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都能及时止损
2020-11-18石广庆
石广庆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下雨天的晚上叫车回家,提示预计排队20分钟,结果等了半小时还没叫到,正想放弃去坐地铁,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等了半小时,放弃岂不是可惜了,结果又等了半小时还是没叫到?
这种经历中,你已经付出的时间,我们叫它沉没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呢?简单说,就是那些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支出,包括金钱、时间、精力等都属于沉没成本。
首先,沉没成本会影响我们决策的正确性。我们在做决策时,不仅会对当前的情况综合考虑,还会看过去是不是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比如遇到自己不喜欢的电影仍不愿离开电影院,因为你已经买了票投入了金钱,票钱就成了干扰我们选择的因素。
再者,沉没成本也不属于真正的成本。经济学对成本的定义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而放弃沉没成本并没有产生代价。还是以看电影为例,放弃看不喜欢的电影,并没有产生代价,反而是及时止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避开沉没成本对我们的影响呢?
强化危机意识
社会心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奥迪尼提到过一个现象:赛马场的人一旦下注了某一匹马,在他们心中这匹马获胜的概率便会大大增加。这是因为人们在做完一个决策后,潜意识里总是通过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刚开始炒股身边的朋友就基本都知道了,因为他逢人就推荐那几只股票,并且那几只股票的利好消息他总是第一时间通知大家,因为他想向朋友们确认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同学的这种表现,本质上就是对于沉没成本的过度迷恋。一方面,不想让自己的付出白白浪费,另一方面,也在试图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
然而,这种盲目的坚持很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比如,买的某只股票开始走低了,仍然坚持不肯抛,想着再坚持坚持也许会涨回来,结果造成了更严重的损失。
赌博也是这样,当遭遇亏损需要撤退时,他们往往想着反正已经付出这么多金钱和精力,不如选择冒险一搏,而更大的损失往往是在这种一搏中产生的。
有时候,你越是坚持损失越大,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也就难以及时止损。
勇于断舍离
“断舍离”有很多治愈功效,其中一种就是能够让人摆脱沉没成本的影响。
为什么很多东西用不到也舍不得扔,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东西曾经都是你付出时间、精力、金钱换回来的,即使现在用不到了,你也觉得不能辜负了曾经的付出。
比如,你曾经花钱买了很多学习资料,时间一久,家里没地方了,可你还是舍不得扔,觉得都是花钱买回来的,然而这些资料早已经过时了。
事实上,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所以,“是否需要”才是判断是否要丢弃的主要参考因素,而不是曾经有哪些付出。
利用断舍离思维,我们也可以有效地摆脱沉没成本。
断:代表决断,对沉没成本准确判断,然后当机立断。
舍:有舍才有得,没用了就要舍弃,敢于舍弃。
离:远离琐碎事务,不要让它们浪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更不要影响自己更长远的决策。
通过断舍离思维,我们可以选择性地舍弃不想要的,进而摆脱沉没成本的束缚。
及时止损
有个讲投资的人说过这么一段话:炒股要想赚大钱不容易,但要想少亏钱还是很容易的,通过“止损”就可以做到。
然而,很多人都没有这种止损思维,亏钱的时候总想着挺一挺就过去了,总觉得情况还会好转,结果越亏越多,最后想要收手已经来不及了。
当电影不好看时,设定止损线,再看10分钟,如果依然不好看,立刻走人。
当工作不符合預期时,设定止损线,再干一个月,如果还不行,立刻换工作。
在错误的路上,停止就是前进;在错误的事情上,每多一秒都是浪费时间。
利用减法思维
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够综合多个因素然后做最终决定,这就导致了影响决策的因素会非常多,这是典型的“加法思维”。
我在换笔记本电脑的时候犹豫要换一台什么样的,列出了我会考虑的因素,包括品牌、价格、操作系统、外观、性能等等。
后来我发现,当综合这么多因素的时候,我是选不出适合自己的产品的,因为考虑的因素太多,可选择的产品也太多。最后,我做了一个决定,只考虑一个因素——品牌,于是轻松地做了决定。
这就是“减法思维”——剔除大部分无关紧要的因素,选择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或几个因素。而要剔除的这些因素里首先就要包含沉没成本。
换一种人设
纠缠于沉没成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不愿割舍自己之前的投入,这种行为会导致我们在做决定时无法保证头脑的清醒。所以,换一种人设向自己提问是摆脱沉没成本的重要技巧。
比如,可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问自己:如果我不知道曾经付出多少时间、多少精力,那么我会做出什么决定呢?
赌场里对钱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已经输掉的筹码,被称作“死钱”。本质上来说,“死钱”已经跟你没有关系了,但对大部分输家来说,只要没有离开赌场,这些“死钱”都应该属于他们,所以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妄想把那些钱赢回来,结果往往输得更惨。
这就是身陷沉没成本不能做出理智决定的代价。
除此之外,当我们向别人征求意见时,也可以通过交换人设的方式来提升征求效果。比如,你因一个选择犹豫不定时向对方征求意见,对方给你的往往不是最真实的意见,因为对方在回答问题时会顾及你的情绪。你应该怎么办呢?你可以改一种问法:关于这个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呢?
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对方会完全站在他的角度提出看法,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提问的效率和效果。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会遇到沉没成本,比摆脱沉没成本更重要的是先意识到沉没成本的存在,因为只有意识到了沉没成本,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摆脱和调整。
人生苦短,愿我们都能把生命花在有用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