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和“无用论”

2020-11-18余丹蕾胥懿容

时代人物 2020年2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余丹蕾 胥懿容

摘要:其实不管是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还是“无用论”都是诘难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观点。其本质是否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元科学的指导地位,进而为资本主义进行辩护,我们要认清这种劫难马克思主义的真是面目,因此我们要对诘难马克思主义予以回应和反驳,同时提高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同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过时论;无用论;马克思主义

其实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早在第二国际时就产生了,当时伯恩斯坦率先提出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随后考茨基和孟什维克受到“新康德主义”和“拉萨尔机会主义”的影响,要求“修正”马克思主义,检视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各国的政治动荡,国际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阵营遭到了沉重打击,马克思倡导的社会主义进入了低谷,这时资产阶级趁机维护资本主义,开始为资本主义进行辩护,声势浩大地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从历史上来看,一旦资本主义处于稳定发展,社会主义相对低迷时,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就会出现。

马克思主义真的过时了吗?

“过时论”是在时间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借口时代的变化来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科学指导地位。借口我们所处时代环境的变化发展,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马克思主义过去所处的环境,资本主义在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也有了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受环境的局限无法指导现在的建设。其实不然,主张过时论的人,都是借口时代变化来否定马克思主义。这些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而现在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背景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了,马克思主义无法再清楚明确的说明发展了的资本主义的实际状况,因而不能依靠它的指导。其次,还有甚者以退为进,承认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是同时也提出真理都是相对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它也是相对的。在过去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它是科学的,但由于时代的性质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了,因而是过时的。

这两种观点都没有考虑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始终,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过时论”者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真理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体现在“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走向胜利”。而过时论者只看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相对性,如果按照他们的说法,世界上的任何实践都无法用科学理论去指导,因为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只要科学理论一产生,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就发生了变化,只要时代发生改变就不符合要求,就是过时的。过时论者没有发现,马克思主义是一般原理和方法论,主要是要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去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过时论者一旦发现不能用马克思的某个理论来解释具体情况,就认为马克思过时了。在这里犯了将部分等同于整体的错误,我们知道事物的特殊性寓于在普遍性之中,也就是普遍性的内涵与外延远远大于特殊性,而过时论者直接将特殊情况完全与普遍性情况等同起来,是以偏概全,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真的无用吗?

马克思主义的“无用论”在因果关系上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界认为正是因为“无用”所以才“过时”。“无用论”是在空间地域上否定马克思主义。一些“无用论”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针对计划经济的科学理论,而对于市场是要消灭的,所以无法指导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用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无法具体指导;其次一些基层的群众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宏观层面的指导,对于基层的群众性工作就不适用了;甚至是一些青年大学生,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用的,他们持着马克思主义不能给找一份好工作,不能买房也不能买车的观点。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文化,是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用外来文化指导中国实践会出现水土不服,应该加以抵制和排斥。

其实马克思只是向我们勾勒了一篇宏伟的社会主义蓝图,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没有向我们展示具体的实现过程。但是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性质仍然可以给予我们对事物的预测性和前瞻性。在社会主义道路中遭遇挫折和困难都是在所难免的,不能因为一时的逆境,就否定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科学理论的指导性。目前,我们仍然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才是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更是关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论的集合,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不能让“实用主义”、“经世致用”观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再者,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能指导中国革命,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已经用事实证明了。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成为我党在具体革命实践中有了科学了理论武器,并且在革命中形成了集结全党智慧的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新中国成立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已经向诘难马克思主义,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其实上要甄别马克思主义到底有没有用,要看它是否改变了国际形势或者是世界面貌。第一,20世紀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一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中国),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并开始与资本主义阵营对立起来,成为世界上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得千千万万被奴役受压迫的殖民地人民奋起反抗,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导致战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瓦解,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第三,马克思指导了战后的社会主义运动,主要是指(20世纪30-40年代的工人运动,如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迫使资本主义社会采取措施缓和劳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无产阶级的贫困状况。第四,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越南、古巴等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建设,并且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毫无疑问,这些种种都表示马克思主义是有用的。

马克思主义拥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始终。永远是指引我党不断前进,跨越挫折困难的思想武器。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的人,是为了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科学的指导地位,从而为资本主义辩护,提升本阶级理论思想的地位;是为了否定马克思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从精神上击垮我国。对于这种思想,我们要提高警惕,加以区分和反驳,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同感,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习近平强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旗帜鲜明的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①]。这就意味着必须驳斥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无用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作为一名肩负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来说,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认真阅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列著作,从源泉获取力量,根本系统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中国化的内涵,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①]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8日。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