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在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工作中的作用探索

2020-11-18李迎鸽王缠石

中国猪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活猪差值仔猪

李迎鸽 王缠石

(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陕西西安 710016)

在非洲猪瘟疫情、环保政策和进出口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19年生猪价格飞涨,猪粮比价持续走高,猪肉价格带动CPI上涨,猪肉价格临近牛羊肉价格,居民望“肉”兴叹,猪肉突然间成为了高消费肉品,社会关注度极高,凸显生猪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如何提早预测生猪价格的变化,减少或降低养殖者的损失,提高生猪养殖效益,是多年来政府部门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通过对多年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仔猪是生猪产品中最积极活跃、振幅最大、生产流通广的指标,是生猪养殖中的主要成本指标之一,也是预测预警生猪生产变化的关键指标,在引导生猪产业发展中往往起到风向标作用。

1 探索方法

采用生猪价格、生产成本和实践印证相结合的手段,在分析大量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除去疫情、政策等其他外部的影响因素,探索仔猪在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工作中的作用。

1.1 价格与成本监测

文中涉及的仔猪、活猪、猪肉等价格均为陕西省50个基点的周度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仔猪、生猪、饲料等成本价格和效益为陕西境内抽选的50个规模养猪场的月度调查数据的平均值,调查期间由于个别养猪场停养等原因进行了调换,对调查数据的影响忽略不计。

1.2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生猪价格走势的对比,进一步对价格差值进行分析,探索仔猪与猪肉价格差值的走向,通过成本与机遇相结合,效益与风险双分析,积极探索,划分养殖风险区间;通过饲料与仔猪成本差值的分析、固定投资与变动成本的相互分析,探索仔猪成本的高风险区间。

1.3 分析与实践印证法

在开展数据分析和划分区间中,紧密结合2008年以来的生猪生产实践,分析与实证相结合,分析与预测相结合,价格与成本相结合,指标间相互穿插,综合分析和探索,提出生猪生产预警的有关思路和方法。

2 探索思路和内容

2.1 仔猪价格是生猪产品中最活跃的指标

仔猪价格是生猪生产的重要指标,生猪产业的发展首先从种猪开始,产业的波动最先从仔猪开始。从多年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仔猪价格是生猪产品最活跃的指标,其与猪肉价格的比较分析探究生猪产品价格走势的分界线。分析仔猪价格,就是分析生猪产业,开展生产预警,科学指导生猪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2.1.1 仔猪价格是生猪价格波动的风向标

从2008—2019年月度生猪产品的价格走势来看,活猪和猪肉价格的上涨与下降首先从仔猪价格开始,仔猪价格是生猪价格变动的领头羊。

2.1.2 仔猪价格在生猪价格中活跃度最高

在每一轮猪周期中,仔猪价格的振幅明显高于活猪和猪肉价格。在2015—2017年的猪周期中,仔猪价格振幅达到62.41%,而活猪和猪肉价格振幅仅为26.13%和19.19%。

2.1.3 仔猪价格存在较强的独立性

从2008—2019年生猪价格走势分析,仔猪价格一定程度上不受活猪和猪肉价格的牵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走势,在2010年和2015年仔猪价格快速下探,与活猪和猪肉价格的小幅下降形成鲜明对比,两度击穿猪肉价格。见图1。

2.2 仔猪与猪肉价格差值是判断生猪养殖风险的重要指标

从2008—2019年仔猪与猪肉差值的走势图分析,仔猪价格与猪肉价格的差值是判断生猪养殖风险的关键指标,差值越大,养殖风险越高,差值越小,养殖风险越低,因此,可以将差值划分为3个区域。见图2。

2.2.1 高风险区

差值大于20,仔猪价格明显高于当前猪肉价格,短期活猪和猪肉价格没有明显的跟进,或者生猪价格振荡回落,此时生猪养殖成本加大,养殖风险逐步升高。2008—2019年中,处于此区域内的时间在2008年为10周,2016—2017年为72周,2019年为41周,总计123周,占比19.71%。在此区域内,仔猪价格较高,生猪价格振幅下降可能性增加,补栏养殖风险大,养殖者应该高度警惕,谨慎添槽补栏,防止活猪价格大幅下降,造成生猪养殖亏损。

2.2.2 低风险区

差值小于5,仔猪价格与猪肉价格差值非常小,生猪产能明显过剩,养殖处于低迷状态,也是大场调整生猪存栏结构、提高种猪质量的时期,此时生猪养殖成本低,尤其是仔猪成本与猪肉成本差值低于0时,是养殖者补栏的绝佳机遇区,如果没有疫情等外来因素干扰,生猪养殖不会亏损,后期活猪价格触底反弹的几率增大。纵观2008—2019年数据,这个区域内在2008年有18周,2009—2011年有95周,2012年有9周,2013年有23周,2014—2015年有36周,2018—2019年有13周,总计194周,占比31.09%,此时仔猪成本低,投资成本少,回报率高,适合观望者进场和新建企业迅速发展和崛起。

2.2.3 中风险区

差值5~20,仔猪价格与猪肉价格差值在合理区间,生猪产业发展平稳,生猪价格波动较小,养殖风险适中,区域生猪生产不断发展,生猪产业持续推进,产能呈现递增状态,该区域属于生猪稳定发展区域。2008—2019年间,此区域内在2008年为34周,2009年为7周,2011—2012年为89周,2013年为39周,2014年为17周,2015年为36周,2016年为16周,2017—2018年为64周,2019年为5周,总计307周,占比49.20%,此时生猪产业平稳发展,价格波动较小,投资相对稳定,利润收益较好,持续时间较长,适合规模企业稳步推进生产。

2.3 仔猪成本是生猪养殖的主要成本之一

生猪养殖的主要成本是仔猪成本、饲料成本和人工及管理运营成本,其中变化较大的为仔猪和饲料成本,是生猪生产预警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规模猪场的调查数据,对育肥猪中饲料与仔猪成本的差值进行分析,结合生猪养殖效益实际,探索提出生猪养殖者需要把握的3个时期。见图3。

2.3.1 发展期

差值大于400,即饲料成本远高于仔猪成本,仔猪成本在生猪饲养中的比重低于20%,这个时期确定为发展期。2012—2019年,处于这个时期的时间在2013年为3个月,2014—2015年为20个月,2019年为3个月,总计26个月,占比27.08%。这个时期生猪市场行情低迷,仔猪费用占比较低,说明能繁母猪存栏大,生猪产能过剩,市场需求量下降,价格持续走低,差值越大,风险越低,是种猪生产企业减栏提质的时期,是新建企业或空栏观望者进场的时期,还是规模猪场扩充发展的时期。此时,生猪养殖成本较低,投资比重下降,流动资金减少,养殖风险较小。

2.3.2 稳定期

差值介于100~400,即饲料成本与仔猪成本相差不大,仔猪成本在生猪饲养中的比重在20%~40%,属于平稳的较为理想的生产状态,这个时期确定为稳定期。2012—2019年,处于这个时期的时间在2012—2013年为21个月,2014—2016年为10个月,2017—2019年为22个月,总计53个月,占比55.21%。这个时期,仔猪成本、饲料成本配比基本均衡,生猪价格波动较小,养殖利润较为稳定,这个时间的长短是判定生猪稳定生产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对产业发展宏观调控的根本体现。

2.3.3 调整期

差值小于100,即饲料成本与仔猪成本相差不大,甚至饲料成本低于仔猪成本,仔猪成本在生猪饲养中的比重在40%以上,这个时期确定为调整期。2012—2019年,处于这个时期的时间在2016—2017年为15个月,2019年为2个月,总计17个月,占比17.71%。这个时期,生猪市场行情高涨,仔猪费用居高不下,说明能繁母猪存栏小,生猪产能不足,市场需求量增加,仔猪价格持续走高,差值越小,风险越大,特别是仔猪成本高于饲料成本时,是种猪生产企业加大生产、提高产能、增加利润的时期,也是规模猪场调整存栏结构、观望等待机会的时期。此时,仔猪成本较高,生产投资较大,流动资金需求量多,养殖风险高,特别是仔猪成本高于饲料成本时,是生猪养殖的最高风险期。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对仔猪价格、仔猪价格与猪肉价格差值、饲料成本与仔猪成本差值的比较研究以及实证分析,得出以下3点结论。

3.1.1 仔猪价格是生猪价格体系中振幅最大的指标

在生猪市场发展的周期中,每个周期仔猪价格的振幅最大、最明显,因此仔猪价格是判断生猪生产发展在市场显现的最直观、最可靠的因子。

3.1.2 仔猪价格与猪肉价格差值是判断分析生猪供给能力的有效指标

结合实践,将仔猪价格与猪肉价格差值划分为3个区间,基本显现了市场供需变化中的生猪供给能力,实时掌握生猪生产动态,并根据不同的区间值,尤其是高风险区,适时开展预测预警,科学指导和引导生猪生产发展,保障生猪供给。

3.1.3 饲料成本与仔猪成本差值是生猪生产者调整生产的重要依据

饲料成本与仔猪成本是育肥猪场的两大主要成本,两者的差值显现了生猪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变化,差值越大,成本越低,差值越小,成本越高,生猪生产者依据差值的3个时期,准确判断市场走向,合理利用资本,适时调整存栏结构和生产方向,减少市场风险,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生产收益。

3.2 建议

3.2.1 合理规划布局,抓好生猪种源管理工作

仔猪是承载生猪的源头种猪生产和猪肉供给的活猪生产的中间环节,仔猪充足,后期猪肉供应充盈,仔猪短缺,则猪肉供给紧张,仔猪在生猪生产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因此,抓好生猪生产,首先要从仔猪生产入手。按照生猪自给率配置,合理规划布局,确定地方种猪生产规模和能力,按照一定比重划定重点规模种猪场,实施政府调控下的种猪生产,在政策支持、资金补贴、项目配套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依据市场运行情况,在仔猪价格大幅波动中,适时进行调控和补贴政策,稳定种猪生产,确保仔猪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保障生猪稳定生产。

3.2.2 提高科技含量,降本增产推进生猪提质增效

进一步加大生猪生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生猪养猪环节科技含量,为养殖者提高生产效益。一是建立健全种公猪站的建设、管理和运行,从源头上解决高品质、高质量的种猪,加强种猪繁育、选育和推广工作,为生猪生产增添科技动力;二是加大基础母猪的选育、繁育和饲养技术推广,进一步提高配种率、产仔率和产仔成活率,降低仔猪生产成本,提高仔猪品质,助推生猪生产降本增产,提质增效;三是加大饲料研发力度,在新饲料、新产品上有所突破,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生猪养殖的料肉比,进一步降低生猪养殖成本,走低成本、高效率的科学养猪之路。

3.2.3 加大监测预警力度,科学指导生猪生产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不断推进,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生猪产能体现在生产上,表现在市场波动中,落实在政策调控中,政府部门要加大生猪监测预警力度,用数据和信息研判市场走向,科学指导生猪生产与经营,保障生猪产业平稳发展。一是按照生猪生产情况,结合实际,布局设点,开展生猪生产、屠宰供应、市场价格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准确掌握区域内生猪生产实时的动态状况,为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二是抽调技术人员,成立专家组,紧密结合当地生猪生产实际,搜集国内外生猪生产与市场信息,研读国内大型养猪企业生产报表,开展本区域内信息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预测研判短期内生猪生产形势和市场行情走向;三是通过网络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生猪生产相关信息和生产形势,在生猪生产进入高风险区、低风险区或发展期、调整期时进行预警,指导生猪生产者和经营者及时调整生产策略,规避市场风险,保持生猪产业平稳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活猪差值仔猪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140头山西活猪顺利供港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微创下一代心脏技术:用人工肌肉制备新型心脏设备,已成功植入活猪体内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关注
清丰县新旧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对比分析
河南供港活猪量居全国首位