成了江防重要战线。

二、城河一体商埠文化

自汉代开渎以来,孟河镇从长江边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通江口岸,奠定了孟河镇作为商埠的基础。江南古运河的开凿,使得孟渎成为南接江南运河,北达长江的唯一通江干流,促进了孟河镇商贸的进一步发展。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常州刺史孟简疏浚这条河时向南贯穿至京杭大运河,并新开了一个出江口,使得孟河成为苏南、苏北的交通要口,又是江、浙两省联系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水运线,客货转运之地,从而带来当地商贸的繁荣。孟河街河两岸也自然成为商埠集市中心。

孟河的街道分为城内和城外两部分,主街道城内、城外各一半,还有辅助街道,城外有四巷、一口、三场。街道两边的商铺或住户房屋都是前通街、后通河、前店后居的格局,每户的房屋大多在两进到五进,中间有明堂,一般最后一进还有一个院子。街与巷相通,巷成为街的出口,街头有索门,街巷间也有索门,既方便交通又有良好的防卫作用。街道宽度按二人各挑一担土可同行的标准设计,6 尺左右,人行走、推车、负重前行都方便。临河的街河中有私家船埠头,便于洗涮,也是为了进出货物需要。这种以人为本的独特的布局和结构设计,成为孟河商业街的特色,带来了孟河商贸的繁盛。

从经营日常生活必需品到销售孟河文化相匹配的必须物资,药店、药材等医疗物资的全面兴起,从手工作坊到机械作坊的发展,勤劳智慧的孟河商人们始终坚持恪守儒家公平经营的原则,通过不断开发新的经营行业、调整经营项目、拓展经营范围,不断向前发展。

三、辉煌璀璨的齐梁文化

西晋永嘉之乱,淮阴令萧整率兰陵县(今山东枣庄东南)的族人南迁,避难落户于武进的东城里一带(今孟河镇万绥地区)。当时朝廷为安置流民,在其聚居地设置州、郡、县,皆无实土,沿用故土之名,称侨州、侨郡、侨县以示区分。东晋建武元年(317),在武进县侨置兰陵郡、兰陵县,南朝宋后称南兰陵。萧氏家族以南兰陵为基点,繁衍昌盛、人才辈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据学者统计,南北朝时期南兰陵萧氏共出了包括齐、梁开国皇帝在内的十五位皇帝,其后裔中有三十多位官居宰相,还产生了很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齐梁两朝开创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新辉煌,齐梁统治者不仅自己爱好文学,给当时的人们树立了榜样,而且还实行比较开明宽松的政策,允许各种思想的存在。在这样的政治环境和学术氛围中,人们思想解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的先贤们在经学、文学、绘画、医学、方志、文论、乐律等多方面都有所建树,涌现了一批名人大家,并流传下来许多传世名作,带来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高峰。齐梁文化开创了“文学的自觉”的时代,推动这个时期的文学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为之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齐梁诗歌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永明体”和“宫体诗”两个诗派;齐梁骈文达到了六朝骈体的高峰,被誉为“一代文学”;齐梁时期的文艺批评与文艺理论空前发展,涌现了《文心雕龙》、《诗品》等具有开拓意义的伟大作品;出现了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力作《神灭论》;产生了《昭明文选》、《玉台新咏》等影响深远的文学选本等等。

四、精专博通的医学文化

清代,享誉全国的常州五大学派,带来了常州文化发展的一大高峰,常州画派的创始人恽南田、常州学派的中流砥柱恽敬以及以孟河为名的医学流派等助推了孟河文化进入鼎盛时期。孟河医派的名医们继承和发展了齐梁文化的精髓,他们精专博通,十分重视全科意识和技能,师古而不拘泥,从临诊实际出发,兼容并包,博采古今学术之精华,不拘门户、互相学习、中西兼容,辩证施治疗,达到了神奇的境界,名扬天下。

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孟河名医云集,他们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在医理上深入探讨,学术流派与思想逐渐形成,孟河医派达到了鼎盛。最具代表性的医家有费氏费伯雄、费兰泉,马氏马省三、马文植、马日初、马仲清,巢氏的巢沛山、巢崇山等。光绪六年(1880),孟河名医马培之应诏启程进京为慈禧太后治疗,疗效显著,获得慈禧亲赞“外来医生以马文植最著”,并御赐“务存精要”和“福”等匾额褒奖,使得孟河医派的名声也逐渐传扬开去,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小小的孟河镇医名远扬,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求医者络绎不绝,两朝帝师翁同龢、军政重臣左宗棠、江南大营主帅向荣等都曾向孟河医者求治,孟河医派可谓盛极一时。

1916 年,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孟河名医丁甘仁在上海创建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开创了近代中医教育的新形式,造就了大批高水平的中医人才。这批中医人才,成为中国中医界的精英,为中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其中一部分人还先后在美国、英国、日本、印尼、澳大利亚、新加坡等海外行医,使孟河医派从国内走向世界,为中国医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孟河镇在历代交通运输和军事上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稳定富庶的经济又推动了商业、学术、教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在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之下,我们需要充分挖掘孟河古镇镇防一体、城河一体的江南古镇筑城卫戍的独特格局,修补肌理,再造水系,复构商街,在对孟河古镇进行文化保护的同时,开拓运河古镇的旅游资源特色,打造古镇文化新名片。

猜你喜欢

古镇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周庄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