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四大排行榜指标体系研究

2020-11-18吴德明张凌云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校友会排行榜指标体系

吴德明 张凌云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1]正如阿尔特巴赫所说“世界一流大学悖论是每所大学都想成为世界一流,但是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和如何成为”,这就使得大学排名对大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越来越借由排行榜来更好地找准自身定位及需要补齐的短板。本文选取国内认可度较高的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以下简称武书连榜)、艾瑞深校友会网大学排行榜(以下简称校友会榜)、金平果大学排行榜(以下简称中评榜)、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以下简称软科榜)四大排行榜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发现大学排名的总体趋势,促进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一、国内四大排行榜介绍

当前国内大学排名中,有10多个机构、30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学排行榜,也有不少排行榜仅发布过一两次,未能延续。本文选取的四大排行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评价体系,要了解四大排行榜的排名指标体系,有必要先了解其发展和兴起的过程。

(一)武书连榜

1993年,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大学评价课题组在《广东科技报》发表了《中国大学评价》,这是我国第一个包括理工农医、人文社会科学活动在内,以目标评价、定量评价为核心的大学排行榜。2002年,我国第一个包含258个本科专业的大学排行榜由武书连课题组发表。之后,武书连大学排行榜按年度每年发表。[2]

武书连榜设有两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设有四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研究生培养、本科生培养、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以及50余个三级指标。随后每年都会对三级指标的内容进行增加和调整,一、二级指标内容及权重较为稳定,没有变化。武书连榜重视数量和质量,同时自己开发SCD源期刊,考核科研产出等。

(二)校友会榜

2002年,我国首个“中国大学排行榜”网络评选由中国校友会网推出,并于2003年发布了中国第一个由网络评选产生的大学排行榜“200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这也是世界范围内唯一以校友、质量、影响为主题特色的“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3],该排行榜一直持续至今。

校友会榜基于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其主要特色在于以质量指标、累计性指标为主,侧重从“校友成就”与“学术成就”对大学进行排名,强调高校对社会的贡献。其指标体系包括教育教学质量、高层次人才、优势学科专业、高端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科技基地、办学层次、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九个核心指标,涵盖评测指标有400多项,是目前国内大学评价指标数量最多的大学排名。

(三)中评榜

中评榜始于2004年,由中国科教评价网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按年度连续发布。2017年,邱均平担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院长。此后,金平果大学排行榜就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等单位联合发布。中评榜在排名上坚持分类排名与专业排名并举,如依据大学不同的办学条件,将大学分为一般大学和重点大学两个层次进行排名;依据大学的科研竞争力分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农林类院校、医药类大学等八种类型进行排序;此外,大学所属地域也是中评榜的分类评价的标准之一。[4]

中评榜指标体系强调“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关系等,指标设置既有绝对数指标也有相对数指标。中评榜设一级指标 4 个,二级指标 13 个,三级指标约 30 个。一级指标包括办学能力、科教产出、质量与水平、学校影响力4 个方面,二级指标包括教师队伍、教育经费、项目与平台等 13 个方面,三级指标包括杰出人才、研究生导师数、专任教师数等约 30 个方面。

(四)软科榜

软科旗下拥有众多在国内外具有深远影响力和业内认可度的排行榜,如2003年首次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大学排名之一。2015年,上海软科依托自身的高等教育数据积累和国际著名出版机构爱思唯尔集团的文献数据库发布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并一直持续至今。

软科榜基于自主研发的高等教育评价专利技术和战略合作伙伴的数据支持,设置10个评价模块,细分30个评价维度,使用百余项评价指标,涉及数百个评价变量,是关于中国高校办学水平最为全面、最为系统、最为细致的排名评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对象是中国1200多所本科层次的高校,为恰当反映高校在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确保公平性,排名设置了1个主榜(综合性大学排名)、6个单科性大学排名、3个非公办大学排名,采用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分别排名。[5]

二、四大排行榜指标体系比较

就目前四大排行榜来看,基本都是以大学功能作为评价依据,从数据是否准确可靠以及数据采集的难易程度为出发点来选取和设置各自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最后进行计算得分,从而得出排名结果并加以公布。因此,分析大学排名,必须从最基本的评价指标着手,分析具体的指标以及每个指标的比重。

(一)指标数量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在指标数量设计上,武书连榜最少,软科榜最多。软科榜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均为四大排行榜中最多,分别为10项、30项、84项;其次为中评榜,分别为4项、9项、45项;武书连榜最少,分别为2项、4项、24项。因而,仅从数量上看,软科榜在四大排行榜指标设计中更为全面具体。

(二)指标内容比较

如表2所示,四大排行榜指标体系共涉及19个一级指标,除了武书连仅有2个一级指标外,其他三大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均在3个以上,这就表明学术排名机构趋向于多维度认识学术组织的内涵与本质。从一级指标的内容看,主要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校影响力等4个方面,但在指标内容的选择上,四大排名机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武书连榜指标体系仅仅考察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校友会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影响指标,中评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基础上,重点增加了高校办学能力指标。软科榜一级指标较为全面,重点增加了高端人才、重大项目成果等指标,可见,各排行榜在指标内容维度的选择和侧重上差异较大。

(三)指标权重比较

指标权重是被考察指标在整体中价值的高低和相对重要的程度以及所占比例的大小量化值。如表2所示,通过对四大排行榜指标体系权重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大学排名机构对排名的认知重点。通过对四大排行榜指标进行排序可以发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办学资源等指标的权重偏高,反映了大学排名机构对这些指标的高度关注。与之相反,学科水平高端人才、重大项目成果、国际竞争力等指标的权重偏低,表明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排名起着补充和丰富作用。

三、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总体趋势

(一)一级指标指向大学基本职能

一级指标反映的是指标的分布范围及领域,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的结构和整体特征可以通过其一级指标来进行表现。从指标内容上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出现频率最高,4个排行榜都有涉及。同时,“社会影响”、“国际竞争力”均有出现。这些风格迥异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倾向性基本一致,这是由大学的职能决定的。大学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其基本职能,这又反映到大学评价指标上,体现为评价指标将向着高等教育基本职能方向发展。虽然,大学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办学层次、类型等方面的不断分化,大学基本职能依旧是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遵循。

(二)规模与效率相结合

规模涵盖学校发展规模与数量情况的综合指标。效率则是指大学的运行效率以及对社会资源的使用情况。最初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过分重视硬件设施、经费或人力资源的投入总量等方面,如武书连榜注重总量和规模,在三级指标中本科毕业生数、硕士毕业生数、博士毕业生数都是总量指标,且所占的权重达到一半以上,这说明就武书连榜认为办学质量与规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排行榜对规模的追求,易造成高校贪大求全,单纯追求规模错误导向,使得规模较小和学科较少的高校在大学排名中处于劣势。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数据时代,对效率的分析成为高等教育对现实问责机制的最佳回应,效率指标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日渐成为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三)国际化评价指标不断加强

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第五大职能,国际化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决定着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对大学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正逐渐反映在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中。如在软科榜中“国际竞争力”指标在所有十项指标中位列第四,占据重要份额。其他榜单均设有“收录国外SCI、SSCI和EI的论文数、被引次数”等具体指标。各大排行榜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与结果呈现上都体现了国际化意识的不断加强,对大学国际化进程的评价也是未来大学排名的重要发展趋势[6]。

诚然,大学排行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缺乏特色、分类不明、部分指标重复交叉等,排名机构也需要不断完善指标体系,以便更能接近大学的质量内涵,促进大学的发展。同时,大学也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内涵建设的渐进性和阶段性[7],正确认识大学排行榜的功能,理性利用大学排行榜,做到“为我所用”,促进高校内涵发展。

猜你喜欢

校友会排行榜指标体系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排行榜
排行榜
排行榜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2017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侨务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
2015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省侨办建立联谊共同体
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校友会成立
美妆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