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2020-11-18管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沥青路面公路工程质量控制

管乐

【摘要】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公路工程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公路建设在质量、安全方面都有很大提升。沥青路面是最为常见的公路路面形式,具有质量高、耐久性好、抗老化性能好等优势。在当前我国交通流量增大的情况下,公路工程极易出现超负荷运行,对沥青路面产生严重破坏,从而影响到行车舒适性、安全性。因此在沥青路面施工中,需要加强技术控制与质量管理,充分发挥沥青路面的优势。本文主要分析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从施工阶段技术操作和施工工序等方面做好質量控制工作,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达标,能够满足长期荷载要求,实现安全行车。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沥青路面是公路工程中最为常见路面结构,为保证工程效益和使用质量,实现安全行车,需要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科学使用施工技术,并严格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在当前沥青路面施工中,受施工环境、技术和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工程质量方面还存在不足,严重影响到了路面强度、行车舒适度和使用寿命。因此要对沥青路面施工中的现场情况,实现科学有效的控制管理,为公路工程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前准备工作

(1)控制好原材料质量。沥青路面施工中常用材料有沥青、矿粉和碎石粗细集料,要保证路面施工质量就要对原材料严格控制。采购过程中要把控好产品规格、试验参数等,确保其达到相关标准。材料进场要严格抽检,进场后分类堆放。要做好场地硬化处理、排水隔污工作,避免材料受潮变质。沥青混合材料运输要使用专门的车辆,需要加热的要保证温度达到要求。

(2)沥青配合比设计。沥青配合比设计是路面质量好坏的体现,施工技术人员设计好目标配合比之后,由监理验证后报项目办中心试验室审批。路面施工大规模开展前,要进行路面基层检查、生产配比设计,在检验合格之后根据现场试验路段数据及时调整,使用调整后的生产配合比进行大规模生产、施工。

(3)工作面提供。基层是沥青面层铺筑面,对于沥青混凝土面层有着重要意义,在保证其强度达标的情况下,控制好平整度、弯沉、横坡等参数。施工中先在基层上洒透层油再铺洒封层油,检查基层是否平整,确认其是否干燥、平整等。正式施工前先开展试验段试铺工作,提前在试验路段安放好设备、仪器,通过试铺确定人员组织、压实遍数、机械组合等指标。

2、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2.1混合配制材料技术

在生产沥青混合材料之前,先实施预拌,以科学控制拌和温度、时间、矿料温度和拌和流程等。拌和过程中,要根据溢料、待料的集料粒径调节冷料仓转速,实现供料比平衡。在拌和机器稳定之后,抽取样品进行马歇尔试验等,对比配合比试验结果。通过钻孔取芯,检验压实操作下孔隙率、压实度,对压实效果有更准确的把握。

2.2沥青混合料摊铺

摊铺施工中,要保证作业连续稳定进行,才能保证路面平整度良好。摊铺之前,需要仔细检查摊铺机械,确认机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避免影响到工程进度。在需要两台以上摊铺机联合作业情况下,两台机器的距离不宜太远,一般控制在5-10m。施工路段使用摊铺机整幅摊铺,加宽大路段则采取梯级作业方式。如果摊铺地段有纵向接缝,需在已经摊铺混合料的部分保留一定宽度,合理预留作业断面,避免被碾压,作为后续摊铺基准面。以热接缝方式碾压跨接缝,消除缝隙。摊铺中还需控制好摊铺机速度,实现均匀摊铺。

2.3路面碾压施工

在完成路面摊铺作业后就可进行碾压作业,先进行2-3次初压操作,按照从外到内、从低到高的顺序开展,提升混合料初始密度。路缘石周边可使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中驱动轮与摊铺机方向需保持一致。适当减少喷水次数,可以避免混合料温度快速降低。初压完成后,要复压来进一步提高路面密实度,此环节中混合料温度要达到120℃以上,采取初压碾压顺序、重叠宽度操作,操作6-8次之后才可进行终压。终压混合料温度要超过90℃,路面如果存在轮痕等,需做找平处理。

2.4沥青路面接缝技术

沥青路面施工中会遇到横向、纵向施工缝,这些施工缝会影响到路面质量,需在施工中做好接缝工作。处理纵向裂缝,可以使用两台摊铺机以梯队结合摊铺方式作业,对已摊铺的材料留下15cm距离点,该部分不进行压实操作,有5-10cm摊铺层会表现出重叠,通过热接缝方式跨接碾压消除缝隙。横向施工缝可使用平接缝处理,3m的纵向位置处,其端部呈悬臂状。

3、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3.1设备检修与保养

机械设备是路面施工中必要的部分,其完好性关乎施工的顺利进行。沥青路面施工中,主要会使用到搅合机、摊铺机等,各种机械设备之间需要相互配合,要保障每台设备都可正常运行,日常做好检查与维修工作,全方位多角度检修设备,及时更换故障零部件等,避免由于设备问题而耽误施工进度。

3.2资料收集整理

在公路工程竣工时,需要整个工程的相关资料,以便于顺利完成验收工作。因此在沥青路面施工中也要注重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合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良好的动态管理下完成工程检测。施工中需保存好各类材料自检资料,确保各项数据记录真实、有效[1]。

3.3沥青路面养护工作

完成沥青路面摊铺作业后,要经常性给路面洒水使其保持湿润,避免有裂缝产生。施工企业需收集沥青路面各方面数据,提出针对性养护方案,减少未来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害。一般需要连续一周养护,做好现场管控不可有车辆在上面行驶或停留。需要提前开放交通的话,可以通过洒水降低路面温度。后期养护管理力度也要加大,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避免工程留下安全隐患,保证车辆可以正常行驶[2]。

沥青路面投入使用中,具体养护工作中可以合理采用以下技术:(1)雾状封层与还原剂封层。封层养护的效果良好,可以在沥青路面中使用。主要有还原剂封层、雾状封层这两种技术。沥青再生剂就是还原剂,雾状封层则使用雾状乳化沥青,直接对路面喷洒,可以修复老化路面,通过更换沥青膏体实现有效养护。(2)微表封层。这种封层效果良好,可以提高路面抗磨性能、耐久性和抗滑阻力,有效修复路面。主要是由水、矿粉和破碎集料等形成混合料,施工中使路面表面形成封层。均匀摊铺搅拌形成材料,可以使路面表层结构抗磨能力增强,既能起到有效养护作业,还可保证接合严密。

3.4施工质量评定与检测

沥青路面施工中,施工质量的检测与评定是重要工作,有助于提高路面工程质量。主要检测内容就是原材料、温度和沥青面层等,通过检测原材料以保证其质量性能,避免施工中使用到劣质材料,从而保证混合料碾压质量。同时要控制好材料规格和参数,比如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雨水会通过沥青面层空隙或者路肩渗入路面结构内,不及时排除会将各结构层材料浸湿,降低路基土强度、增加变形、降低承载力等。因此预防这一问题,就要尽量采用空隙率较小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密级配材料,使用的矿料在各种级配相互嵌挤下会减少空隙率,防治雨水侵渗破坏。对沥青面层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在动态管理模式下认真检查与分析检测数据,及时采取合适措施解决不合格的地方,有效保证沥青路面质量。

结语: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下,对公路工程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中重要部分,沥青路面施工中要加大监管力度,科学应用各项施工技术,做好材料控制、设备检查和养护管理等工作,保障工程质量和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祝焕坤.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1666.

[2]李洪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1910.

猜你喜欢

沥青路面公路工程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中高填深挖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公路工程监理项目中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研究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