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星星之火
2020-11-18彭一
彭一
“呲啦”,一根细小的火柴伴随着蜡和化学制剂浓烈的燃烧气味,被常德南海火柴厂的厂长凌显海划燃,一簇簇闪着微光的小火苗照亮工厂一角。这或许是南海火柴厂最后的温度。
“人们几乎都用打火机咯,它会慢慢离我们远去的嘞。”厂里的一位老师傅,从裤兜里掏出一盒印着栀子花的火柴,点燃一支香烟,然后雙手合上了生产车间的大门……
常德,是没有海的。
火柴厂之所以以“南海”命名,其实是与火柴厂打了快30年交道的厂长凌显海有关。火柴厂原先为“广东南海火柴厂”和“广西梧州火柴厂”。厂子面临破产后,由创办人凌显海购买旧设备搬迁至湖南常德,更名为“常德南海火柴厂”。如今,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火柴厂之一。虽然在导航软件上显示不出它的地理位置,但其实仍在运营。
火柴厂开了30多年了,斑驳脱壳的老墙面,大片散落在黑色地面上的木屑,工人们头顶微微的灯光……曾经的南海火柴厂,有上百名工人,而如今的人数锐减。十几位工人每天在陈旧而嘈杂的空间里忙活着,他们分管着锯木、刨皮、切片、上火药、装盒等工序。
一支火柴,从被点燃到化为灰烬,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但从木材到小火柴的整个制作时间,需要花费一到两个小时,这是燃烧时间的数百上千倍。
制作一根火柴梗,往往需要历经层层关卡。精壮的工人们负责将砍后的木材扛至切割机前,然后用专业的去皮工具将木材去皮。去皮后的木材再放入刨片机里过一遍,生产出薄薄的木片。接着,工人们将木片统一整理,放至传送带上。一片片木材再通过切割机的改造,形成均匀细小的火柴梗,再经筛选、烘干后形成火柴棍。
而火柴棍只是制作一根火柴的基础,火柴的“灵魂”,是一团团紫色的“帽子”——火柴头。首先,将火柴梗插在有很多小孔的三夹板上,在火柴梗的一端抹上蜡,并且需要吸饱石蜡。再涂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等混合而成的液体,最后晾晒。这些经化学物质合成的液体,散发出的味道十分刺鼻,所以工人们通常会带着口罩完成制作。
“各位员工,明天发工资,备零钱。”小黑板上的通告,变得些许模糊。虽然工人们每月能领到工资,但火柴厂的运转却因利润低、逐年亏损、设备陈旧等因素举步维艰。
虽然其“生存”状态每况愈下,但凌显海并没有放下这“星星之火”。出产的火柴目前的销路集中在西部农村和南方沿海地区。西部以四川和贵州一带为主,火柴用于家用;而在南方沿海,如广东、福建等地区,火柴用于祭祖、烧香、拜佛,因为“柴”与“财”谐音,寓意好。
此外,凌显海正尝试开发一些中高端的火柴产品,如生日火柴、香味火柴等,来打开火柴厂新的格局。他始终相信,火柴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而言,比今天人们使用的打火机更有优势。
我们不再身处用火柴划亮世界的时代,但这份“最后的传统”仍经“火柴人”的双手闪烁一丝微光。又或许,南海火柴厂里,光与火的故事会逐年湮没,但火柴人手心的温度和被点燃的星星之火,仍会划亮暗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