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系论证”类主观题解法探析

2020-11-18山东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0年5期
关键词:题型审题试题

山东

“关系论证”类是高考思想政治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关系论证”类试题往往选取有关联的事件,要求学生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相关事件之间表现为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或一个事件对另一事件单向影响的关系,通常表述为:说明XXX 对XXX 的影响(作用)。下面笔者就“关系论证”类题型的特点和应对措施进行阐述。

一、“关系论证”类试题的类型及例析

题型一:A 事件(或其变化)对B 事件的影响,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

特点:设问表现为A 事件(或其变化)对B 事件的影响,主要是运用教材的基础知识来探究A 事件对B 事件的影响。答题时,需要由A 事件(或其变化)找出对B 事件各方面的影响或作用。

思路:先找到A 事件和B 事件对应的教材知识,然后依据“知识限定”对B 事件进行解析,即分成B1、B2……分别作答。如图例:

【例题】(2017·全国Ⅱ卷·38节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

为保障玉米的生产和供给,我国长期实行以保护价(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价)收购种植户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2012 年以来,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造成了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和正常流通受阻。2016 年,国家发改委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的新机制。2016 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比上年出现下跌。新机制运行扭转了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需求扩张;消化库存,促进玉米供求平衡;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压力。

【解题思路】

【第二类】

特点:与第一类相同的是设问也表现为A 事件对B 事件的影响,不同的是要在材料中对A 事件进行分层解析,再找出A事件各层次对B事件的影响或作用。

思路:依据材料将A 事件分成若干方面A1、A2……然后探讨A1、A2……对B 事 件 的 影 响,即B1、B2……如图例:

【例题】(2019·全国Ⅰ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货物和服务年进口值均占全球1/10左右。

2018 年11 月,中国进一步降低石材、陶瓷、机电等1 585 个税目商品的最惠国税率,关税总水平由2017 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达23%。同月,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170 多个国家、地区的3 600 多家企业参展,现场展示了法国葡萄酒、阿根廷红虾、美国智能车载空气净化器……进博会吸引了40 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累计意向成交578.3 亿美元,其中1/4 以上为智能及高端设备。

中国扩大进口“大蛋糕”的清单上,既包括数控机床、智能终端、精密医疗设备、新型汽车、先进民用飞机等高技术产品,也包括个人电子产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等日用消费品。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降低关税,增加进口,繁荣生产与消费市场;激发市场竞争,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给,降低消费成本,更好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带动技术引进,促进产品创新研发,推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

【解题思路】

题型二:A 事件通过影响B 事件,使C 事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设问通常是“XXX(A 事件)如何通过XXX(B 事件)实现XXX(C 事件)?”,侧重点应放在对B 事件的分析和B 事件对C 事件的影响上。

思路:联系设问、材料分析出A 事件对B 事件的影响,分解成B1、B2…… 然 后 再 分 析B1、B2……对C 又会带来何种影响,即C1、C2……如图例:

【例题】(2014·全国Ⅰ卷·38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 2014 年2 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参考答案】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解题思路】

以上的题型是“关系论证”类试题中比较典型、显性的表达,在历年的高考题中也存在设问上较隐性的试题,如2018 年全国Ⅰ卷38 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通过分析材料后,可以把这个设问分成两个小设问:1.哪些因素驱动马拉松热?2.马拉松热驱动、影响了什么?本质上还是属于“关系论证”类题型的范畴,因此,在高考中学生应该认真细致分析设问。

二、“关系论证”类试题的应对策略

(一)夯实基础知识,以知识的“不变”应对问题的“万变”

学生在复习时要注重对知识点全面、细致地掌握,尤其要厘清教材上的一些“概念型”知识,要重视对“概念型”知识的理解,比如“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而对内改革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此外,在复习中要使知识网络化、专题化。需要注意的是建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不仅要重视各章节间的联系,还要建构跨教材的知识体系。建构知识体系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通过比较、类比掌握异同;借助某个概念或主体形成知识专题;借助某个题型整合不同模块的知识(比如意义类可拓展延伸出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意义、对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意义)等。

(二)提高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以方法的“不变”应对问题的“万变”

1.认真审题、科学审题的分析方法不能变

审题过程的严谨扎实能使解题过程规范有序,作答过程事半功倍。因此,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审题习惯,做到认真、科学审题。当通过审设问确定试题属于“关系论证”类题型时,要恰当地运用解答此种题型的方法,对设问隐含的基础知识进行甄别,或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分层,进而探究材料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等,再进行分析作答。

例如2016 年全国Ⅱ卷38 题第二问“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按照“关系论证”类答题思路可以分成两步:第一步分析生产对消费的作用,第二步分析生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而生产对消费的作用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等;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包括对汽车产业本身的影响和相关产业的影响。学生按照这样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能够提高此题的答题效率及准确率。

2.关注时政热点,综合提升的方法不能变

学生在备考时,既要关注教材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要关注日常时政热点,进行分类积累,并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只有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和方法,对教材知识及时政热点的综合把握成竹在胸,才能在高考时从容应对试题。

总之,明确“关系论证”类试题的特点和类型,夯实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加强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等,是做好“关系论证”类试题的基本方法。

猜你喜欢

题型审题试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七分审题三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