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权增能:高校机关党支部书记专业化发展的新视角

2020-11-18张丽娜

时代人物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专业化发展

张丽娜

摘要:高校机关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沿阵地,作为机关党支部的领导者,机关党支部书记在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核心职能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赋权增能理论从组织、管理和支部书记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可行性策略,旨在提升机关党支部书记的理想信念和工作能力,开辟了机关党支部书记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赋权增能  机关党支部书记  专业化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医学院2019年党建工作研究资助项目“赋权增能:高校机关党支部书记专业化发展的新视角”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机关党建工作,多次提出“要把机关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抓好高校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总体成效,关系到学校基层党建的示范引领。机关党支部书记作为新时代高校机关党建工作中的“头雁”,是“关键少数”,其专业化发展尤为重要,其自身的能力素质更是直接决定了整个管理中枢的运转效能,对于推动机关党的建设走在前、作表率,推动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相融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机关党支部书记赋权增能与专业化发展

赋权增能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多类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力保障当中。其中以美国学者所罗门(Slomom)的社会工作增权理论最具有代表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赋权增能的理念进入教育管理领域,以应用于对不同社会群体专业理念和实践经验的理论阐释。[[1]]赋权增能从高校机关党支部书记自我及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外界对党支部书记赋权增能以及党支部书记心理上的自我赋权。本研究所论的党支部书记赋权的外部赋权是指学校和社会赋予党支部书记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权和决策权,提高自身专业化成长的把握能力的过程。内部赋权是指党支部书记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和自我效能感,肯定自我价值,相信自身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机关党建工作的过程。

基于此,赋权增能为机关党支部书记的专业化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所谓的机关党支部书记专业化发展是指党支部书记的专业化成长或党支部书记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2]]

赋权增能对机关党支部书记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机关党支部书记肩负着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任,是高校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是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高校中提倡机关党支部书记的赋权增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有利于建立角色自信,激发内驱力。赋权增能旨在通过有效的外在赋权,以提升党支部书记的专业地位和自我效能感。所谓的权利,主要包括以机关党支部书记身份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参与权、在实施教育各个环节中的自主权、以及拥有参与培训深造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发展权。合理有效的赋权使得机关党支部书记拥有其角色自信,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基层党建工作中。这既有助于机关党支部书记获得学校的认同,更好地融入学校发展,也使得机关党支部书记能快速自我更新,提升专业性,有效“增能”。

有利于提高专业自主的意识和能力。党支部书记的赋权增能是党支部书记进行自我提升的过程,因为“外在赋予”与“内在接受”的相互统一才是真正有效的赋权增能。机关党支部书记在获得增赋权利的同时,更需要关注自身的发展,努力提高专业自主的意识和能力,不断为自己“增能”,通过增能来进行自我赋权,使自己有意识有信心、有能力承担对外部赋予权利的运用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党支部书记以一种“探索者”和“行动者”的姿态,拥有自信心和内驱力,主动充电,不断进行行动反思来从事基层党建工作,将应然权力转化为实然权力。[[3]]

有利于强化新时代高校机关党建工作。赋权能够进一步理顺各部门、各主体与机关党支部书记的权利关系,从而实现机关党支部书记自主发展、发挥专业效能和提振专业信心的增能目标。具体来说,赋权的过程也是赋权主体不断进行自我行为反思与提升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进一步督促和提醒赋权主体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建设多维平台及完善保障机制等。同样,对于支部书记而言,赋权增能能更好地唤醒机关党支部书记的主体责任和义务,借助所赋予的权利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党建及学校的建设发展。

机关党支部书记赋权增能的问题表征及原因分析

机关党委具有不同于其他二级党委的特殊性,既是二级党委又是职能部门,覆盖学校机关各部门、单位,工作内容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是体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合的重要载体。机关党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的领导者,其作用发挥有助于发挥领头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4]]但在现实中机关党支部书记赋权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权能感不足是当下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面临的普遍状态。具体表现在:

定位不明:职业认同度不高。从目前来看,机关党支部书记是兼职身份,他们的第一身份一般是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在部门中担任要职,因在业务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部门的发展上,抓党务、干党务积极性不够,角色认知上呈现出先业务领导后党务负责人的状态。另外,对于机关党支部书记的职责界定过于抽象,考核监督机制过于简单形式化,考评对机关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调动不足,考核结果也不能真正地、全面地体现出党支部书记从事党务工作的特殊性、工作能力、强度以及绩效,此外,还缺乏灵活的薪酬制度。综上,党支部书记自身及社会对其评价及重视度来看,口头重视甚于实际重视,职业吸引力不足,以上原因也直接影响机关党支部书记的角色认同。

能力不够:专业实践知识有待提高。机关党支部书记一般是行政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但对党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足的情况却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不深入、党建业务能力不高、党建工作缺少方法、主动履职能力不够。[[5]]据了解,不少机关党支部书记自身理论学习、党务知识学习不经常、不深入,党建能力欠缺,在实际履职过程中对于如何管理教育党员、有效开展组织生活、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一知半解,业务水平、理论水平和执行力方面仍然有待提升。另外,党务工作方法不多,开展组织生活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不丰富、次数不足,部分机关党支部书记因疏于学习与党建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支部书记工作内容了解不清,对支部书记应肩负的责任认识不够。出现“不愿干、不会干”的工作状态,也弱化了支部党员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認识。

培训单一:标准化的培训形式难以满足工作需要。《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规定:应“对基层党组织书记,重点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党建工作实务、群众工作、基层治理等教育培训。”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系统的教育培训严重不足,培训内容千篇一律,主要表现在:年培训次数偏少,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以校内培训为主、校外培训偏少,培训缺少规划性等,培训易忽略机关党支部和二级学院党支部的差异、党支部书记在学科背景、党建工作经验上的不同。机关党支部书记普遍对职业成长与发展、系统的校本岗位培训、工作实务与技能等方面培训需求迫切。

四、机关党支部书记赋权增能的策略

值得说明的是,赋权增能的内容不是机关党支部书记必须具有的一切权能,而是根据其职业特点、职业现状以及发展规划的要求,解决目前普遍欠缺而又急切需要的权能,当下而言,赋权增能旨在找准机关党支部书记赋权增能薄弱环节,激活内部效能,融合外部资源,以实现其“权”“能”提升。

加强系统教育培训,同步提升机关党支部书记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立足机关党支部和二级学院党支部的不同,机关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经验的不同,扎实开展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培训理念上,组织部门要端正思想,对照国家相关工作要求,将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制定中长期学习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具体要求和检查评估等。培训机制上,要建立完善集中培训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把一般性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结合起来,努力增强计划性、提高针对性,明确实用性。培训内容上,要从提高机关党支部书记理论培训效果出发,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培训中加入工作经验交流、发展思路谋划和专题党务解析等环节。培训方式上,在常规培训基础上,注重创新培训形式,解决日常工作形式上老化、聚焦不准确、脉搏把不准的问题。培训场地上,在不断完善校内培训的基础上,要加大机关党支部书记参加校外培训、省级培训和国家培训的力度,统筹做好机关党支部书记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培训的协调、衔接工作。

完善机关党支部书记专业标准,明确其专业化发展目标。对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相关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也可以由本部门本单位其他负责人担任”的第一要求,严格准入门槛,坚持选优配强,严把支部书记人选的政治关和“入口关”。同时,针对“党支部书记应当具备良好政治素质,热爱党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群众工作本领,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要求,明确其岗位职责,建立岗位工作标准,确保其对党务工作的聚焦。另外,要明确责任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大力推行“支部建在处室、处长担任书记”的工作机制,明确规定研究处长人选与研究支部书记人选一并进行,“当不好支部书记的不能当处长”[[6]],实现管党管人管事的有机结合。加大机关党支部和二级学院党支部的沟通力度,要把机关党建工作延伸到教学、科研、学生成长成才等管理服务中去,找准机关党建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党建工作和机关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

提升参与度,增强获得感,增强其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加大机关党支部书记以党务负责人身份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的发言权和参与度,可考虑实施机关党支部书记列席学校党组织书记会议、党政会议制度,确保其在关系学校发展的重要事项方面有充分的话语权。同时,制定科学的可量化考核体系,细化考核目标,实行党务考核和业务考核相结合、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上级党组织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并突出考核结果的运用,实现机关党支部书记能上能下的常态化机制。另外,采取有效的激励与保障措施,提升党支部书记的理想信念、职位荣誉感和履职效果。如制定机关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和岗位待遇落实制度,明确应尽的职责和权力清单。对工作突出、威信高的党支部书记,在评奖评优、职称职务晋升、待遇落实方面予以适当倾斜,调动其参与党务工作的积极性。[[7]]做好学校领导与机关党支部书记的谈心谈话,学校党政领导要经常关心党支部书记,定期开展谈心谈话,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吕淑芳.赋权增能:新形勢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教育与职业.2018年6月上.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5.

[3]樊改霞,赵旺来.赋权增能,为教师专业发展铺平道路[N]中国教育报,2018-9-4.

[4]徐洁玮,谢海峰.新时代高校机关党委的功能及其实现诸问题[J]文教资料.2020(09)

[5]张媛.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7月.

[6]湖北省直机关工委课题组.加强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J].机关党建研究.2020年4月.

[7]蒋继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

猜你喜欢

专业化发展
新时期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例谈
关于大专语文教学改革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浅谈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影响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研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改善心智模式,构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平台
高职教师教学过程中基于校本特色的专业发展途径探索
发挥青教赛助力作用提高青年教师执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