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润乡土文化 引领学生成长
2020-11-18莫小琴
莫小琴
乡土文化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发展起来并长期沉淀,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文化,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总和。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要充分运用各种乡土文化,促使学生参与到探究家乡人,体会家乡情,参与家乡事的活动中,让他们浸润在乡土文化中,促使学生全面而健康地成长。
追踪名人,汲取高洁人格
乡土文化具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具有伦理本位性,费孝通认为中国的乡土社会就是一个“熟人社会”,这里的“熟”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共同性,同一家乡的人不仅有着相同的饮食、服装习惯,更有着相似的精神追求。在教学中要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探究家乡文化之根,试着了解家乡的名人,探究他们的人生,感受他们高洁的人格,并思考对自己教育与启迪。
江苏省常州市有不少名人,如春秋时遵守承诺,挂剑徐君墓的季扎;爱好文学,编撰《昭明文选》的萧统;有中国实业之父称号的洋务运动代表盛宣怀;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革命文学奠基者瞿秋白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追踪这些名人的事迹,了解他们的事迹,并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说说给自己什么启迪。学者刁培萼提出教育的文化功能不只是认知价值,而在于发展价值,在于形成文化创造力。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名人的事迹进行小品剧的编写、论文创作等活动,如有学生创作了和季扎有关的小品,体会了他信守承诺的精神,对比自己找到了不足。这样能让他们提升文化创作力,并进一步认识到这些名人身上的精神。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从名人的身上得到启发,将其价值内化于心,形成文化传承的自觉性。
在追踪名人的系列活动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了解了名人身上的精神,认识到在家乡这片热土上沉淀的精神力量。同时也在主题创作中提高文化创作力,成为继承乡土文化的接班人。
自然之旅,培植爱国情怀
乡土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地域性,所以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生活的人就会对生存的土地产生浓浓的情感,并和同地的人产生一定的情感。班主任应利用春游、秋游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沃土,并促使他们深化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常州地区有瞿秋白纪念馆、天宁寺、文笔塔等著名的人文景点,还有天目湖、金坛茅山等自然景点。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秘家乡风光的活动中,在自然景物中感受家乡唯美的风景,在了解人文景点典故的过程中体会古今名人的爱国情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根据自然历史文化禀赋进行多样化的建设。在乡土文化的建设中也要促使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独特之处,让他们在感受自然、人文风光的过程中充分认识自己生长的地方究竟具有怎样的迷人之处,这样学生就提升了热爱家乡的情感。由于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所以在欣赏自然风光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了解美,感受美,试着用“一幅图片画家乡美景”,“一篇美文展家乡历史”等活动促使学生在体会乡土元素外在美的同时,感受到家乡人的精神,并以此塑造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提升民族认同感,更加热爱家乡。
在欣赏家乡自然和人文风光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浓浓的爱国情怀,他们在提升审美赏析能力,展现创造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家乡的记忆。
庆祝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阿斯曼夫妇在谈到文化记忆理论的时候认为要将文化和记忆融合在一起,这样就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审视文化,将生活中的点滴都汇聚成文化记忆。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阔,所以不同的地区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节日风俗活动中,说说民俗活动的特点是什么,并尝试和其他地方的风俗進行比较,看看其中的差异点。
在常州地区有不少独特的节日风俗,如“送灶”和“接灶”,夏季的“尝三鲜”等活动。教师要组织学生了解这些风俗习惯,并亲自参与其中,如在春天踏青,参与“花朝节”活动,在夏天和家长一起制作食物,开展 “尝三鲜”活动等。在活动过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记忆记录下来,写成文章,配上图片,这样就能促使他们将记忆和文化建立起关联,印象更为深刻,并产生认同感。学者布鲁纳认为“文化形塑了心灵”,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懂得传统风俗中蕴藏的意义,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相关的生活技能也随之得到提高。这样的学习让学生置身在文化情境中,在内心深处留下鲜明的印记,学习效果更好。
乡土文化还具有多元性和交融性的特点。学者衣俊卿认为任何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乡土文化也会用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继承其他文化的精神和成果。所以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传统节日文化的时候,教师也要试着将“移风易俗”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各种节日风俗的变化,促使他们体会到乡土文化的发展。
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引导功能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感受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探究本地最原始的民风民俗,感受沉淀在其中的价值观念。这样能让学生更热爱自己的家乡,深入了解相关的乡土文化,从而促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